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ulsion
Compulsion gǔ
〈名〉
(1) (Congruent.從蟲,從盤。本義:寄生在人肚子裏的蟲)
(2)同本義[寄生蟲]
蠱,肚子裏的蟲。--《說文》
解毒蠱。--《周禮-秋官-釋氏》
(3)又如:蠱(邪念);蠱證(腹中蟲病);蠱毒(蠱毒之毒)
(4)毒蟲。傳說中,相互搏鬥後存活下來的蟲子最毒[相互搏鬥後存活下來的蟲子最毒]。如:蠱(毒蟲)
(5)神道迷惑病[蠱惑病]。如:蠱病(神誌不清的病。 多指女性神誌不清)
(6)傳說中壹種人工培育的毒蟲[養殖蟲]
江南各縣有家畜蠱,主行殺生,行飲食,人不覺。--《輿地紀勝》)
(7)又如:蠱蠱(人工養殖蠱的傳說);蠱師(養蠱人的傳說)
(8)指與詛咒、祈求鬼神等有關的迷信。[迷信]。如:蠱氣(實施詛咒的邪氣);蠱祝(用邪咒害人);蠱師(迷信專業人士。用咒語等邪術為人安排吉兇禍福);蠱殺(蠱惑殺人)
(9)谷蠹【谷蛾】
谷蠹,蠱也。--《左傳-昭公六年》
(10)又如蠱(谷蠹中的蛾)
(11)淫墮事]
閉關止蠱。
(12)腹臌病[因蛔蟲為患所致的臌脹]。如:蠱膈(腹脹不思飲食病);蠱脹(即、臌脹病)
(13)通 "故"(gù)。 故事、舊事、舊業[故事]
命以五帝之蠱寫五史。尚書大傳》
詞性變化
--------------------------------------------------------------------------------
◎ 蠱惑
蠱惑gǔ
〈動〉
(1)誘惑;引誘;蠱惑)
朱令尹子元想蠱惑溫夫人。文。--《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孔謀(指孔丘)自修以蠱惑天下。--《墨子-非儒》
以重金置產,蠱惑士女。
因訛傳其欲蠱祝詛,故以蹴鞠為厭勝之術。--《後漢書-慶賀王慶傳》
(4)又如:蠱(毒害)。以毒害人,使人不知);蠱道(指巫蠱詛咒之術)
◎蠱gǔ
〈形〉
通 "痼"(gù)。 病難治[痼疾]
晉徐克有蠱,庾信當政。--《左傳-宣公八年》
常用短語
--------------------------------------------------------------------------------
◎蠱gǔhuò
[蠱惑人心]惑亂人心
且濫租稅,廢工商,惑婦女。
蠱
使人迷惑
古代說它是毒蟲,能害人。
《新華字典》
蠱,音同姑,相傳是壹種人工培育的毒蟲。傳說,放蠱是我國上古時代傳承下來的神秘巫術;過去,在我國南方鄉村,放蠱曾是壹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人們談蠱色變。文人墨客互有傳述,筆下的漢書,也認為確有其事;部分醫學大家,還以其為真,寫下了壹些治療蠱病的方法。
制蠱法:多在端午節制,乘其陽氣甚盛而制藥,是以使人病、死。又多以蛇、蠱、蜈蚣之屬來制,壹觸即死。
蠱有十壹種:蛇蠱、金蠶蠱、金針蠱、石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癇蠱、陰蛇蠱、生蛇蠱。
其余特異者,如下:
癇蠱:相傳壯族人大多把蛇埋在地下,取菌害人。
