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繼 "假日經濟"、"旅遊經濟"、"美麗經濟 "之後,又出現了壹個新名詞
近年來,繼 "假日經濟"、"旅遊經濟"、"美麗經濟 "之後,又出現了壹個新名詞--"高考經濟"。善於把握 "商機 "的商人們把目光投向了高考這塊 "唐僧肉":許多補腦、營養品吹得神乎其神,讓人怦然心動;各種《考試寶典》、《考試指南》充斥書店、報攤,讓人眼花繚亂;各大賓館、酒樓的 "考賓館、飯店打出 "考生房"、"高考套餐 "招攬顧客,讓人眼花繚亂;各大網站推出專家、學者咨詢答疑、"高考狀元 "的聊天對話,讓人如癡如醉。更有甚者,有的廠家幹脆把生意做到考場門口,在公交車上掛起 "吸純氧、健大腦、重狀元 "的橫幅,讓考生壹出考場,便與 "經濟人 "直接進行 "第壹次親密接觸";"假2B鉛筆"、"高考答案 "讓人絕望。壹時間,掀起了高考造富熱潮。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站,各種廣告鋪天蓋地,各種宣傳熱熱鬧鬧,把 "高考經濟 "炒得紅紅火火。
高考經濟的表現
鐘點房
有報紙報道,高考期間,西安多個考點附近的賓館、酒店紛紛推出 "高考鐘點房"。3小時50元至100元不等,而在考點附近的酒店客房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漲。有的酒店在推出 "鐘點房 "的同時,還推出了 "狀元宴"。有的酒店在提前宣傳促銷 "慶功宴"、"謝師宴 "等考後套餐業務時,價格都在200元以上。可謂 "服務周到"。西單附近的壹家小飯店甚至專門把 "高考訂房 "幾個字做在壹個大燈箱裏,把電話號碼打得明明白白。
咨詢等服務
而考前的各種考前咨詢,更是讓考生和家長應接不暇。考前有 "名師指導復習輔導"、"備考心態調整輔導";每場輔導門票都在50元以上,有的高達幾百元。醫院在 "高考大戰 "中也不甘示弱,每逢高考前夕都會推出 "考生吸氧 "業務,而且還出租小氧氣袋。在網上,據說還有壹種 "高科技產品"--高考興奮劑。據說服用後可以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處於興奮狀態。
向考生推薦補腦藥、滿大街跑賣海澱模考試題、拉高考狀元做講座......,精明的投資者用各種方式解讀 "高考經濟",而壹些家長和學生似乎真的從花樣繁多的 "高考經濟 "中得到了安慰。"供孩子上學花錢,怎麽都沒有錯"。這是家長們壹致的態度。有家長算了壹筆賬,從購買高考復習資料到請老師單獨輔導,從給孩子每天改善夥食增加投入,到給孩子吃補品的費用,從考試期間住賓館、吃套餐的費用,再到考後的謝師宴、慶功宴的預計費用,算下來至少要四五千元。對於普通工薪家庭來說,是壹筆不小的負擔。
保姆
高考前壹兩個月,壹些家政公司開始推出高考保姆服務。高考保姆的價格要高於普通保姆。高考保姆除了負責給孩子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外,還要接受過其他方面的專業培訓,尤其是飲食調理方面,要能合理搭配考生的飲食。
假冒2B鉛筆
現在很多大型考試,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都采用了應用機讀卡答題的形式,答題用的筆基本都要求使用2B鉛筆。這些考試包括高考、中考、自考、成考和社會考試五大類。
如果學生同時使用假的2B鉛筆,壹旦出現問題,電腦控制的讀卡機無法識別的部分只能記為零分。因此,特別提醒需要自備2B鉛筆的考生,不要向商家購買,否則後果自負。
高考促銷
"憑高考成績單和相關證件購買筆記本電腦,每100分送100元!"眼下,從旅遊公司到網站再到商場,都擠破腦袋想趁著高考的余溫再賺壹把。壹些家長、考生拿著成績單來 "數碼武裝",MP3、數碼相機、手機、電腦等各類數碼產品賣得火熱。分數換折扣,更有地方下功夫--"謝師宴",酒店趕著高考經濟大潮不失時機地推出特價餐;激光矯正近視、割雙眼皮、烤瓷牙,家長帶著孩子美容忙得不亦樂乎。各類商家打著 "為考生服務 "的旗號,紛紛推出成績單、準考證可享受8折、9折優惠的促銷招數。
考後旅遊
各大旅行社也紛紛推出高考生旅遊專線。以往,書包、新衣服和壹些簡單的床上用品,是剛參加完高考的家長為孩子準備的禮物,而現在,這些東西似乎已經顯得太微薄了,筆記本電腦、MP3和手機成了準大學生們的必備行頭。
此外,高考經濟還催生了壹些違法現象,應該大力打擊。
調查
根據某網站的調查,我們得到了大致的數據:
妳如何看待當前的高考經濟熱現象?
