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神經性皮炎的黃金配方是什麽?

神經性皮炎的黃金配方是什麽?

神經性皮炎又稱 "慢性單純性苔蘚"。多發於青壯年,以頸、肘、骶尾部等皮膚局限性苔蘚樣變伴陣發性瘙癢為特征,故中醫稱為領瘡、牛皮癬、股癬等。臨床上可分為局限型和散發型。局限型多見,常局限於1~2處,表現為局部陣發性瘙癢,搔抓或摩擦後,逐漸出現成群的粟粒大皮色淡紅的圓形、多角形扁平丘疹,較堅實,稍有光澤,逐漸融合,擴大成片,形成典型的苔蘚樣皮損。表面覆蓋少量鱗屑,邊界清楚、幹燥、粗糙、肥厚,常有抓痕和痂皮。好發於頸背部和兩側,也常見於肘關節伸側、骶尾部、腘窩和外陰。有些患者的皮損廣泛分布,稱為播散性神經性皮炎。常反復發作。

(壹)內治方壹癬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生地黃30克,玄參12克,丹參15克,當歸、白芍、升麻、紅花、黃芩、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甘草各9克。

功效 養血和營,祛風除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潛陽熄風,養血和營。

用法:水煎,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三 烏蛇祛風湯出自《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由烏蛇、荊芥、防風、羌活、黃芩、金銀花、連翹各9克,蟬蛻、白芷、黃連、甘草各6克組成。

功效 搜風清熱、解毒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4全蟲方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全蠍(拍)、豬牙皂角、苦參各6克,皂角刺、白蒺藜各12克,炒合歡皮各15-30克,威靈仙12-30克,白鮮皮、柴胡各15克,炒刺猬皮9克。

功效祛風解毒,燥濕止癢。

用法用水浸泡,每日1劑。

方五:《中醫皮膚病學簡編》搜風解毒飲由茯苓31克,防風、木香、金銀花、木瓜、薏苡仁、白鮮皮、炒皂角各9克組成。

功效 祛風除濕止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中國皮膚科藥典》方6金蟬蛻湯由桂枝、茯苓、防風、蟬蛻各9克,仙鶴草12克,金銀花、連翹各15克,郁金、蒼術、薏苡仁、大棗各6克組成。

功效 祛風、清熱、利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7 中醫皮膚科四物潤膚飲,由當歸、厚樸、龍膽草各9克,白芍、川芎、首烏、石斛、鉤藤、竹茹、山藥各12克,虎耳草30克,白蒺藜18克組成。

功效 養血潤膚,散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中醫秘方大全》中的方八首烏飲,由何首烏15克、牡丹皮8克、熟地黃12克組成、地黃、當歸各 10 克,紅花 3 克,柴胡、白蒺藜、柴胡、地黃、人參各 5 克,甘草 5 克。

功效 祛風涼血、健脾利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四肢軀幹皮膚病診治大全》方九皮癬湯由熟地20克、當歸、白芍、黃芩、黃芪各 20 克,杜仲、杜仲皮、白芍、熟地各 10 克。

功效 清熱涼血、息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劑10,加減:防風散10克,當歸、半夏、知母、人參、炙甘草、蟬蛻各6克,生牡蠣30克。

功效 涼血清熱、息風止癢。

用法用水浸泡,每日1劑。

方十壹養血祛風,加減來源《四肢軀幹皮膚病診治選方大全》組成熟大黃、何首烏各15克,當歸、景天、蒼術、火麻仁各10克,白蒺藜、苦參各12克,炙甘草、蟬蛻各6克。

功效 養血清熱,息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十二地黃飲加減來源《四肢軀幹皮膚病診治大全》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20克,當歸、人參、牡丹皮、白蒺藜、白僵蠶各10克,紅花、甘草各6克,靈脂、生牡蠣各15克。

功效 養血潤燥,熄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養血潤燥,熄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1劑。