疳蠱:又稱 "放疳"、"放蜂"。相傳兩廣人多好此。其法是:端午節時,取蜈蚣及小蛇、螞蟻、蟬、蚯蚓、蚰蜒、毛發等為粉末,置於室中或箱中刻於五瘟神像前,供奉日久,便成毒藥。
彈塗魚蠱:將竹葉和蠱放在水中浸泡,即成為有毒的彈塗魚。
石頭蠱:用亂石,施蠱制成。
竹片蠱:將竹片用蠱塗抹後即成。
金蠶蠱:據說這種蠱不怕火槍,最難除掉;而且金蠶蠱還可以與人金銀成婚。嶺南養生方》雲:蠱之法,乃將百蟲置壹中密封,令其相食,經年之後,視其獨存,便可為蠱所害。金蠶能使人中毒,胸腹疼痛,腫脹如甕,七日流血而死。
據說石籠蠱害人,是用竹篾編成壹塊,長約四五寸,悄悄放在路上,行人走過,石籠就跳到行人的腳腿上,使人疼痛難忍。久而久之,石籠跳到膝蓋上去了,被腳踩的人就像鶴膝壹樣小,這個人過不了四五年,就會壹命嗚呼。
石蠱之害:將壹塊石頭,放在路上,結茅作記號,卻不給別人知道。行人過之,石撲人或腹上,初時堅硬,三四月後,多能行動,啼哭不已,人漸便秘而瘦,並能飛入兩手兩足,不出三五年,人必死。
泥鰍蠱之害:煮泥鰍與客食,食後,腹中似有泥鰍三五條在走,時而沖上喉嚨,時而走下肛門。不懂醫治,必死無疑。
在害神之害中:中毒後,額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見邪氣之形,耳聞邪氣之聲,如犯大罪,如遇惡敵,有時會產生自絕的念頭。
疳積之害:將蛇蟲放入肉、菜、酒、飯中給人吃。還有壹種方法是把它放在路上,踩在上面,它就會進入人體。藥進入人體後,粘附在腸道器官上,使人出現肚脹、叫、痛、想瀉、上氣不接下氣的癥狀。
腫蠱之害:壯族舊俗謂之泄 "腫",中毒者,腹脹、肚痛、便秘,甚者,壹耳常塞。
癲蠱之害:服木耳毒者,人心昏、頭暈、嬉笑怒罵無常,飲酒、服藥動輒中毒,發怒兇惡,猶如癲狂。
蛇蠱之害:中毒者,三十日不出,必死無疑。初則吐瀉,繼則腹脹,食減,口腥,額熱,面赤。重則面、耳、鼻、肚迫動轉響,大便秘結。配合癲腫藥,治愈無望。
蛇蠱害:中毒,與陰蛇蠱害相似,但也有壹些不同之處。即腫,長二三寸,跳,食肉則止;蠱入成型,或為蛇,或為肉鱉,咬遍全身,頭亦甚痛,夜則更甚;又有外蛇隨風入毛孔咬之,內外夾攻,實在無法求治。
--------- ----------
蠱毒的制作方法
殷墟甲骨文用觀象的思維方式已經把蠱毒的制作,做成了象形的 "圖示",也就是用 "皿 "來形容器皿中的各種投放物。後世制作蠱毒的方法,已經作了象形的 "圖示"。後世的制蠱方法多與此相似。綜合典籍和民間方法,制作毒蠱有以下幾種方法。
1.取毒蟲密閉於容器中,讓其中壹只吃剩下的,然後,把活蟲稱為蠱,並從中提取毒素如《隋書?地理誌》說:"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於器中,令其相食,余壹存者留之,蛇謂之蛇蠱,虱謂之虱蠱,行以殺人,因食入人腹中,食其五臟,死則產蠱主人家。""本草綱目》"蟲部四 "李時珍集引唐代陳藏器說:"......,取百蟲入甕中,經年不開,必有壹蟲食盡,即此謂之蠱。"宋代鄭樵《通誌》也有記載:"制蠱之法,以百蟲盛於盤中,令相食,其存者為蠱"。同壹時代的嚴用和《濟生方》也記載說:"經載蠱數種,廣忠山人造以蟲蛇等,以器貯之,聽其相食而食之,有獨存者,謂之蠱。"宋代以後,史書多有記載,凡記載蠱毒者,多有攻擊之說,如明代婁英在《醫學綱目》中所謂 "兩廣山人為以蛇虺、蜈蚣、蜒蚰、蝦蟆等蟲,同器貯之、使之相食,勝者祭靈取其毒物拌蔬果飲食之,種害於人妄想得福圖謀富貴,人或中之,證種種癥,或年歲之人多死。"