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800,我要1000。
Tot ~牛滿臉,5555555555......
我整理了壹些資料供妳參考。
防災減災,妳我同行。
基礎知識:
在內外力的作用下,集中的構造應力突然釋放,產生振動彈性波,從震源向周圍傳播,引起地面震顫。地震又稱地動、地面振動,是能量快速釋放過程中地殼發生振動的自然現象,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地震波。
地球可以分為三層。中間層是核心,主要由鐵組成;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震通常發生在地殼中。地殼內部不斷變化,由此產生的力(即內力)使地殼地層變形、斷裂、移動,於是發生了地震。超級地震是指地震波極強的大地震。但它的發生占總地震的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倍,所以超級地震的影響非常廣泛,破壞性也非常大。
地震是地球內部快速破裂產生的沖擊波使地面在壹定範圍內振動的現象。地震是地球表面的快速震動,古代也叫地動。和海嘯、龍卷風、冰凍災害壹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地面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常見的表現。海底或沿海地區的強烈地震會引起巨浪,這被稱為海嘯。地震極其頻繁,全球每年約有550萬次地震。
地震往往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可引發火災、洪水、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和放射性物質的傳播,還可能引發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震波發出的地方稱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點稱為震中。它是最早接收振動的地方。從震中到震源的深度稱為震源深度。通常,震源深度小於60公裏的稱為淺源地震,深度為60-300公裏的稱為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裏的稱為深源地震。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同,對地面的破壞程度也不同。震源越淺,傷害越大,但波及越小,反之亦然。
破壞性地震通常發生在淺源地震中。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2 km。
破壞性地震最強烈的地面震動稱為極震區,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區域。
觀測點與震中的距離稱為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 km的地震稱為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 km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震中距大於1000 km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長,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動是壹種復雜的運動,是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縱波使地面上下跳動。剪切波使地面水平搖晃。因為縱波的傳播速度更快,衰減更快,而橫波的傳播速度更慢,衰減也更慢,所以離震中很遠,妳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覺到水平晃動。
某地發生大地震,往往在壹段時間內發生壹系列地震,其中最大的稱為主震,主震前的地震稱為前震,主震後的地震稱為余震。
地震有壹定的時空分布規律。
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的周期性現象。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是壹個確定的帶,稱為地震帶。就大陸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淺源地震(0 km ~ 60 km)、所有的中源地震(60 km ~ 300 km)和深源地震(> 300 km),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總能量的80%。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臺灣省、西南、西北、華北、東南沿海和23個地震帶。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氣候脆弱區”之壹,自然災害頻繁,分布廣,損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壹。20世紀觀察到的事實表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厄爾尼諾、幹旱、洪水、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的頻率和強度。)引起的氣候變化明顯增加,這直接危及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高度重視防災減災。防災減災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視並做好面向包括社會弱勢群體在內的全社會的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氣象災害是壹種預警時間長、預報準確率高的突發性公共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臨預報,加強突發性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制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的發布,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學技術,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和推廣先進的監測、預報、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理技術和設施,充分發揮專家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和社會組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誌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形式,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感和自救互救能力。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行動,使基層社區居民、學生、企業職工、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避災、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達到減災的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將災害和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有關部門要編制自然災害預防宣傳冊和宣傳資料,廣泛宣傳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和自救能力。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最嚴重經濟損失和最多人員傷亡的自然災害之壹。目前,地震預測仍然是壹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們應該加強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幫助我們掌握正確的減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相對安全的人員生存場所。特別是在建築中,人們選擇廚房、衛生間等房間不大不容易倒塌的地方,墻角或桌子等堅固家具容易形成三角形空間的地方進行減震。在沒有桌子可以躲的地方,無論如何都要用墊子等東西保護頭部。千萬不要跳樓,盲目使用電梯。