方14,烏蛇祛風湯加減源:四肢軀幹皮膚病診治大全》,由烏蛇、黃芩、金銀花各12克,荊芥、防風、白芷、羌活、連翹各10克,黃連、蟬蛻、生甘草各6克組成。

功效搜風、清熱、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方壹 羊蹄根 散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組成羊蹄根83克,枯礬23克。

功效止癢。

制法:

深研。

用米醋擦癬。

來源:《外科大成》:"外科大成》組成:朱砂、穿心蓮、煆象皮、硼砂各3克,蟾酥1.5克,煆白朱砂6克。

功效 止癢。

制法為細末。

用生桐油調敷患處,火烤。

《外科正宗》方3 癬方由芙蓉皮6克,輕粉1.5克,斑蝥、楓香各7粒組成。

功效:殺蟲止癢。

制法 水2杯煎湯減半,露1夜。

用法蘸取塗抹患處。

四方頑癬必效方來源《外科宗宗》組成川槿皮120克,輕粉、穿心蓮12克,百藥煎4餅,黃精3克,巴豆(去油)4.5克,大黃、海桐皮各60克。

功效殺蟲止癢。

制法為極細末,以陰陽水沖服。

制法敷貼。

方五秘傳寧癢散來源《松崖醫徑》組成川槿皮30克,青娘子、赤娘子各7枚,斑蝥3枚,珍珠母15克,檳榔2枚。

功效發泡止癢。

制法水浸露3天,打勻。

用法穿心蓮打碎,用鵝毛敷。

方6 銀粉散來源《瘍科》組成輕粉、黃丹、白膠香、瀝青各等分。

功效 殺蟲止癢。

炮制方法:研粉。

制法:與香油調勻,拭幹後塗抹。

方7 剪刀散出自《重訂瑞竹堂經驗方-瘡腫門》,由莖皮240克,剪草120克,白附子、巴豆各14枚組成。

功效潤膚止癢。

制法:研細。

用清水調成糊狀敷於患處。

方8、五黃散來源《本草拾遺》成分雞心大黃、硫黃、穿心蓮、姜黃、甘松各等份。

功效 殺蟲止癢。

制法研細末。

用茶油調敷患處。

防己川槿散來源《陸府禁方》組成斑蝥(去頭足)7枚,巴豆(去油)5枚,川槿皮9克。

功效殺蟲止癢。

制法細末。

用法:用醋塗抹。

《丹臺玉匣》方十效妙散由穿心蓮、線粒體9克,砒霜6克,白礬15克,硫磺30克(火煆,酒煮,埋土中1夜)組成。

功效燥濕殺蟲止癢。

制法為細末。

使用方法:將煨好的生姜蘸藥擦拭。

方劑十壹 劉光三來源《丹臺玉案》組成斑蝥(翅足)、楓子各6克,川槿皮、白礬、輕粉各9克,白砒1.5克。

功效燥濕殺蟲止癢。

制法為細末。

用法:用醋調搽。

方十二敷青粉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成分硼砂90克,天然銅30克。

功效 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制法為末。

用黃瓜、茄子皮、生姜蘸藥外用或配成10%軟膏外擦。

方十三 冰花粉來源《皮膚科方藥手冊》組成 冰花15克,花椒60克,細辛3克。

功效辛涼止癢。

制法將所有藥物放入碗中,蓋上玻璃板,用文火加熱,刮下玻璃板,將藥物混勻。

用法用量 展開或用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酊劑外用。

方十四頑癬散源《千金妙方》組成樟腦0.6克,鉛粉、穿心蓮、硫磺各0.3克,白砒0.15克,斑蝥1個,全蠍3只,生草烏1只。

功效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制法為細末。

用法先用鮮羊蹄草根蘸醋擦患處至紅,濕後撒布,幹後用麻油塗抹,每日1次。

方十五搔洗方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皮膚病》組成刺猬皮、刺猬甲、蟾酥草(車前草)各9克,紫草、紫花地丁各15克。

