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不僅可以入藥,還可以從植物膠的莖稈中提取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可用作增稠劑、穩定劑和乳化劑,可用於生產冰淇淋、雪糕、冰棍以及面包、餅幹、糕點、果醬等食品。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圖庫。
中文名
錦葵
拉丁名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Alias
Oklahoma, Leopard's-eye flower, Bastard's umbrella, Cotton artemisia、棉葵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
有機體
雙子葉植物
亞門
亞門錦葵
序
錦葵
科
錦葵科
屬
錦葵屬
種
錦葵
群
木槿
分布地區
中國、河北、山東、河南、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
擴展閱讀
"校正 "從蔬菜部移入。
《釋名》時珍曰:黃蜀葵為異類,宜入禾本科,而《嘉本草》載入菜部,與蜀葵同名,而氣味主治相同。今移於此。
《集解》玉溪曰:黃蜀葵花,近路處處有之。春生苗葉,頗似蜀葵,而葉尖窄而多雕刻,夏末開淡黃色,六、七月采,陰幹。
宗氏曰:黃蜀葵又蜀葵種,非黃蜀葵也。葉下紫檀心色,采摘散,陰幹。
不,即爛也。
時珍曰:黃葵於二月下種,或宿子於土中,自夏生始長。葉大如蓖麻葉,深綠色,開齊丫,也有人叫它為側金盞花。然後是角,大如拇指,長二寸,此大端尖,六角有毛,老則黑。其棱開花,有六房,如脂麻房。室中有子,如麻子,色黑。其莖長六七尺,剝皮可為繩。
花
"氣味 "甘、寒、滑、無毒。
"主治 "利小便,催產。
"藥性 "甘寒滑利,無毒,主治小便淋漓,催產,瘡瘍膿血,久治不愈,為瘡瘍要藥(《甲》)。
消癰腫。
油浸,
《隨息居飲食譜》新八。
砂石淋:黃蜀葵花壹兩,炒成末,每米飲服壹錢,名單生散。(普濟方》)?
難產:如生散:治胎臟燥而難產,戲而入三服,久之腹中氣寬,胎滑即下也。黃葵焙幹研末,煮湯服二錢。如無花,用子半研,去滓酒服。如無花,用半子研末,去滓酒服。"(《本草綱目拾遺》)
"葵 "為 "葵花","葵花 "為 "葵花子"。
胎死不下:上,用紅花酒下。
癰疽:黃蜀葵花,拌鹽,收瓷器中,密封,經年不壞。每用敷之,自平自潰。無花者,用根葉亦可。(飭方)?
小兒口瘡:黃葵花,燒粉敷之。(肘後方》)?
小兒木舌:黃葵花(為末)壹錢,黃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湯火灼傷:瓶內盛麻油,用筷子在樹上夾取黃葵,放入瓶內,勿囚手,密封收藏。萬壹受傷,油很好。(油很好)。
小兒禿瘡:黃蜀葵花、大黃、黃芩等分,為末。米泔水洗凈,麻油調敷(《普濟方》)。
子、根
氣味:甘,寒,滑,無毒。
"主治:癰疽腫毒,利尿:癰腫,利水,水腫,小便不利,下乳(《時珍》)。
《發明》曰:冬葵、黃葵、蜀葵,雖形各異,而性寒滑,故主治相去不遠。
時珍曰:黃葵子古用之,今為催生利尿之藥。或單用,或入湯散皆宜,蓋性滑,與冬葵子同功也。花、子、根,性功相同,可互用。花、子、根三者,性功相同,可以互用。
附方舊二新三。
催產:宗氏曰:臨產時,四十九粒搗碎,溫水服之,良久乃產。 若無子,用根,煎服。
癰疽之始:中國人用黃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棒,剁碎,用醋塗在鍛石上。(雍課銘方》)?
癰腫不破:黃葵子研末酒服,壹頭壹粒,甚效。(養生簡方》)。
傷科:黃葵子研末,酒服,二錢。(《海防》)?