壹位親身經歷過1920年海原8.5級地震的老人曾詳細介紹過“臥倒待定”的具體方法:“在室內感覺到地震時,應迅速臥倒在炕沿上,臉朝下,頭靠墻,雙臂交叉於胸前,右手托著左臂,右手向後托著右臂,鼻子上方的凹部靠在手臂上,閉上眼睛和嘴巴。
在室外情況下,應避開高樓等危險場所,保護好頭部,並迅速跑到空地蹲下。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時,人會產生傾身抓住什麽東西的心理。妳周圍的門柱和墻壁,大部分都會成為支撐的對象。然而,這些看似堅固的東西,其實是危險的。壹定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等。在繁忙的街道和建築物裏,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東西掉下來砸傷人。所以,要註意用手或手包保護頭部。
此外,戶外人群應盡量遠離高壓線和石化、化工、燃氣等有毒工廠或設施。如遇煤氣、有毒氣體泄漏和火災,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逆風向上風方向爬行。
在百貨商場、地下通道等人多的地方,最可怕的就是混亂。請聽從商店工作人員和保安人員的指示。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相對安全。即使停電,應急燈也會立即亮起,所以要冷靜采取行動。
萬壹發生地震或火災,妳不能使用電梯。萬壹妳乘電梯時發生地震,請按下操作面板上每層樓的所有按鈕。壹旦停止,確認安全後迅速離開電梯,避難。高層建築和附近建築的電梯都裝有控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它們會自動停下來,停在最近的樓層。如果被鎖在電梯裏,要通過電梯裏的專用電話聯系管理室求助。
壹定要註意山體滑坡,落石或者海嘯。在山坡和陡坡上,有塌方和落石的危險,要迅速到安全的地方避難。在海岸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如果您意識到地震或發布海嘯預警,請註意廣播和電視廣播的信息,並迅速在安全的地方避難。
避難的時候要走路,隨身物品盡量少。當地震引起的火勢蔓延燃燒,危及生命和人身安全時,采取避難措施。原則上人民防災組織、街道等。應以單位為單位在負責人和警察的帶領下徒步避難,攜帶的物品盡量少。千萬不要開車或騎自行車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對患者的避難是不可或缺的。從平時來說,需要鄰居事先約定好避難的方式。
地震發生後,人們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必須克服恐懼,用正確的方法自救,這對減輕地震災害,避免新的損失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靠自己脫離危險,壹定要沈住氣,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如果暫時不能脫離危險,就要想辦法維持生命,尋找食物和水,保存體力,耐心等待,努力與外界取得聯系。不要哭,不要喊,不要勉強,盡量閉上眼睛休息。時間就是生命。獲救後要積極參與震後救援工作,迅速擴大救援隊伍,讓更多的人獲救。先救附近的人,青壯年,好救的人,“命”和“人”;要積極參與維護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穩定。
壹旦發生大地震,人們在心理上很容易受到震動。為了防止混亂,每個人基於正確的信息冷靜地行動是極其重要的。從隨身攜帶的收音機中掌握正確的信息,相信直接從政府、警方、防火機構獲得的信息,絕不相信不負責任的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保護措施:
地震後很可能會有余震,余震的位置可能離震源不是很近。所以學會自救是震後最重要的措施之壹。
當地震發生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態度至關重要。只有保持冷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防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距離。最近的地震往往開始時起伏不定,然後左右搖擺。遠震不那麽顛簸,但主要是左右晃動,聲音清脆,震動小。壹般小震和遠震都不用出逃。由此可見,雖然目前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地震,但只要我們能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就能把災難降到最低。總結有以下幾點:
1.在地震中保持冷靜是非常重要的。據觀察,很多無辜的人不是因為房子倒塌而死,而是因為精神崩潰,從而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大喊大叫,在極度的恐懼中“殺死”了自己。這是因為大吼大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耗氧量,降低體力和耐受力;同時,大喊大叫勢必會吸入大量煙塵,容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的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下保持冷靜,分析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擠壓傷、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損傷。開放性傷口和外部出血應先止血並擡高患肢,同時呼救。對於開放性骨折,不應進行部位復位以防止組織再次受傷。壹般應使用幹凈的紗布覆蓋創面,並在手術前進行簡單固定。不同部位的骨折應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固定。根據不同的傷病情況對他們進行了分類分級,並送往醫院進壹步治療。
3.在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盡量盡快解除重壓。如果遇到大面積外傷,要保持傷口清潔,用幹凈的紗布包紮。如果懷疑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應立即聯系醫院及時診治。對於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
4.預防火災和地震往往會造成很多“次生災害”,火災就是常見的壹種。發生火災時,應盡快離開火災現場,脫掉燃燒的衣服,或用濕衣服蓋住自己,或在地上打滾,也可以直接潑水滅火。不要用手拍打火焰,否則妳會燒傷妳的手。用消毒紗布或幹凈的布包紮後,送往醫院進壹步治療。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並盡快掩埋屍體,註意飲食和飲水衛生,防止災後大流行。
學校減震
1.在操場或室外時,可以原地蹲下,用手護住頭部,註意避開高樓或危險物體。
2.不要回教室。
3、地震後應組織人員撤離。
4.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前!不要去陽臺!