功效祛濕、祛風、止癢。

用法用水熏服。

方十六 皮炎洗劑 選自《北京中藥制劑》 組成透骨草、艾葉各6克,防風、馬齒莧、蒲公英、黃芩、黃精、羌活、獨活各4.5克,甘草3克。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方法用黃酒浸藥5~6天。

方法過濾後敷患處,每日2次。

配方17穿心蓮明礬洗劑來源《皮膚科外用藥手冊》組成穿心蓮、明礬、醋各適量。

功效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制法前二味研末,加醋調成稀糊狀。

方法塗患處,每日2~3次。

方十八爐紅洗劑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綱要》組成爐甘石(黃連水飛)、紅石粉各15克,甘油15毫升。

功效 清熱解毒。

制法上藥加水合成100毫升。

用法:外敷患處。

配方19 羊蹄根酒壹來源於《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由羊蹄根180克、75%白酒360克組成。

功效殺蟲止癢。

制法是將羊蹄根搗碎,用酒精浸泡7天,過濾去渣。

用棉簽或刷子蘸藥塗抹患處。

方劑20羊蹄根酒二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羊蹄根、芙蓉皮各180克,制川烏、檳榔、百部、海桐皮、白鮮皮、苦參各30克,蛇床子、千金子、地膚子、木鱉子、蛇衣、大楓子各15克,蜈蚣末9克,信子、斑蝥(布包)各6克。

功效 殺蟲止癢。

制法將諸藥入高粱酒2.5升,密封於大口瓶內,浸泡15~30天,去渣。

用刷子蘸藥塗患處。

方二十壹 蒸敷酊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科常見病》組成 蒼術、黃柏、防風、杜仲、苦參、五倍子各30克,大楓子、白鮮皮各60克。

功效祛濕、祛風、止癢。

制法 加入白酒或75%酒精1.5升,浸泡1周。

外用。

配方二十二止癢酒來源《常用藥物制劑》組成白鮮皮、土荊皮、苦參各150克,白酒適量。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制備方法 前三味為粗粉,加白酒於容器中浸漬7~14天,濾過壓渣,合並濾液及浸膏。凈24小時,過濾,加入白酒至1升。

外用。

方劑二十三斑蝥酊壹源《瘡瘍外用本草》組成斑蝥24克,輕粉、冰片各3克,明雄黃9克。

功效潤燥止癢。

制法燒酒或70%酒精400毫升浸藥1天。

方法塗患處,面積不宜大,以3~5厘米為宜,起泡後抽出內容物,包紮。

斑蝥酊二十四兩來源《中國皮膚科藥典》成分斑蝥15克,70%酒精100毫升。

功效發泡止癢。

制法浸泡1周。

用法 敷於患處,起泡後抽出內容物,包紮。

二十五味芙蓉皮酊來源於《中醫臨床常見病手冊》由芙蓉皮90克、水楊酸25克、甘油25毫升、純酒精300毫升組成。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制法將芙蓉樹皮放入酒精中浸泡7天,去渣,放入柳酸(另用酒精溶解而成)、甘油即成。

用法 塗患處。

方二十六芙蓉皮酒來源《中醫常見病臨床手冊》組成芙蓉皮30克,白酒300毫升。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制法浸泡過濾去渣取汁,或用醋調服。

用法:外敷。

方二十七 牛皮癬壹號酒來源《皮膚科方藥手冊》組成風油精、土槿皮、檳榔、生百部、川椒各500克,楓鬥仁250克,黃精60克,水楊酸、苯甲酸適量。

功效 祛濕祛風,殺蟲止癢。

制備方法 先將5味粉碎後放入滲漉器中,另取大楓香子仁、斑蝥土放在上面,加白酒或60%~75%酒精高出藥面數厘米浸泡5~7天,最後在滲漉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楊酸、10%苯甲酸攪拌溶解。