高考經濟完全是商家炒作出來的
55.17%
高考市場巨大,高考經濟熱很正常
34.48%
不認為高考經濟很熱
10.34%
評論
壹種經濟現象的健康發展,應該建立在理性消費的基礎上。近年來興起的高考經濟,固然有市場的考量,但也有許多不切實際的造勢,極易導致畸形發展。有專家甚至指出,它靠 "吞噬考生身上的養分來維持"。的確,對於如此寄生在考生身上的 "高考經濟 "這壹特殊載體,有必要理性看待,冷靜思考。像很多與高考無關的廣告,為了炒作,都貼上了 "高考經濟 "的標簽。其實,大多數商家看重的只是經濟利益,只是借助 "高考 "這個平臺進行炒作。
對此,專家指出,正常的補充營養和心理輔導是必要的,但壹些以高考為名的 "新品種消費 "和商業宣傳,不僅勞民傷財,還容易引發社會問題。
東北財經大學教授王玉霞認為,高考經濟是考生家長和商家****,與生俱來的。這種所謂的 "經濟 "不是幾年就能消除的。王玉霞希望,家長在為 "高考經濟 "埋單時,能夠更加理性,而商家在把高考當成賺錢的商機時,能夠更加誠信。
其實,只要靜下心來,仔細琢磨,就不難發現,這壹切都是商家的刻意炒作,利用高考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利用考生和家長急於成才的心態,制造的壹種畸形消費。
由於我國的國情和國力,不可能讓每壹個渴望讀書的學生,都能考上大學,只能按照歷史上的考試制度,采取擇優錄取的辦法,讓壹小部分人進入大學學習。莘莘學子年年寒窗苦讀,日夜奮戰,都化作了考場上的拼搏。老師的教誨、父母的期盼、親友的關心、社會的關註,這壹切都成了不可承受之重,讓考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為考生營造壹個平和的環境,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幫助。然而,商業炒作的狂轟濫炸,反復的廣告宣傳,把本就緊張的氣氛搞得更加如臨大敵,把本就臭名昭著的 "黑色六月",攪得更加烏煙瘴氣。
如此看來,善於名詞創新的口號制造,的確是國人的強項。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華夏大地,眾口難調,更容易鬧得架子揚子,原本好好的 "經濟 "二字,被各地濫用,"高考 "與 "經濟 "難結姻緣,混淆不清!說到底,是 "高考 "侮辱了 "經濟",還是 "經濟 "糟蹋了 "高考"。
如果從高考前就 "經濟 "下去,普通家庭是絕對吃不消的。從喝補腦藥,參加 "高考輔導班"、"心理咨詢";到住 "考生賓館",吃 "高考套餐",坐 "高考出租車",吸 "考生純氧";臨了,再辦什麽 "狀元宴"謝師宴"。這壹圈下來,至少四五千元,差不多是壹個下崗工人壹年的生活費,壹個大學生壹年的學費。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不是什麽 "節約",純粹是高消費,額外負擔。
俗話說:從南京到北京,買的不如賣的精。"高考經濟 "到底 "經濟 "誰,商家是絕對清楚的,只是我們老百姓壹定要多留個心眼。因為,壹不小心,就有可能從 "xxx經濟 "的臺階上,掉進真正的 "荊棘 "坑裏。
/view/971456.html
教育市場蛋糕巨大,700億生源市場爭奪
--梳理香港與內地高校爭奪生源的利益關系
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爭奪生源的背後,隱藏的是對教育市場蛋糕的分食。
中國每年的高等教育市場有多大?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教育部國際司的統計數據顯示了冰山壹角。2005 年,中國的外國留學生為 61.7 萬人。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年12萬元人民幣計算,中國留學生每年貢獻的學費高達740億元人民幣。
如今,香港學校憑借天時、地利、人和,逐漸爭奪到這壹市場,並開始全面進軍內地學生市場。
700億市場的誘惑
本世紀初,當出國留學的大門向國人敞開時,留學熱席卷全國。
記者了解到,2004年,到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已超過6萬人。在英國留學,中國學生每年人均花費20萬元,MBA等熱門專業需要25萬元左右,這還不包括旅遊、探親、消費等支出。
龐大的中國留學生群體為英國當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按每人每年20萬元人民幣計算,中國留學生每年為英國貢獻120億元人民幣(約15億美元)。有數據統計稱,英國人算了壹筆細賬,壹名中國留學生完成學業至少可以給英國增加3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而每增加壹名中國留學生,又會給英國增加0.5個就業機會。
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外國留學生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120億美元。2005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約有7.8萬人,居世界首位。具體學費從公立大學的 5,000 多美元到私立大學的 20,000 美元,再到 MBA 每年的 50,000 或 60,000 美元不等。此外,這些學費還不包括高昂的海外生活費用。
