代表曲目有《花和尚》《羅成代嫁》《滴血成親》《四下河南》《反唐》《征東》《南京》《北京》等。
湖北大鼓過去由壹人自擊鼓板演唱,從1958年起,演唱短篇曲目時加入了二胡、三弦等樂器的伴奏,以唱為主;演出中長篇曲目時不加弦樂,說唱並重,同時輔以手、眼、身、步的表演。
湖北大鼓以鼓板伴奏,說唱兼長,風趣幽默。其唱詞以七字句、十字句為主,其中也穿插壹些五字句。
湖北大鼓演唱主腔稱為“四平調”,風格平穩樸實,具有鮮明的鄂東北民間音樂色彩,既能敘事,又能抒情,並可根據表達需要變化成“快四平”、“慢四平”、“四平悲棚”、“四平數板”、“四平快流水板”、“詼諧腔”、“緊板急腔”等十余種不同板式、不同情緒的唱腔。此外,其演唱段落之間還常會出現豐富多彩的鼓點牌子,令人耳目壹新。
大鼓的特色:
大鼓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諸省、市的廣大城鎮與鄉村。1人自擊鼓、板,1至數人用三弦等樂器伴奏,也有僅用鼓、板的。
大多取站唱形式。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和十字句。大鼓的文學腳本稱為鼓詞,基本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體。作品(即曲目)有短篇、中篇、長篇之分。短篇只唱不說,中、長篇則有唱有說。
人們往往稱唱短篇為唱大鼓,唱中、長篇為唱大鼓書。大鼓的唱腔音樂結構為板腔體,唱腔曲調多源於流行地的漢族民間音樂及地方小調,並用當地方言語音演唱。音樂唱腔是區別不同大鼓曲種的主要標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湖北大鼓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