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有關政治經濟學

有關政治經濟學

案例1

壹、 案例名稱:我國當前的失業問題

二、 案例適用:本章第三節關於相對人口過剩理論

三、 案例來源:莫榮:“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是當務之急”人民日報2002年4月18日。

四、 案例內容:

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復雜而嚴峻的失業問題。主要表現在:

(1)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突出。由於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正在跨人勞動者行列,“十五”期間新達到就業年齡的勞動力較“九五”時期平均每年多290萬人。200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是3.1%,2001年是3.6%,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81萬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515萬人,而且城鎮登記失業率繼續攀升,2002年年中就達3.8%。另外,農村還有1.5億左右的富余勞動力急待轉移。與此同時,就業崗位的增加量相對減少。由於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等原因,經濟增長創造的就業崗位在相對減少,90年代就業彈性系數下降到0.1左右。因此,盡管我國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90年代每年實際凈增的就業崗位只有700萬個左右。2001年全年實際凈增的就業崗位達到940萬個,但也不到80年代平均水平的壹半。勞動力明顯供大於求,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01年第四季度,100名求職者只有75個就業崗位。

(2)求職者發生了壹些新變化。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1年6月的調查,青年求職者已占主體,35歲以下的求職者占七成以上,這與過去求職者主要為35歲以上大齡群體有明顯的不同。且求職者文化程度較高,近壹半為高中文化程度,大專以上者占1/3。

(3)國企下崗職工出中心的壓力較大,再就業率偏低。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調查,2001年協議時間到期的下崗職工占57%,2002年占33%。但由於七成下崗職工同原企業存在債務關系,而這些處於困境的企業解決不了債務和出中心的經濟補償問題,嚴重阻礙了下崗職工出中心和解除勞動關系。下崗職工年齡偏大,35歲以上的占72.5%,受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等因素的制約,再就業難度增大,就業困難者增多。2001年實現再就業的下崗職工為227萬,比上年減少133萬,再就業率僅為30.6%。

(4)加入世貿組織初期,結構性失業人員會有所增加。從長期看,加入世貿組織能夠使我國對外貿易享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加快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從而增加就業機會。但在初期,面對壓力,各行業、各企業將會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進行資產重組、減員甚至破產,從而導致結構性失業人員增加。另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經濟低迷以及壹些發達國家失業率的居高不下,也會使就業崗位的國際化競爭加劇。總之,針對日益突出的失業問題,擴大就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緊迫課題。

五、案例評析:

1、我國是壹個人口大國,就業崗位的供不應求將是壹個長期現象。在20世紀50年代初、60年代初期和末期、70年代末,我國都曾面臨過|相當嚴重的就業壓力。90年代中後期至今,我國的就業形勢再次收緊。其中國有企業職工比較集中的“下崗”問題,由於通貨緊縮及市場商品供求失衡導致的企業普遍開工不足、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問題等構成了這個時期失業的新特征。對失業問題要辨證地來看。失業率上升,這不是壹件好事,但經濟結構日趨合理、企業改革深化、勞動關系理順、城鄉統籌就業以及失業從隱性走向顯性,都對經濟發展發揮著良性的作用,應該說又是壹件好事。緩解失業問題,根本上是要靠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2、經濟增長是擴大就業的前提條件。從最近十幾年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大約可增加100萬個就業崗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在5%以下時,失業人員就會明顯增多。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壹步擴大內需,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這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保障。同時,要統籌兼顧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非公有制經濟所創造的就業崗位壹直占新增就業崗位的大部分,所以我們應當努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不僅是我國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也是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從每個產業的增加值每增長壹個百分點所帶動的就業增長百分點(就業彈性)來看,2000年第三產業的就業彈性為0.39,遠高於第二產業的0.15和第壹產業的0.25。再從每個產業的就業增長對中國總體就業增長的貢獻率來看,2000年第三產業的就業貢獻率為105%,遠高於第壹產業的37%和第二產業的-39%。也就是說,過去幾年中國就業的增長,主要是靠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入WTO後,只要我們采取積極的政策,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必然加快,服務業發展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大,就業的機會將會大量增加。

4、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也是緩解失業、促進就業的出路。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上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很突出,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椐,2002年第二季度,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平均131個需求崗位只有100個勞動力供給,甚至於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也出現了供不應求。在東部地區,對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勞動力的需求是其供給數量的5倍多。另外,對技術工人的需求近年也壹直在上升。因此,教育培訓作為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的主要措施,亟待加強。只要我們註意加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用性,把教育培訓與就業需要密切結合起來,就壹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5、此外,我們還要不斷加快城鎮化進程,逐步把解決就業問題的重點轉向農民。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還比較低,這既說明我國的就業結構明顯落後,也說明我國城鎮還有較大的發展和就業空間。因此,逐步把就業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農民有序流動到非農產業和城鎮上來,有利於促使就此結構合理化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六、案例討論:

1、如何看待我國城鎮失業率這個指標?為什麽說就業問題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2、妳的家人和周圍的人有沒有下崗或失業的人?他們是什麽樣的心態?妳是怎樣看待失業和下崗的事情的?妳對緩解我國的失業有什麽對策?

