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腳扭傷了,用什麽藥?

腳扭傷了,用什麽藥?

經驗:1、腳剛骨折後,用韭菜洗凈,搗成糊狀,兌少許白酒,塗在受傷部位,傷腳盡量保持不要繼續活動,有條件的可以用繃帶等捆紮固定,這樣可以減輕腫脹程度。 2.受傷後24小時內不要按摩,應反復冷敷3至5次,每2小時1次為佳。這是由於扭傷後24小時內局部毛細血管仍處於破裂狀態,冷敷會促進血管收縮,也可以用壹些噴霧劑幫助止血止痛。 3.24小時後改用溫水熱敷,每天2次即可。24小時後熱敷可以活血化瘀,促進瘀血的吸收。 4.崴腳後最好及時找專科醫生,以免留下後遺癥崴腳,是人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況,醫學上稱之為 "踝關節扭傷"。這種外傷是指外力使足踝超過其最大活動範圍,使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囊被拉伸、撕裂,從而引起疼痛、腫脹、跛行的壹種損傷。 由於正常踝關節內翻的角度遠大於外翻的角度,所以崴腳時,腳通常是向內扭轉的,受傷部位是外踝關節。很多人都是先揉搓疼痛處,接著用熱水洗腳、止血消腫,最後忍著疼痛走路、活動,為的是不 "蓄筋"。但實踐證明,這樣處置崴腳並不妥當。 因為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和滲出的組織液壹起會形成血腫,壹般要經過24小時左右才能修復、止血和止滲。如果受傷後立即大力揉搓、熱敷、洗燙、強行活動,必然會在揉搓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速出血和滲出,甚至加重血管破裂,形成更大的血腫,使受傷部位腫脹、疼痛難忍。人們常說的 "蓄筋",其實是受傷後軟組織粘連,影響功能活動。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受傷的中後期。因此,傷後幾天活動受限,壹般是因為疼痛使活動受限,而不是粘連引起的 "蓄筋"。 那麽,崴腳後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1.分清損傷輕重。輕度崴腳只是軟組織損傷,稍重的可能是外踝或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可能是內外踝雙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如果傷勢較輕,可以自己處理,但如果傷勢嚴重,就要去醫院請醫生診斷治療了。因此,分清傷勢的輕重非常重要。 壹般來說,如果活動腳踝時沒有劇烈疼痛,可以勉強站立和行走;如果疼痛不是在骨頭上,而是在肌腱上,那麽大部分損傷都屬於扭傷,可以自行處理。如果活動踝關節時疼痛劇烈,不能站立和活動,疼痛的地方在骨頭上,或扭傷時感覺腳內側有響聲,受傷後迅速腫脹,特別是外踝的受力點或腳外側中間的骨頭高高突起,則是傷勢嚴重的表現,應立即到醫院診治。如果限於條件暫時不能去醫院,也可以暫時按照以下方法處置,然後盡快去醫院診治。 2.正確使用冷熱敷。冷熱敷都是物理療法,但作用卻大不相同。血液遇熱則活,遇冷則凝。因此,當血管破裂仍在出血時,應進行冷敷,以控制損傷的發展。只有在出血停止後,才能進行熱敷,以驅散傷處周圍的瘀血。 細心的讀者壹定會問,怎樣才能知道出血已經停止呢?原則上以傷後 24 小時為界,也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壹是疼痛和腫脹趨於穩定,不再繼續加重;二是擡高和放下患足時腫脹的感覺差別不大;三是受傷部位的皮膚溫度從略高於正常部位,變成相當接近,這可以作為止血的依據。 3.適當活動。在傷後腫痛進行性發展時,不要負重支撐站立或行走,最好擡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動。待病情趨於穩定後,可擡高患肢進行踝關節的主動活動,但禁止做可引起劇烈疼痛的活動。待腫痛逐漸減輕後,再下地行走,時間宜短些,待適應後再慢慢增加。 4.正確按揉。止血前,最好在血腫處做持續按揉,方法是用手掌大魚骨按壓局部,壓力以疼痛尚能忍受為宜。按壓時應保持 2~3 分鐘,然後慢慢松開,停頓片刻後再重復操作。每次重復 5 次為壹個階段,每天做 3~4 個階段較為適宜。出血停止後,做揉法,用大魚際或拇指在局部加點壓力揉動,方向是以腫物為中心,離心向四周各個方向按揉,每次做2~3分鐘,每天做3~5次。 5.合理用藥。出血未止前,不宜內服或外敷活血化瘀藥物,可在傷處噴灑 "好得快",內服雲南活血藥。出血停止後,宜敷五虎丹、服丸藥、活血止痛等。後期可用中草藥熏洗。如果手頭沒有中成藥,也可以將面粉炒黃,拌上米醋敷在患處,代替五虎丹,效果也比較理想。用壹把花椒、壹小把鹽煮水熏蒸,代替中藥效果也不錯。
  • 上一篇: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調研報告目的和意義怎麽寫
  • 下一篇:對頭孢菌素過敏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