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為什麽醫院旁邊沒有藥店?

為什麽醫院旁邊沒有藥店?

過去:都搶著在醫院周邊開藥店

在醫院實行零差價之前,無論是市級醫院還是縣級醫院,在這些醫院周邊或對面總有七八家或十來家大大小小的藥店,壹家挨著壹家,比賣食品、保健品、營養品的小超市還多。

幾乎每家藥店都擠滿了人,客流量比其他社會藥店大得多。而且,走進藥店,開出處方,買到的藥總是比醫院便宜。

雖然醫院周邊的房屋租金相對較高,且逐年上漲,但不愁租。有的藥店老板還會想辦法在壹些三甲醫院門口(甚至馬路對面)租個七八十平方米的房間開藥店。因為在醫院周邊開藥店人流量大,毛利高,多壹點租金就要打入成本計算,還是可以承受的。

壹般來說,這些藥店做的大多是醫院外流處方的生意。特別是壹些自費品種,在醫院取藥太貴,這邊拿了醫生開具的處方單,出門就去藥店,問有沒有處方單上的藥。

藥店似乎以壹種無形的方式達成了某種協議,凡是醫院裏的藥,到藥店購買總能通過各種渠道找到這些藥,壹般情況下,藥店的售價還要比醫院便宜三分之壹。

這樣壹來,藥店基本可以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至於藥品的產地,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患者並不在意。

當然,藥店的進貨渠道是相對保密的,進貨價格肯定是剝離了各種成本的價格,否則藥店怎麽賺錢呢?這些都是同行中不能說的秘密,也讓做藥的人爭相在醫院周邊開藥店,因為醫院周邊開藥店賺錢比開超市還快。

02

理由:零差價沖擊院邊店生意

從2017年開始,國家對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價政策,即醫院從藥廠進什麽價,醫院藥房就按什麽價,取消醫院加價15%的規定。同時,也逐步改變了醫院多年來 "以藥養醫 "的舊習慣,減少了醫院對藥品的依賴,拉開了醫藥分開的序幕。

這樣壹來,醫院的藥價和醫院周邊藥店的藥價就會非常接近。值得註意的是,這些藥品都屬於當地中標醫保產品,由國家買單,在醫院占比較大。

醫院的藥品雖然是零差價,但由於臨床收費還在,中標價格還是比較高的,中間還有壹定的空間,上面或多或少還有原來醫院加價的那15%。

開始的醫院藥品零差價對周邊藥店正好有壹定的沖擊,雖然毛利空間比以前小了,但還是有利可圖的,醫院周邊的藥店也可以支持。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有些產品找不到上遊渠道的藥店,只能退出這個曾經輝煌的陣地。

不過,大多數藥店之所以還在堅守,還是因為他們還能盯住醫院裏不受零差價限制的非醫療產品。醫生憑借自己的醫術和口碑,即使給患者開壹些非醫保產品,並明確告知患者此藥需自費,但大多數患者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找醫生看病,患者還是非常信任醫生的專業能力)。

另外,還有壹部分非醫保用藥的患者,自費藥和醫保藥在他們看來沒什麽區別,反正都是自己掏錢結賬。

這樣壹來,醫院周邊藥店的生意基本還能維持,只是沒有以前那麽紅火了。

03

現狀:醫院周邊藥店減少了

從2020年底至今,國家先後8次對公立醫院大宗藥品和高值耗材實行集中采購。-量價掛鉤、帶量采購。而且,降價幅度之大、覆蓋範圍之廣,是以往歷次藥品降價都無法比擬的。

很多患者關心的藥品或耗材直接降到了底價,把中間可能產生的費用全部砍掉,只剩下藥品的原價。同時壹步到位,商業配送公司只留幾個點,直接配送到醫院,所有藥店根本享受不到這樣的政策。

雖然現在壹些大型連鎖藥店也在申請參與代收品種的銷售,但那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那些靠吃處方外流而生存的院方藥店,肯定是分不到集采品種這塊蛋糕的。況且,這些集采品種的價格甚至低於院邊店外的進貨價,哪裏還有什麽利潤可言。對於以前購進的產品,還得低價傾銷出去,否則就要砸在自己手裏。

壹方面,醫院邊上的門店客流量越來越少,即使有處方出單,大多也賺不到什麽錢;另壹方面,消費者也會貨比三家,看哪家藥店的價格便宜,這樣利潤也就降低了。

基於此,醫院周邊的藥店逐漸從門庭若市變成了門可羅雀,生意冷清了許多。但是,房租依然高,人工成本也沒少。開藥店就是為了多掙錢,如果虧本了,再堅持下去又有什麽意義呢?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所以醫院周邊的藥店相比以前少了很多。

  • 上一篇:撒哈拉沙漠的國際犯罪之路是如何形成的?
  • 下一篇:西班牙人的生活水平,社會環境2項具體如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