案例2:

壹、案例名稱: 海爾是“怎樣讓石頭漂起來”

二、案例適用:本章第二節 關於資本循環和周轉理論

三、案例來源:“海爾再造”《經濟日報》2002年7月23日,謝然浩等:。

四、 案例內容:

海爾在1998年實行了壹場“業務流程再造”工程。

在壹次關於“業務流程再造”的高級經理人培訓會議上,海爾集團CEO張瑞敏目光炯炯地看著講臺下的中層幹部們,提出了壹個象腦筋急轉彎的問題。

“ 石頭怎樣才能在水上漂起來?”

“把石頭掏空”,有人喊了壹句,張瑞敏搖了搖頭。

“把石頭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張瑞敏又搖了搖頭。

“做壹快假石頭”,這個回答引來了壹片笑聲,張瑞敏還是搖了搖頭:“石頭是真的”。

“速度“海爾集團見習副總裁喻子達回答道。

“正確”張瑞敏臉上露出了笑容:“《孫子兵法》上水果:‘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起來。網絡時代,速度同樣決定了企業能否越上新的高峰!”

這壹細節形象地表明了海爾“業務流程再造”是解決企業的循環與周轉的速度問題。

海爾“業務流程再造”主要是從采購和銷售這壹資本循環的兩個重要環節入手。海爾采購和配送,過去是各個事業部各自采購,現在成立物流本部,實行集團統壹采購。這壹改革效果顯著。其壹是降低了集團對外采購成本,僅1999年當年降低的采購成本就達5億元,2001年在1999年的基礎上又降低了10億元。其二是,擇優采購,帶來了零部件產品質量的整體提高。其三是庫存減少,其中零部件倉庫存放面積減少了32萬平方米。目前在海爾開發區的物流中心,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庫存,成品24小時就發往全國的42個配送中心,呆滯物資降低了90%,原材料庫存資金周轉天數從30天以上降低到不到10天。海爾的銷售過去是在市場上布陣上各自為戰,造成資源浪費。現在實行商流整合,全國銷售人員減少了30%,全國的營銷網絡增加到2000多家。這壹改革使營銷成本降低,與用戶實現零距離,對客戶需求快速反映。海爾接到客戶定單,在10天內即可完成從采購、制造到配送的全過程,而壹般企業完成這個過程要36天。

通過改革,海爾與商家之間實現了現款現貨,資金周轉速度快了,不良資產少了。目前國內應收帳款幾乎為零,集團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1999年為118天,2001年為79天。壹年資金吞吐量高達千億元,日均相互結算為3億元。

五、案例評析:

首先,企業資本周轉的中心問題是速度問題, 企業資本周轉越快,增值的價值也就越多.加快企業資本周轉的速度,其實質在於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假定我國每百元固定資產的產值能提高1%,用同樣的固定資產就可以多生產近百億產值的商品;每生產壹百元產值的流動資本能節約1%,生產同樣產值的商品,壹年就可以節約40多億元的流動資本。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尤其要加快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我國工業的3萬億流動資金如能加快,這3萬億元可相當於10幾萬億元甚至幾十萬億元使用。這樣,在不需要增加多少投資的情況下,經濟規模和效益會增長許多倍。

其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企業都必須把資本不斷地投入到經營活動中,通過購買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然後將產品銷售出去,最終收回貨幣並獲取利潤。在現代社會中,產品的生產對於企業而言已經是件很容易的事件,也比較規範,而競爭最激烈的環節則是資本循環所經歷的購買和銷售這兩個階段。其中,商品的銷售階段是最重要的階段,它關系到商品是否能轉化貨幣資本,馬克思認為,資本能否通過銷售階段是“驚險的跳躍”,它關系到企業的命運。當然,商品的銷售速度的快慢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壹個企業的存在與發展,因為它不僅是關系壹個資本循環的終結,也關系到下壹次資本循環的開始。因此,現代企業都十分重視資本循環所必經的這兩個階段。

再次,在現代社會,隨著因特網的興起和迅速發展,資本循環和周轉的速度對企業越來越至關重要。如現在的互聯網使人們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如電子商務的出現,壹個客戶只需在網上填個單子,在網上點擊壹下,商品和服務就可以送貨上門,這就極大地縮短了流通時間,體現了互聯網經濟高速、高效和低成本的特點。在這樣時代背景下,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紛紛可是由純粹的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首當其沖的是世界500強的老大通用電氣。在這股企業經營的新浪潮,海爾感受到是如何改造企業,加快速度,跟上網絡時代的步伐。可見,海爾的這壹舉動,不僅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也順應了經濟發展規律。

第四,在現代社會,企業可以把經過購、產、銷等過程(這可以看作是壹種流程),改革的目標則是要縮短資本的停留時間,以加快資本循環是速度海爾是“業務流程再造”就是這類的改革。所謂“業務流程再造”(BPR),是美國1990年提出的,就是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性的再設計,使得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都有很大的改善。海爾的“業務流程再造”,海爾的改革是:改變過去企業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建立起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資金流、市場鏈的業務流程。它是從企業的經營整體上來改革流程,它最終是加快了企業的總循環和周轉速度,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比單純地改革某壹過程,見效要大。

六、案例討論

1、 為什麽速度對壹個企業有這麽重要的意義?

2、 在現代社會,企業更加註重資本循環的那壹環節?為什麽?

  • 上一篇:月經來了.還可以服用補血口服液嗎?
  • 下一篇:上半年煤質管理工作總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