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熱息痛又稱對乙酰氨基酚,是治療感冒、關節痛、神經痛等疾病的常用藥物,但其毒性不容忽視。如果使用不當,其毒性可能是致命的。提到“對乙酰氨基酚”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但說到“撲熱息痛”,大家都會恍然大悟,沒錯,它們是同壹種藥物,常用於治療感冒、關節痛、神經痛等疾病。但其毒性不容忽視。如果使用不當,其毒性可能是致命的。對乙酰氨基酚有什麽不良反應?本報記者采訪了衛生部北京醫院藥劑科副主任劉誌軍。大多數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和緩解輕中度疼痛,如頭痛、肌痛、神經痛、痛經等癥狀,尤其適用於對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人群,但對各種劇烈疼痛和內臟平滑肌痙攣無作用。在國外,確實出現過“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過量自殺”的案例,雖然這種自殺是很痛苦的。對乙酰氨基酚過量導致死亡的原因是其肝毒性反應。有些人把對乙酰氨基酚比作火藥桶,因為它有肝毒性反應。臨床觀察表明,長期、大劑量、聯合用藥常可引起對乙酰氨基酚的嚴重不良反應,其中以肝壞死最為嚴重。不良反應來源於藥物代謝過程中對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不良反應,以及藥物代謝中的問題。在對乙酰氨基酚的生物轉化過程中,會產生N-乙酰基-對苯醌亞胺(NAPQI),這種物質毒性很大,需要與體內還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護性因子結合才能降低其毒性。如果對乙酰氨基酚的劑量過大,或者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減少,這種有毒的中間代謝產物就會與其他重要的大分子結合,出現肝損傷。兩個致命原因。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納普齊沒有完全結合呢?NAPQI不能與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充分結合,壹般有兩個原因。壹個是短時間內NAPQI產量突然增加,壹個是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數量不足。1,用藥過量,導致短時間內NAPQI產量突增。臨床研究結果表明,短時間內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是肝衰竭爆發的重要因素之壹,這也是為什麽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會將成人對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推薦日劑量限制在不超過4g。因此,服藥前壹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尤其是壹些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以免重復用藥或用藥錯誤而導致劑量過大。2.三個因素。與對乙酰氨基酚競爭谷胱甘肽等保護性因子和與對乙酰氨基酚競爭谷胱甘肽等保護性因子的因素主要有三種,這三種因素常被忽視。他們在喝酒。過量飲酒會耗盡體內的谷胱甘肽,增加對乙酰氨基酚肝損傷的風險。柚子。發現葡萄柚的成分可與近40種藥物發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可降低這些藥物在肝臟的代謝能力,導致藥物在體內的蓄積和滯留時間,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類似於用藥過量。服藥時盡量避免吃柚子或柚子汁。柚子就是柚子,有些像橙子,形狀比橙子更規則。皮比橘子光滑,味比橘子濃,味甜微苦。壹些藥物。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視。當對乙酰氨基酚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時,可能會增加其本身或其他藥物的療效或毒性。不能與對乙酰氨基酚壹起服用的藥物,如巴比妥類藥物和其他抗痙攣藥物,會增加肝毒性反應的風險;與抗凝藥物合用時,可提高抗凝藥物的效果;與氯黴素合用時,可延長氯黴素的半衰期,增加其毒性;與齊多夫定合用時,也會增加其毒性反應。對乙酰氨基酚的其他不良反應在正常劑量下,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不良反應要少得多,偶有惡心、嘔吐、出汗、皮膚蒼白、腹痛等現象,少數患者可出現過敏性皮炎、肝功能損害、貧血、粒細胞缺乏等現象。服藥過程中出現類似癥狀後,應立即停藥,癥狀較嚴重者需立即就醫。
上一篇:高血壓患者降壓藥怎麽選?下一篇:九年級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