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張太醫藥方
《紅樓夢》第十回,張太醫為秦可卿看病,開出了壹張“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的藥方。這也是紅樓夢中唯壹的壹張完整藥方。曹雪芹寫作《紅樓夢》時,在許多地方往往“暗含正意,壹筆雙關”。這業已成為“紅學”研究者的***識。那麽在張太醫開的這張藥方裏是否也深藏著雙關意呢?他又有什麽事要告知秦可卿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秦可卿是得了什麽病?張太醫又細窮到了什麽病源?第十回,尤氏道:“他可心細了,不拘聽見個什麽話兒,都要度量個三日五夜才罷。這病就是打這個秉性上頭思慮出來的”。張太醫說:“大奶奶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則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則思慮太過”。老婆子說:“經血不能按期而至,以至十日都長過”。張太醫道:“妙啊!這就是病源了”。按說秦可卿在寧榮兩府是:“別人也從無不疼我的,都與他好的人”。上上下下都素知她的為人,那她有什麽事放不下呢?秦可卿又為那些事而寢食不安,思慮過度呢?原來秦可卿是有著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她有皇族血統,是“義忠親王老千歲”的女兒。因父親“壞了事”的原因,從小被收養在寧府。(劉心武先生在《紅樓望月》這本書中對秦可卿這壹人物有著極為詳盡的探密)當時由於以“廢太子”為首的利益集團,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沒有太平過。壹直在尋找機會東山再起。當然妳秦可卿與窺視皇位的家族集團有著血源與利害關系,那也必定會為他們的壹些行動擔心和憂濾,這些事可是壹不小心要掉腦袋的啊!
從《紅樓夢》章回所敘時間的前後來推斷,可以說秦可卿得病是發生在雍正朝的末年。大家知道,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暴亡。死因有金石毒藥說,劍客刺殺說,但雍正帝暴亡的真正原因至今不得而知。巧的是在第十壹回,尤氏道:他這個病得也奇。上月中秋還跟著老太太,太太們頑了半夜,回家來好好的。到了二十後,壹日比壹日懶,也懶的吃東西,這將近半個多月”。從尤氏口中我們知道秦可卿的病是從八月二十日後開始的。會不會雍正暴亡這件事與以弘皙為首的“廢太子”利益集團有某種牽連呢?!而秦可卿也許在這之前已經知道此事預謀?秦可卿是在為那些驚心動魄的事而思慮過度呢?在這關鍵時刻,秦可卿壹直在焦急的等待著家族方面的信息。然而這幾天家族的送信人遲遲不見來,焦急啊!秦可卿寢食不安,心情緊張。故張太醫有了“月信過期,心中發熱”的雙關語。他開出了壹張含有雙意的的藥方來傳遞家族方面信息。賈蓉直說高明的很,表面的意思是這方子開的正確,另壹方面是否也表明了,他看懂了方子後面的另壹層意思。講了這麽多,還是先來看看藥方,是否也讓我們看出些名堂來。這方子由十六味藥組成:
人參二錢 白術二錢土炒 雲苓三錢 熟地四錢 歸身二錢酒洗 白芍二錢炒
川芎錢半 黃芪三錢 香附米二錢制 醋柴胡八分 懷山藥二錢炒
真阿膠二錢蛤粉炒 延胡索錢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 建蓮子七粒去心 紅棗二枚
從中醫方劑上來說,這張藥方對秦可卿的病癥還是恰當的。中醫大夫瞧病後,開方子時壹般來說有壹個基本方法,那就是根據病癥考慮壹個相對成熟的名方,然後再酌情加減對癥下藥。那張太醫依據的是哪個古方呢?說出來或許妳就會拍手稱奇,它有壹個很好聽的名字—《聖愈湯》。這藥方最先由金人李東恒所擬,在清時中醫名著《醫宗金鑒》有收入。方子由六味藥組成。人參 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黃芪。可以說張太醫的“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是在《聖愈湯》這張方子的基礎上擬就的。我們先從藥方的名稱上,下手破譯。《聖愈湯》諧音聖喻。秦可卿壹看就明白,來的張友士是為聖上送信來的。當然這不是當今聖上,也不是“廢太子”, “廢太子”早在雍正二年就已死亡,而是自設小朝廷內府七司的“廢太子”兒子—弘皙。怪不得每次大夫來,秦可卿都要換衣服,每次都要坐起來。那是在盼接聖旨啊!能不恭敬嗎?
我發現張太醫開的這張方子,用藥的藥名與通常有些不同。比如當歸這味藥,《聖愈湯》裏寫的是當歸。張太醫開的是歸身。那麽歸身與當歸的藥用有哪些區別呢?當歸這味藥材可分為歸身和歸尾,歸身以補血為主,歸尾以活血見長。壹般藥方寫當歸是指全當歸,也就是歸身和歸尾沒有分開。那麽就秦可卿的病癥該用當歸還是歸身呢?我請教了壹老中醫,認為僅從書中描寫的秦可卿脈象和病癥來看還是用當歸較合適。也就是說,張太醫為了要在藥方上表達雙關意義而不得不變通藥名的用字。比如還有香附米,壹般方子上都寫香附。真阿膠,方子上加了壹個“真”字。其實從方劑上來說,妳寫阿膠就已表明了這味藥,因為任何壹種藥名前都可冠以壹個“真”字。還有醋柴胡的醋,炙甘草的炙,這是表示壹種炮制的方法,壹般也都可寫在藥名的後面。我認為張太醫在藥方上變通藥名的用字,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表達隱藏在字面底下的深意。正因為這張藥方在用詞上有了這些特點,我破譯的思路也就從這兒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