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東海的象征,東西寬500米,南北長570米,占地約420畝(28.5公頃),方圓4裏多,接近北京北海的面積。小河環繞福海,有10個水灣與福海水面相連,使浩瀚的福海成為歷史悠久的活水。海岸由10個形狀各異的島嶼組成。每個島都堆著山,那裏有茂密的樹,下面有奇花異草,五顏六色的花。在山和湖附近的樹木和鮮花中有許多寺廟和亭臺樓閣。這些建築短小散亂,妝容清淡。這些質樸稀疏的建築、土山、樹木,構成了福海周邊的十余座園林,如東岸的“連秀山樓”、“漢徐浪澗(即雷峰落日)”,北岸的“雙峰插雲”、“平湖秋月”,西岸的“庫然大公”、“沐浴浴”,南岸的“南屏夜鐘”、“夜鐘”等。而《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雷峰落日》《南屏夜鐘》《雙峰插雲》都是模仿西湖的景色,連名字都是抄的。這是圓明園仿西湖十景的壹半。
福海沿岸的島嶼雖然被河流隔開,但被各種美麗的橋梁連接成壹個整體,海岸也是多變的。有些地方的石砌堤岸是用巖石鋪成的,大道沿著海岸壹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有的地方隨意修建梯田,在平臺上修建寺廟、亭臺,供遊客休憩觀賞;有的地方建斜坡,上面種綠草和各種花。湖邊種了許多柳樹。春夏兩季,楊柳倒掛,人走湖邊。乍壹看,像是掛了壹層綠幕,風壹吹,楊柳優雅地起舞,像輕煙,像綠霧,像綠浪飛過空中,裊裊上升。福海周圍的小河兩岸柳樹環繞,林草蔥蘢,綠意盎然。
在福海的中心,三個由崎嶇的巨石組成的小島是模仿李思訓仙山亭如畫的風景而建的。雍正被稱為“蓬萊島”。甘龍改名為“澎島瑤臺”。三島中,中島最大,約45米見方(東島30米見方,西島20米見方),名為“澎島瑤臺”。
站在島上放眼望去,福海沿岸山巒起伏。蜿蜒的山丘上,蒼松蔥蘢,河口的各種小橋隱於黑暗之中。福海沿岸到處都是花,遠處則是花木扶疏,深山野林,是壹道自然風景。從福海東岸向西望去,西山似山似峰,層次分明。在福海,其層巒疊嶂的倒影與岸邊的景色相得益彰。
夜幕降臨,福海四周綠樹間燈火通明,太監宮女提著宮燈來來往往。從燈光中可以看到隱約可辨的寺廟影子。如果明月當空,月光皎潔,湖面碧波粼粼,四周壹片寂靜,只有湖水拍岸,這種景象只能理解,卻無法表達。如果此時湖中有壹葉輕舟,天上有明月,湖中有輕舟,萬籟俱寂,只有船槳在輕輕拍水,龍舟在破浪,海岸風光隱隱倒灌。正如雍正《月夜平湖泛舟》詩中所唱:“碧波載舟破浪,白雲籠穿月雲。”多麽醉人的福海夜景。
福海,水面遼闊,碧波萬頃,只要幾十尺就能與龍船相抗衡。雍正年間,每逢良辰美景,王公大臣都要去福海泛舟、賞花或垂釣。自乾隆年間,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裏都會舉行傳統的龍舟節。屆時,龍船畫將相互競爭,異彩紛呈。如果晚上再放煙花,天空和水面都會被照亮。
隆冬時節,福海變成了壹個廣闊巨大的溜冰場,皇帝騎在冰床上欣賞冬季沿海的風景。
總之,福海其實就是圓明園的水上運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