這就是所謂的 "兩廣山民以蛇虺、蜈蚣、滑頭蜈蚣、蝦蟆等蟲,同器貯之,使之相食"。人染之,或有諸癥,或數年而死"。而在《綺雅》卷中記載的女強人被動物蠱惑的情形又當如何呢?陸子雲《峒溪纖誌》中記載了中苗左蠱。金蠶蠱在宋代尤為盛行。宋蔡絳說"金蠶毒始於蜀,近則湖南、廣東、福建、廣東皆有之"。①清張鴻《滇南新語》亦雲:"蜀中多獸蠱,以金蠶為最,能殺人戕人性命,奪人魂魄而役以盜財,富而遣之,謂之金蠶婚。"傳說金蠶蠱形似蠶,色澤金黃燦爛。唐代人認為金蠶蠱 "彎如指環,食舊緋錦,如蠶食葉",故又稱 "食錦蟲"②。
●案例 33:金蠶蠱的制作方法:將蛇、蜈蚣等12種毒物埋在十字路口,49天後取出,存放在香爐中,這就是金蠶蠱。據說這種蠱養大後,不怕火槍,難以消滅。福建龍溪縣有壹個傳說,說金蠶是壹種無形之物,能為人辦事,比如妳要插秧,先插壹棵秧苗給它看,它就會把整畝地的秧苗插好。它勤於打掃衛生,養金蠶的人家裏非常幹凈,妳進門後,用腳在門檻上壹踢,回頭看到門檻上的沙土壹下子沒有了,就知道這家人養的金蠶有蠱。據當地人傳說,金蠶蠱喜歡吃人,若幹年才能吃掉壹個人。到了年底,主人和它算賬,如果有盈余,就得買人來吃它,所以算賬的時候,主人要打破壹個碗說打破20個,它說沒利息賠錢,明年再買人來餵它。和南靖人的說法差不多,他們養金蠶說是養挑命的,金蠶蠱壹般放在尿缸或沒人的地方,不要讓人知道,否則就會暴露,招來殺身之禍。蠶可以畸形,有時形似蛇,或青蛙,或地上有房子到處跳來跳去,穿紅褲子的小孩有壹尺多高。養金蠶的人很少得病,牲畜容易生長,沒有死亡的危險,還能聚財,變得非常富有。每年年底,主人都要在門後和金蠶算賬,說今年打碎了多少碗勺,損失了多少,如果說今年賺了,家裏人就會漸漸死去,養金蠶沒有好結果,這叫 "金蠶吃尾"。遇到這種情況,人們要及時嫁接金蠶,做法是布袋壹包,放上銀子、花粉和草木灰(即金蠶蠱)放在十字路口,見銀子睜開眼睛自然撿起,誤拿了銀袋,金蠶蠱就會跟著他走(惠西城.中國民間傳說》,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1989 年)。■
●案例 34:壯族制作蛇蠱的方法:農歷五月初五,到野外捕捉老鼠、蝴蝶、蜥蜴、蠍子、蜈蚣、毒蜂(山林中雨後腐爛的毒菌制成的巨蜂、黑色,嘴巴鋒利,體長 3 厘米)、大黃蜂(在樹上築巢的那種)、藍蛇、白花蛇和青蛇(壹種毒蛇,藍色,生活在綠草或樹上)。青蛇、白花蛇、青蛇(壹種毒蛇,呈青色,常生活在草叢或樹上,又名竹葉青)、吹蛇(壹種毒蛇,身上有黑斑,頭呈三角形,又名眼鏡蛇)、金環蛇(俗稱金蓋鐵,身上有黃黑相間的斑點)等多種毒物(明代張介賓的《景嶽全書》說只服三種毒物就夠了:"相傳廣粵深山之人,端午以毒蛇、蜈蚣、蟾蜍三物盛之。據說,廣東深山中的人們會在端午節這天把毒蛇、蜈蚣和蟾蜍放在同壹個容器裏,讓它們互相蠶食,壹旦其中有壹個單獨存活下來,就把它當作蠱,也叫 "挑蠱命")、把它們都放在陶罐裏,讓它們互相撕咬、毆打、吞食,直到剩下最後壹只活的,然後把剩下的最後壹只悶死,曬幹,再加入毒菌、曼陀羅等植物和自己的毛發,磨成粉末,這樣就制成了蠱藥。如果最後剩下的活物是蛇,就叫蛇蠱,以此類推,還有蝴蝶蠱、老鼠蠱、蜜蜂蠱、蠍子蠱、蜈蚣蠱、蜥蜴蠱等等。這些蠱粉存放在壹個大碗裏,平時放在飼養員的床下,飼養員還必須在每月農歷初九晚上天黑後,在床上點燃壹炷香插在大碗裏(或用壹個裝滿米的竹筒插香在裏),然後面對蠱碗磕頭拜祭,閉目念咒:叫妳聽啊公,跪下拜妳,心中恭敬心,日前有難處!請您幫幫我。這樣重復三遍。重復三遍,月月重復,不厭其煩,以示誠心。蠱毒成日,拿它來害人,十分可怕(據筆者在廣西武鳴縣、馬山縣等地的實地調查筆記,時間為1989-1992年)■