家庭防震秘籍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來源很遠,就躲在堅固的家具旁邊。大地震從開始到結束的震動過程,時間只有十幾秒到幾十秒,所以搶時間防震最重要,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的防震空間。比較安全的室內防震空間是:承重墻根部和墻角;有水管和暖氣管。房子裏最不利減震的地方是:沒有支撐的床;天花板和吊燈下;在周圍沒有支撐的地板上;緊挨著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妳要冷靜。選好遮蔽物後,要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靠在手臂上休息。或者抓住身邊的堅固物體,如桌腿,避免地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位移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保護頭部或後頸部;保護眼睛,低頭閉眼,防止異物傷害;保護妳的嘴和鼻子。可能的話,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塵和有毒氣體。
地震後的自救
如果地震時妳被埋在廢墟下,妳周圍是黑暗的,只有非常小的空間。壹定不要驚慌,要冷靜,樹立求生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妳,盡壹切可能保護好自己。
地震過後,往往會有多次余震,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為了避免新的傷害,我們應該盡力改善我們的環境。這個時候,如果妳隨身帶著壹個應急包,對脫離危險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這種極其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清除頭部和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和有毒氣體時用濕衣服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較弱的倒塌物體和其他容易墜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固生存空間,用磚塊和木棍支撐廢墟,防止余震後環境進壹步惡化。
努力脫離危險。如果找不到脫離危險的方法,就盡量保存體力,用石頭敲打能發出聲音的物體,發出求救信號。不要哭,不要急躁,不要盲目行動,這樣會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體力。盡量控制情緒或者閉上眼睛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了,盡量包紮,以免出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妳被埋在廢墟下很久了,救援人員還沒有趕到,或者妳沒有聽到求救信號,妳必須想辦法維持生命。防震包裏的水和食物壹定要存起來,要想辦法找食物和飲用水。如果有必要,妳的尿液也可以解渴。
如果妳在三腳架區域,可以用旁邊的東西保護自己,以免再次被余震傷害,然後伸出手和胸,把面前的瓦礫清理幹凈,讓自己可以呼吸,等待有人來救妳。
震後互救
地震發生後,外部救災隊伍不可能馬上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更多被埋在廢墟下的人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人民積極參與互救,是最及時有效的減少人員傷亡的方式,也體現了“救人於危難”的崇高美德。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相關數據顯示,地震後20分鐘內獲救人員的存活率在98%以上,地震後1小時內獲救人員的存活率降低到63%。在震後兩小時內無法獲救的人中,窒息死亡的人數占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因為地震中建築物倒塌而死,而是因為窒息而死。如果能及時搶救,他們完全可以獲得生命。唐山大地震中有數十萬人被埋在廢墟中,大部分被埋者通過自救互救重獲新生。災區人民參與的互助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拯救生命的方法
應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救援方法,目的是將被埋人員從廢墟中安全救出。通過了解和搜尋,確定廢墟中有被埋人員,然後判斷被埋位置,通過呼喊或敲擊廢墟來傳遞救援信號。救援過程中,要特別註意被埋人員的安全。壹、使用的工具(如鐵棍、鋤頭、棍棒等。)不應傷害被埋人員;二是不要破壞被埋人員所在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造成新的坍塌,使被埋人員再次遇險;第三,盡快與被埋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向人,如果挖掘時粉塵太大,應噴水降塵,避免被埋人員窒息;第四,長時間掩埋,壹時難以救援,可以嘗試給被埋者輸送飲用水、食物、藥品,維持生命。救援行動前要有計劃、有步驟,考慮哪裏挖,哪裏不挖,哪裏用鋤頭,哪裏用棍子。以前救援人員行動盲目,踩在被埋者頭頂的屋頂上,把被埋者壓死。因此,在救助過程中需要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得到良好的救助效果,盲目的行動往往會對被救助對象造成新的傷害。
搶救和護理
首先從廢墟中露出被埋者的頭部,清除口鼻中的灰塵,保證呼吸的順暢。對於傷勢較重,無法自行離開掩埋地點的人員,盡量小心翼翼地清除身上和周圍的掩埋物,然後將被掩埋者擡出廢墟,不要強行拖拽。
對於饑寒交迫、受傷窒息、被埋時間較長的人員,獲救後要用深色布遮住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受傷人員,根據傷情輕重,進行包紮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減震要點
地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大部分專家認為,地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是較好的辦法。減震的話,要選擇壹個小的,有支撐的地方,壹個開闊安全的地方,在壹個堅固的室內物體下面,能遮住身體的地方。身體應該采取的姿勢:蹲下或坐下,盡量蜷起身體,降低重心。抓住壹個堅固的物體,比如桌腿。保護好頭部、頸部和眼睛,捂住口鼻。避開人群,不要擁擠在周圍,不要隨便點燃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強震後如何自救
1,地震發生後,要積極參與救援工作,可以把耳朵貼在墻上,聽聽是否有幸存者。
2.先暴露傷者頭部,保持呼吸順暢。如果出現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壹旦被埋,盡量避開身體上方不穩定的倒塌物體,盡量用磚塊、木棍等支撐瓦礫。來加強環境。
4.地震是瞬間發生的,任何人都應該先自救再救人。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再救遠。
相關知識:
自2007年5月下旬以來,暴雨肆虐雲南,造成163人死亡。7月,由於天氣異常多變,新疆暴雨成災,伊犁地區直接經濟損失達654.38+0.6億元;17年7月,重慶遭遇115年最強雷雨襲擊,山城變成水城,主城交通幾近癱瘓,55人遇難。第二天,濟南出現暴雨,34人遇難;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8月7日淩晨起,遼寧出現大雨到暴雨。截至8月8日,氣象部門連續發布18暴雨預警信號;據湖北省民政廳8月9日發布的消息,今年入汛以來,全省洪澇災害受災1495萬人,其中死亡79人,失蹤21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江南、華南的持續高溫日數均超過65.438+00天,湖南省長沙市及相關部門甚至出現了百年壹遇的旱情。
2008年6月5438+10月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遭受罕見冰雪災害,交通、電力、通信受到嚴峻挑戰,給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