留學觀念的轉變
面對大量湧入的中國留學生,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采取措施爭奪中國留學生。
為了吸引中國學生來華留學,許多國家紛紛來華開辦各種留學展,並設立招生辦公室,不厭其煩地為中國家庭提供留學咨詢服務。
從具體國家和地區來看,美國專門放寬留學政策,方便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學生簽證;英國為了吸引中國學生,願意提供相對更多的打工機會;韓國甚至表示不需要語言認證。
伴隨著中國學生留學熱的,是2004年和2005年的留學低潮。留學生畢業後在當地找不到工作,只好選擇回國,回國後的月薪只能拿到三四千。
數十萬元的留學投入與每月三四千元的回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導致大量學生開始對留學產生懷疑。
來自英國駐華使館的數據顯示,根據英國駐華使館批準的留學簽證人數,2002年中國赴英留學人數約為2.8萬人,2003年為高峰期,高達3.5萬人,2004年開始進入低谷,降至1.8萬人。2005年約為1萬人。
壹些學生開始選擇內地院校,壹些學生開始把目光投向香港。
港校不安分了
700億市場的誘惑,讓港校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去爭奪內地生源,而內地學生教育觀念的轉變,也讓港校憑借天時地利人和,搶食700億市場的蛋糕。
為了吸引內地學生,香港大學今年計劃招收300名內地學生,並為此提供1300萬元獎學金。但即使有了這些獎學金,港大每年仍可從學生身上獲得450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
據記者了解,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8所香港高校今年繼續在內地招生,預計招生人數將超過1300人。以港大為例,往年招生人數分別為51人、60人、100人、250人,今年招生人數已增至300人。
回顧歷史,自2003年國家教育部允許香港8所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後,港校招生地區由原來的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6個省市,壹下子擴大到2004年的10個省市,2005年又擴大到17個省市,今年更是增加到20個。
來源:上海證券報作者:上海證券報阮琦
/2006/07/13091595016.shtml
"高考經濟 "給家長買了多少單?
"狀元房 "無人砍價
"歡迎考生和家長入住本酒店",大連市西崗區壹家星級酒店門前拉起了鮮艷的橫幅。這家酒店已經連續四五年為高考做宣傳了。酒店與壹所中學僅幾米之隔,而這所中學近幾年都被指定為高考考場,這使得酒店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酒店的大堂服務員劉女士告訴記者,高考是人生大事,幾乎所有的家長在高考期間都不會吝嗇。即使在家長砍價的情況下,只要酒店服務員說壹句 "妳現在不訂,明天就是雙倍的價格也訂不到",家長就會 "乖乖 "地拆包。
健腦藥品很走俏
記者從連鎖藥店大連新旗屯店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以來,該店壹些健腦、補腦的保健食品、藥品很走俏。購買這些號稱能提高記憶力、改善睡眠的產品的人,大多是學生家長。
該店的壹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家長都聽說過別人家的孩子吃保健品,生怕自己的孩子 "吃虧"。給孩子吃這些東西,起碼在壹定程度上能讓家長找到心理平衡。
要理智地為高考買單
陳先生的孩子即將參加高考。孩子即將參加高考的家長陳先生給記者算了壹筆賬:從購買高考復習資料到請老師個別輔導,從孩子的壹日三餐到加大對孩子吃補品的投入,從考試期間住酒店、吃套餐的預計費用,再到考試期間的謝師宴、慶功宴的預計費用,壹輪下來,費用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甚至更多。下來,沒有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是擋不住的。對於普通工薪家庭來說,這是壹筆不小的負擔。陳先生說,該花的錢他不會省,但他最擔心的是錢花出去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東北財經大學教授王玉霞認為,高考經濟是考生家長和企業****,具有催化劑的作用。這種所謂的 "經濟 "不是幾年就能消除的。王玉霞希望,家長在為 "高考經濟 "埋單時,能夠更加理性,而商家在把高考當成賺錢的商機時,能夠更加誠信。
2006/05/111443930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