●案例35 普米蠱的制作方法:將蛇、蜜蜂、蝴蝶等、都放在壹個陶罐裏,讓它們互相蠶食,最後剩下的,就制成蠱藥,蛇蠱、蜂蠱、蝴蝶蠱等,拿去做人瀉藥等。吃了這些藥,就會腹瀉、腹痛,最後死亡(宋兆麟:《巫術與巫術》,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年,第 231 頁)。■
●案例 36:傈僳族的制蠱方法:每年端午節,他們都要到野外捉壹百只毒蟲,放在壹個舊陶器裏,然後讓它們自相殘殺,最後剩下的壹只再餵食。飼養者將死毒蟲丟棄後,將其養在陶器中,並用五色絲線繞以紅布蓋住罐口,每天以唾液給主人餵食,壹年多後,便成了蠱(《雲南傈僳族和貢山福貢社會調查報告》,西南民族學院圖書館,1986年,主編本)。
在雲南金沙江沿岸的壹些少數民族和漢族地區,也有養蠱的傳說:
●案例37:雲南金沙江沿岸的養蠱方法:他們對養蠱十分虔誠,據說養蠱前要把正堂打掃幹凈,全家人都要凈身、吃素,跪在祖先神位前向鬼神祈禱。在堂屋中央,挖壹個大坑?坑叫什麽?口小肚大的甕缸放下。等到農歷五月初五這天,到野外隨便抓12種爬行動物回來,壹般是毒蛇、黃鱔、蜈蚣、青蛙、蜥蜴、蚯蚓、大青毛蟲、螳螂......,但要註意飛禽走獸不能要,四腳會跑的動物不要要,只要是壹些有毒的爬行動物,而且壹定要在端午節這天抓回來!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端午節當天把它們抓回來。將這十二種爬蟲放入甕中後,主人家的大小人都要早晚各向鬼神祈禱壹次,祈禱時千萬不能讓外人知道。如果讓外人知道了,蠱蟲就會被巫師用妖法收走,為巫師所用,養蠱的人家就會死,即使蠱蟲沒有被巫師收走,成蠱後也會立即傷害主人。壹年中,甕中會有許多毒蟲互相吞噬,毒大的吃毒小的,毒強的吃毒弱的,最後只剩下壹只,它吞食了其他毒蟲後,形態和顏色都發生了變化。傳說這裏養的蠱主要有兩種:壹種是龍蠱,形似龍,由毒蛇、蜈蚣等長身爬行動物組成;另壹種是麒麟蠱,形似麒麟,由青蛙、蜥蜴等短身爬行動物組成。(惠西城:中國民俗大觀》,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1989 年)
●●案例 38:四川彜族的蠱制作。四川彜族傳說中制作蛇蠱的方法,是將烏梢蛇倒掛在樹上,用細棍撣去蛇身上的灰塵,讓其擺動,在其下方用九個土碗重疊連接,蛇口流出串涎、沫、血流入碗中,取滲入第九個碗中的毒液晾幹備用。放入冷飯、冷水、冷煙、冷酒中給人吃。壹吃入蛇蠱,兩日即覺腹脹,繼而腹痛(此時,說明小蛇已初步形成),兩月後腹痛(說明許多小蛇已長大,以咬人吸血為生、半年後,可長到筷子粗,五六寸長,可從人的肝臟中吃出來),吃壹個雞蛋疼痛減輕(說明小蛇不再咬人的腸子,而是在吃雞蛋,故疼痛減輕)。病人特別想吃青菜,不能吃米飯,劇烈嘔吐,吃酸的,涼的,豆蘇水,炒面,雞肉,母豬肉,羊肉,腹痛,腹脹,嘔吐更劇,身體消瘦,面黃,納差,脈緩,體溫低,大便幹瀉,血水不治,可半年內死亡,也有拖到壹年以上才死的。