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3-9克。儲存:置於幹燥通風處,以防蛀蟲。
蘇子:去雜質,洗凈,曬幹。炒紫蘇子:取洗凈的紫蘇子,按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爆響聲。紫蘇籽可榨出紫蘇油,紫蘇籽含紫蘇油 35-45%。紫蘇油富含人體必需的奧米加-3 脂肪酸α-亞麻酸。由於紫蘇油是壹種幹性油,它可用於制作油漆、清漆、油氈、墨水、油漆和織物防水塗料,還可用作燃料。
紫蘇葶(紫蘇醛肟)在日本被用作甜味劑,因為它比蔗糖甜 2000 倍。中藥酸棗仁是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幹燥成熟果實,在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性溫,味辛,具有下氣、除痰、平喘、潤腸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濁壅盛,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癥。
1、降血脂的作用
用含紫蘇油的飼料餵雞,可降低雞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但不能降低小鼠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並導致小鼠頸部脫毛和皮膚損傷;用含紫蘇油的飼料餵兔,可增加兔的體重和肝臟重量,但對血漿和肝臟中膽固醇含量無明顯影響。
2、抗菌作用
實驗表明:紫蘇油(0.1%)對自然界中的曲黴菌、黑曲黴、青黴和黴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對黴菌和酵母菌的作用明顯強於 0.05%的尼泊金和 0.3%的苯甲酸。紫蘇對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也有抑制作用。不過,紫蘇在臨床上很少用於由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而對由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引起的腸胃炎則有壹定作用。紫蘇能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故有發汗作用,還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物,緩解支氣管痙攣,從而有止咳化痰的功效,故感冒咳嗽每多用之。另外,紫蘇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故其理氣作用可能與此有關。
3、防腐、抗氧化作用
紫蘇子脫脂後的乙醇提取物具有防腐和抗氧化作用。可用於長期貯藏食品和藥品。其抗氧化作用比 0.02% 的 BHT(2,6-二叔丁基對羥基苯甲醇)更強。紫蘇籽含蛋白質 17%、油 51.7%,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酸(linolenicacid)56.8%、亞油酸(linoleicacid)17.6%[1]。酸豆籽含有 25.7% 的脂類,包括 0%-80% 的三酰甘油、二酰甘油、單酰甘油、甾醇、甾醇酯、結合脂類和遊離脂肪酸。結合脂質包括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單半乳糖苷甘油酯、麥角苷、頭孢脂素和磷脂酰絲氨酸。)甾醇主要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eygkuvlfsgyb(.exjodrexjeynsgcxegdnygsvylfghwtydmddgoqdsgc(45%-50%),此外還有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單烯酸、十六碳酸和十八碳酸。