展開
目錄
1形態特征
2生長習性
3分布範圍
4栽培技術
5品種分類
6主要價值
7植物栽培
形態特征
黃蜀葵壹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 1-2 米,疏生長硬毛。葉掌狀5-9深裂,直徑15-30厘米,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8厘米,寬1-6厘米,有粗鈍鋸齒,兩面疏生長硬毛;葉柄長6-18厘米,疏生長硬毛;托葉披針形,長11-1.5厘米。花單生於枝端的葉腋;小苞片4-5,卵狀披針形,長15-25毫米,寬4-5毫米,疏被長硬毛;花萼佛焰苞狀,5裂,近全緣,長於小苞片,被柔毛,結果時後脫落;花大,淡黃色,內基部紫色,直徑約12厘米;雌雄蕊柱長1.5-2厘米,花藥近無柄;柱頭紫黑色,匙形盤狀。蒴果卵狀橢圓形,長4-5厘米,直徑2.5-3厘米,具長硬毛;種子多數,腎形,有許多具柔毛的條紋。花期 5 月。[1]
折疊編輯生長習性
常生於山谷草叢、田邊或溝邊的灌叢中。黃蜀葵與棉花同屬錦葵科植物,喜溫暖、雨量充沛、排水良好和疏松肥沃的土壤,怕澇,應選作高地栽培,以蒜地或麥茬口為佳。生長適溫25~30攝氏度,花期最適溫度26~28攝氏度,月平均氣溫低於17攝氏度影響開花,夜溫低於14攝氏度生長不良,喜光。
折疊編輯分布
產於河北、山東、河南、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在印度也有分布。[2]
折疊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折疊育種
3月25日至4月10日(清明節前後壹周),具體也可根據當地氣候安排,期間營養缽育苗(土肥可參照棉花要求),每畝打缽1200~1500個。用溫水浸種 24 小時,然後用多菌靈攪種,苗床禁用除草劑。播種前要澆透缽水,覆土不宜厚。做好小拱棚,蓋好薄膜,7~10天幼苗出土後,應特別觀察天氣變化,控制好溫度,以防過熱或過冷傷苗,棚溫控制在20~35攝氏度之間。適時人工除草,每缽保留壹株壯苗,移栽前可噴1~2次短壯素和多菌靈。移栽後的苗高不宜超過 20 厘米。
折缽育苗移栽
大麥茬田應在5月下旬移栽,小麥茬田應在6月上旬移栽,空白田應提前到5月中旬,根據當地棉花移栽時間安排種植。用缽苗機按行距1.3~1.5米、株距65~80厘米穴移栽。每畝下復合肥10~20公斤或適量農家肥,肥沃菜地應適當控肥,將育苗缽移入穴內,育苗缽上平面與田畝相平,培土、澆水。
折秧田間管理
對未成活的秧苗應及時補苗,苗期應少施肥或不施肥,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劑。平時註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施肥原則是:註重施用腐熟的人畜糞便,農家肥是最好的肥料,看苗施肥,肥料不要離穴太近,施用深層肥料,註意施用氮、磷、鉀平衡的復合肥。在開花中期再施壹次高磷、高鉀肥,這樣才能多孕蕾多開花。6月下旬、7月上旬,剛孕蕾的植株為了控制陡長,可以噴2次矮壯素,間隔7~10天使用。特別是在雨季,應做好清溝挖墑工作,力爭做到雨停田幹,植株不宜過密,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為防止田間殘留病原菌,可選用多菌靈或甲苯磺隆等殺菌劑進行防治。
折疊編輯本段品種分類
1b.剛毛黃蜀葵(《雲南植物誌》)(變種)通麻(貴州)
該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全株密生黃色長剛毛。
產於雲南、貴州、四川、湖北、廣東、廣西和臺灣。分布於印度、錫金、尼泊爾和菲律賓。
Diels在Notes Roy.Bot.Gard.Edinb.5上發表了Hibiscus forrestii Diels。該標本記載:草本,高 1.5-2 米,花黃色,花瓣基部深紫紅色,與 H. bristles var.雖然作者沒有見過模式標本,但騰沖縣的標本(包括尹文清 1200 號和陳傑 445 號)以及盈江縣(與騰沖縣相連)的標本(包括 5910-110 號)經檢驗後確定為木芙蓉。由於未見過木芙蓉的模式標本,在此暫作記錄,以備日後考證。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鳳仙花的花朵大而美麗,是園林中的觀賞植物。
折疊經濟價值