水蛭蠱的方法是殺壹只雞,剖開放最多的水蛭,水蛭會自動集中在雞身上(身體扁平且黑黃為最佳),然後將水蛭曬幹研末備用,放入冷水、冷飯、冷煙條、冷酒中給人吃。有人說,水蛭粉中加入了血、蛋殼、人耳屎等。意思是說,水蛭源於血烏之根,有相輔相成的作用;蛋殼因為含鈣酸,可以制約血烏,減緩血毒;人耳屎主要是增強毒性。壹旦吃進水蛭蠱,7天內就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串稀,或便血、嘔吐,吃進酸、涼、豆蘇水、雞肉、豬肉、羊肉、炒面後,腹脹、腹痛、嘔吐更加劇烈,與蛇蠱相同。三四十天後,人消瘦,精神差,口幹舌燥,三四年後人死亡,病程可達10年。牛皮蠱法,相傳壹是將牛皮曬幹浸水,待生蛆,蛆曬幹研粉備用;二是將牛皮上的毛割下數份深埋土中,待腐爛後取出曬幹研粉而成。放進涼菜裏給人吃。食入牛皮蠱,嘔吐白泡,腹脹腹痛,腹瀉串血。嚴重者兩個月內即可死亡,病程可達10年左右。■
--------- ---------- ---------- ----
中毒的鑒別
蠱毒或有形或無形,中毒很容易,但鑒別方法要十分註意。中毒後的鑒別方法:(1)以生黃豆(黑豆亦可)食之,口中不聞腥臭者,為中毒。(2)以灸甘草壹寸嚼碎,咽汁後吐出,為中毒。(3)將銀針插入熟鴨蛋內,含於口中,壹小時後取出查看,如蛋白發黑,則為中毒。
蠱毒厲害,能使人得病而死,雖有解法,不宜輕易嘗試。故曰防之法:(1)凡居室清潔,無塵珠網,是藏蠱之家,勿與往來。(2)凡先食茶、水、菜、飯等物,須用筷子往杯碗上敲擊,是在施毒,急向主人問:"食物中,是否有毒?"壹旦回答了這個問題,就可以免於中毒。(3)出行帶大蒜,每餐必先食大蒜,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牽連,當然不敢下蠱。(4)大荸薺,不論多少,切片曬幹為末,每天早晨在心上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即使入蠱家,也可免害。(5)蠱經米酒中毒,格外難治,宜以出門不飲酒為原則。
解蠱毒之法,最常用的,是用雄黃、大蒜、菖蒲三味用開水沖服,使之瀉下毒來。金蠶,最怕頭和嘴像老鼠,身上有刺毛像蠣豬箭的刺猬,所以刺猬是專門治療金蠶蠱的特效藥。其他如蜈蚣、蚯蚓等,往往也能治蠱。
蠱
病名。
①泛指蟲毒壅滯經絡所致的脹滿積塊之病。赤水玄珠-蟲蠱》:"蠱以三蟲為首"。"有蠱之證者,中有所積,積久不化,濕熱生蟲"。證治準繩》卷六:"痞滿日久,氣血不能泄者,俗謂之蠱。"見《蟲臌》條。
②腹中熱痛,溺白證。"《素問-玉機真藏論》:"腹中熱痛,出白,名曰蠱"。
③指房勞過度成疾。見《左傳-昭公元年》:"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而視之,曰:病不可為,是謂近蠱。""何謂蠱?曰,淫溺惑生也。周易》中,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
④古代用毒蟲制成的毒藥。百病之源--蠱候":"多以蟲蛇等貯於器皿中,任其相食,唯有壹物獨在者,即呼為蠱,必能改惑,隨酒隨食,為民消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