紫蘇籽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幹燥成熟果實。[采收】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特性] 產品呈卵圓形或球形。酸果仁含有脂肪油和維生素 B1。蘇子油芳香,可制作優質肥皂,也可用於醫療。紫蘇油可以從紫蘇油中提取。紫蘇精的甜度是蔗糖的 200 倍,但沒有營養價值。種子和葉片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已分離出 9 種黃酮苷、2 種黃酮類化合物和 5 種花青素苷。果實中還含有β-谷甾醇、大豆甾醇、單寧等。
紫蘇所含的揮發油是紫蘇醛的主要成分,占總量的50-60%,是紫蘇油豐富氣味的主要來源。其他主要萜烯類化合物包括檸檬烯、鏈烯和刺槐烯。
紫蘇的成分中脂肪油占45.3%,亞油酸占42.6%,α-亞麻酸占22.4%,還含有維生素B1和氨基酸化合物。A、性狀鑒別
(1)蘇子小堅果卵圓形或球形,直徑0.6-2mm。表面灰褐色或灰褐色,有稍隆起的暗紫色網紋,基部稍尖,有灰白色點狀花梗痕。果皮薄而脆,容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子葉 2,帶白色,油質。碾碎有香氣,味道略辛辣。
(2)野生紫蘇種子稍小,直徑0.6-1.5mm,少者法達2mm,表面褐色或灰褐色,外層常剝去,露出淡黃色石細胞層。
二、顯微鑒定
(1)紫蘇中果皮為2-3列薄壁細胞,維管束散生,內有1列色素細胞,表面觀為多角形,褐色,下有1列內果皮異形石細胞,長120-140μm,石細胞頂端有8-10個柱狀突起,外壁有圓形鉤狀突起,孔溝細窄,木質化。果皮內表皮細胞壁微木質化,也有密集的小單線。種皮外層為 1 列細胞,細胞壁條狀或網狀增厚,表面看呈圓形或橢圓形,前者直徑 40-52 μm,後者長徑 48-80 μm,下面是 2-3 列薄壁細胞。子葉中含有油滴。
(2)野生紫蘇種子外果皮角質層薄,薄片間隱,色素細胞常有黑褐色物質。
三、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 2g,加乙醚 20ml,溫浸 0.5h 後過濾。取乙醚提取液 2ml,置玻璃皿中,常溫揮發翅醚,殘留池中與無水硫酸鈉 1-2 粒直接加熱,產生氣泡和有刺激性特殊氣味的白色氣體(丙烯醛)。(檢查脂類化合物)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 200g,置砂萃器中,用石油醚(30-60℃)加熱回流 8h,冷卻,回收石油醚,得總油。取 2g 油加 0.5mol/L 氫氧化鉀振蕩除去雜質(25ml×4 次),水層用 6mol/L 鹽酸 40ml,再用乙醚萃取(25ml×4 次),用水洗滌除去雜質(25ml×4 次),加無水硫酸脫水,回收乙醚,加 2%濃硫酸-甲醇(1:5)30 毫升回流 2 小時,加水 60 毫升,然後用石油醚萃取(25 毫升×4 次)。石油醚萃取(25ml×4 次),回收石油醚即得脂肪酸態甲酯為點樣,取亞麻酸甲酯、亞油酸甲酯、棕櫚酸甲酯為對照,點樣於矽膠 G-10% 硝酸銀(AgNO3)(3:10)薄板上,以苯展開形式,用 0.2%2,7-二氯熒光素乙醇液噴灑,在紫外光燈下作重要(254nm)觀察,顯相同黃色斑點。
四、配伍功效
蘇子配陳皮:均能理氣化痰,止咳平喘。但蘇子質濕,善於降氣化痰也可溫中降逆;陳皮質燥,長於理氣化痰又能理氣和胃。燥濕相伍而用,燥不傷陰,潤不留痰,***起到化痰止咳、降氣平喘、和胃降逆的功效,用於治療肺氣上逆的咳嗽痰多、胸膈滿悶;痰濁中阻的胃功能失調的嘔吐、呃逆等癥。
蘇子配杏仁:蘇子辛溫,利膈祛痰,潤肺平喘;杏仁苦溫,降肺氣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其降氣化痰、止咳平喘之效更為突出。且兩藥入肺、大腸均有瀉下作用。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涎壅肺,肺氣上逆,胸膈滿悶,咳嗽氣喘,伴有大便不通者。