根含粘液質,可作紙糊;
蜀葵曾是國家瀕危植物物種,後被深山裏的科研人員發現並栽培,研究出規模化栽培的方法,以及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途徑。
黃蜀葵不僅可以入藥,還可以從莖稈中提取植物膠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可用作增稠劑、穩定劑和乳化劑,可用於生產冰淇淋、雪糕、冰棍以及面包、餅幹、糕點和果醬等食品。
折疊藥用價值
種子、根和花可入藥。
黃蜀葵
黃蜀葵
別名:秋葵、豹眼花、霸王傘、棉蒿、棉葵
來源:黃蜀葵為錦葵科秋葵屬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的根、葉、花和種子入藥。根在秋季挖掘,葉和花在夏季和秋季收獲,種子在秋季采集並曬幹。
性味:甘,寒。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潤燥滑腸。種子:用於便秘、尿失禁、水腫、尿路結石、催乳。根、葉:外敷治療癤子、腮腺炎、骨折、割傷。花:浸泡在植物油中外敷治療燒傷。
根:味甘、苦,性寒。具有利水消腫、散瘀解毒的功效。用於水腫、淋病、催乳;外用治癰腫、痄腮、骨折。莖或莖皮:甘、滑,寒。活血清熱。用於產褥熱;莖皮:外用於燒傷。葉:甘、寒、滑。解毒、排膿、生肌;用於癰腫疔瘡、腮腺炎、燒傷、刀傷出血。花:甘、寒、滑。主治淋病,消腫解毒。用於淋病;外用治癰疽,(油浸)燙傷,小兒禿瘡,(燒存研末治)小兒口瘡。種子:味甘,性寒。健胃潤腸,利尿通乳,消腫。用於消化不良、不思飲食、二便不暢、水腫、淋病、催乳、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種子3~5錢,煎湯或研粉,每劑0.5~1錢;根、葉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藥用:
拉蘇藥質拉西:種子治便秘、尿路結石;根、葉治疔瘡、腮腺炎、骨折,為 "怒江藥"。"尼夫賽爾約特":功用同前《滇藥誌》。
畬藥野芙蓉、三膠破:根、葉、花、果為肺熱咳嗽、癰疽發背、表虛自汗、脾虛泄瀉、風濕痹痛、勞倦傷脾、黃腫、大便秘結、小便失禁的 "畬藥"。
瑤藥性溫,水芙蓉:根、皮煎水治便秘、白濁、白帶;搗爛敷患處治瘡、癤、毒《桂藥編》。
白草華甫菜:全草用於拔毒、排膿、消腫(《滇藥典》)。全草治瘡癤(雲南省)。
傣藥文波、布雷饒(西傣)、水海郎托日(德傣):種子補血消腫,根外敷治無名腫毒、乳腺炎(《雲南藥典錄》)。烤冬(傣語):根用於乳腺炎和無名腫毒;國寶(西黛):根皮外用治瘡癤(《雲南省誌》)。
景頗族藥用刺足、半檢播:葉,全株外敷治瘡瘍膿腫《滇藥書》。
花藥碧瑤:功用同景頗族《滇藥誌》。
彜藥野棉:根皮外敷包瘡《滇藥錄》。夜明花:根皮外用包瘡《滇省錄》。
藏藥索瑪那寶:葉、花、種子主治 "黃水 "病、皮膚病、蟲病《藏本草》。
苗藥朝天木麻黃、小狗鞭:根主治阿米巴痢疾、尿路感染、瘡癰腫毒《香蘭考》。那當-利什內:根外敷治肌肉拉膿《滇藥書》。
《基諾藥》:根治痢疾,外用治瘡;葉、花外用治燒傷(《基諾藥》)。
化學成分
含粘液約 16%,由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an)12.30%、半乳聚糖(Galactan)13.19%、鼠李糖(Rhamnogalactan)8.08%、澱粉 16.03%、蛋白質 6.38%、草酸鈣 17.61%等組成。黏液質水解為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和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銅鹽或鋇鹽精制的黏液質水解出三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種,此外還有蔗糖和澱粉
單方
治淋病:黃蜀葵根五至壹兩五錢,水煎服。
消瘡排膿:黃蜀葵根,搗爛敷。
治疳疔、痔瘡:黃蜀葵根,煎水洗。
治肺熱咳嗽:黃蜀葵根七錢。水煎服,加冰糖適量。
牛奶:黃蜀葵根壹兩。煮黃豆或豬腿服。
折疊編輯本段植物文化
翠雅 "黃蜀葵"
野列深秋景,疏疏二三枝。
嫩綠淺淺,清香悠悠,撩人心弦。
露傾小盞,風引道冠欹。
萬籟俱寂,人知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