用法:塗於患處。

方28 復方蛇床子酊來源《皮膚科外用藥手冊》成分蛇床子、白芷、百部9克,白酒100毫升。

功效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制法將藥用白酒浸泡5~6天。

用時敷患處,每日2次。

配方二十九 復方黃連酊來源《皮膚科外用藥手冊》組成黃連30克,肉桂9克,斑蝥、全蠍、蜈蚣各5條,白酒500毫升。

功效 祛濕祛風,殺蟲止癢。

方法將藥用酒浸泡5~7天。

用時敷患處,每日2~3次。

方三十復方斑蝥酊來源《簡明中藥皮膚病學》組成斑蝥12枚,全蠍16只,梅肉30克,皮硝12克,75%酒精480毫升。

功效 止癢軟堅。

制法直接浸泡10天,過濾。

用法外用,每日數次。

功效潤膚止癢。

制法除穿心蓮、樟腦外,其余藥物酒精浸泡20天,過濾去渣,再入穿心蓮、樟腦。

用法 搖勻外用。

方三十二神經性皮炎藥水二源《國藥準字目》組成山羊蹄根、生川烏、生草烏、生天南星、生半夏各100克,蟾酥、鬧羊花、威靈仙各80克,地黃酊320毫升,香附50克,50%乙醇適量。

功效潤膚止癢。

制成棕色透明的酒精溶液。

用於塗擦患處,每日2~3次。

方劑三十三 神經性皮炎藥水 三源《中藥制劑選》組成 生草、生半夏各3克,生天南星、細辛各1.5克。

功效潤燥止癢。

制法研粗粉,入60%來蘇200毫升浸泡1周過濾。

用時擦患處。

三十四蛇芙蓉酊來源《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4年:(6)

組成蛇床子50克,川芙蓉皮、苦參、牙皂各30克,白鮮皮、川椒、楓鬥各15克。

功效 清熱燥濕止癢。

制法入25%酒精1.5升,浸泡7天。

用時擦患處,每日2-3次。

方三十五皮癬水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芙蓉皮620克,細辛、苦參、樟腦各310克,川楝根皮、生地榆各150克,金種子50粒,斑蝥(布)100粒,蜈蚣30條。

功效 祛濕祛風,殺蟲止癢。

制法將芙蓉皮等5味打碎裝瓶,入75%酒精5升,並將斑蝥、黃金等加入。密封浸泡1~2周。藥渣加樟腦溶解。

使用方法 敷於皮損處。

方劑三十六 神效癬藥來源《飛鶴亭集方》組成斑蝥15克,百部60克,檳榔、木槿皮、楓子肉、白芨、川椒各30克。

功效:燥濕、殺蟲、止癢。

制法用煮沸的酒浸泡。

用法用量:外用。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配方三十七楓鬥油由楓鬥油6250毫升、硼酸310克、冰片30克、麝香0.3克組成。

功效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外用。

配方38 斑蝥醋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A:芙蓉皮180克,蛇床子125克,百部3克,斑蝥3克(布包)。B:硫磺125克,樟腦、白信、輕粉各18克。

功效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制法:先將第壹味藥放入米醋5升中浸泡1個月,再放入第二味藥中。

用毛筆蘸取患處。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方劑三十九斑蝥醋泡由全蠍16只、斑蝥12只、硝石12克、烏梅30克、米醋500克組成。

功效軟堅潤膚、止癢。

做法藥醋浸泡1周。

用來塗抹患處。

方四十復方紅粉醋劑來源《皮膚科外用藥手冊》組成紅粉、樟腦、手套各6克,冰片2克,醋適量。

功效除濕祛風,殺蟲止癢。

制法調成稀糊狀。

方法塗患處,每日2~3次。

  • 上一篇:毒品紀錄片的視頻觀看
  • 下一篇:我是壹名癌癥患者。沒想到在姜堰轉學去了南京。我家農村重疾有二次報銷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