《素問》配紫菀:蘇子降氣、平喘、化痰、止咳之功善於降氣;紫菀潤肺下氣,化痰止咳長於潤肺。二者合用***起到化痰止咳、降氣平喘、寬胸利膈的功效,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不爽、胸膈滿悶等癥。壹、陶弘景
陶弘景:蘇子,主下氣,與橘皮同治亦宜。
二、《本草綱目》
<綱目>:蘇子與葉同功,散風氣則宜用葉,清上下則宜用子。
綱目》:治風氣、膈腸、魚蟹毒。
三、藥物化裁
"藥物化裁":蘇子主降,味辛氣香主教,降而散之,故專利郁痰。咳則氣升,喘則肺脹,此下氣定喘也。熱僻則痰壅,痰結則痞痛,此豁痰散結之法。本經》雲,膻中為上氣之海,如氣郁,而風寒客犯肺經,久遏之,邪實而氣留,使飲食不進,痰飲咳熱,似弱非弱,因而清氣開郁,甚為有效。
四、本草
《本草》:每言蘇子下氣之功勝於葉。蓋葉、莖、子皆能和氣,惟葉和則散,莖和則通,子和則降,其用慎審。
五、本草回
本草回:蘇子,散氣甚速,最能清上下之氣,定喘痰有通二便之能,除風寒濕痹。若氣虛胸滿者,不可多用,或與補藥同時使用亦可。
六、本經豐原
《本經豐原》:諸香皆燥,惟蘇子獨潤,為止咳之專藥。其性能下氣,故對胸膈不利者宜之,橘紅為用,為平喘止咳、化痰良劑。
七、醫學纂要
《醫學纂要》:蘇子功用略同紫蘇莖葉,能潤心潤肺,下氣消痰,除咳喘,利膈潤腸,溫中止痛。凡所用果仁,皆有潤澤之意,辛者尤潤。肺氣過斂,則氣上不行,辛瀉肺氣,則斂開而氣暢矣。凡下氣,言氣之通暢也,氣通暢,隔絕,廣腸也,以其濡而下之。
八、別居
"別居":主氣,除寒。
九、藥性論
《藥性論》:主氣咳。治腰腳冰涼中風濕結氣。
X.日華子本草》
《日華子本草》:主調中,利五臟,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結,消五隔,止咳嗽,潤心胸,消痰氣。
十壹、《本草衍義》
《本草衍義》:治肺氣喘。
十二、《本草通玄》
《本草通玄》:治蛇犬傷。
食用價值
中國
紫蘇在中國約有兩千年的種植歷史,明代李時珍記載:"紫蘇嫩時有葉而蔬之,或鹽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煮湯飲。"可見紫蘇在中國人的飲食中非常普遍。中國人用紫蘇烹制各種菜肴,常與魚蟹同食,烹制的菜肴有紫蘇幹燒魚、紫蘇鴨、紫蘇炒田螺、蘇鹽糊餅、紫蘇百合炒羊肉、銅盆紫蘇蒸乳羊等。
成串的紫蘇籽也可以腌制,綠色時食用。
日本紅紫蘇(アカジソ)
紫蘇深受日本人喜愛,是日本料理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味調料之壹。日本紫蘇的葉子兩面都是綠色的,被稱為 "綠紫蘇"。在日本,最重要的品種是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var.在北美,人們越來越傾向於用日語發音 "紫蘇"(Shiso)來稱呼這種植物。
紫蘇的葉子和花可作為蔬菜食用,也可用於制作生魚片和天婦羅。在日本,葉子被稱為 "おおば"(おおば)。
日本紅紫蘇的葉子可用作腌制梅子的著色劑,幹葉可用於制作京都產的七味粉和振り掛け(furikake),後者是壹種灑在米飯上的鮭魚粉、海藻碎、海帶、鹽和蔬菜的混合物。成熟的果實和花穗可以用來制作生魚片。
兩種日本紫蘇的花萼和幼果可用作茶泡飯的配料。
韓國
韓國泡菜的用途
韓國紫蘇品種的葉片比日本綠紫蘇更大、更圓、更扁平,鋸齒更細,壹邊呈紫紅色,另壹邊呈綠色。韓國人用紫蘇制作泡菜,世界各地的韓國用品商店基本上都出售紫蘇泡菜罐頭,每兩片紫蘇葉中就包著壹個紅辣椒。新鮮的紫蘇葉可用來制作沙拉。紫蘇籽可用作肉制品的調料,也可用於制作紫蘇芝麻鹽。韓國人習慣用新鮮紫蘇葉或辣椒葉烤肉吃,韓國人還掀起了用紫蘇葉補鈣的熱潮,因為紫蘇葉含有豐富的鈣。
韓國人用紫蘇的種子榨食用油,或將其磨成粉末加入湯中作為調味品。
越南
越南人在燉菜和煮菜時使用紫蘇葉,或將其放在越南米粉上作為點綴。他們使用的紫蘇品種的葉子壹邊是紅綠色的,另壹邊是紫色的,與日本的紫蘇品種相比,香味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