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應審查處方與臨床診斷的相符性,以加強合理用藥的監控。
(1)無適應癥用藥
(2)無正當理由超適應癥用藥
如必須超適應癥用藥,壹定要有合理的醫學證據支持,並經醫院相關部門批準備案,並需患者知情同意。
(3)不合理聯合用藥
不合理聯合應用藥物而無明確的指征,表現在:
1病因未明用藥
2單壹抗菌藥物已能控制的感染而應用2~3種抗菌藥
3盲目應用腫瘤輔助治療藥
4壹藥多名,即同壹通用名的藥物活性成分有多種不同的商品名而導致重復用藥
5聯合應用毒性較大藥物,藥量未經酌減,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4)過度治療用藥
表現在:
1濫用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人血白蛋白、二磷酸果糖及腫瘤輔助治療藥等
2無治療指征盲目補鈣,過多的鈣劑可引起高鈣血癥,並導致胃腸道不適、便秘、泌尿道結石等
(5)有禁忌癥用藥
表現在:
1忽略藥品說明書的提示
2忽略病情和患者的基礎疾病
2、劑量、用法和療程的正確性
藥師應掌握藥品說明書推薦的劑量和用法,正確審核處方,老年人由於肝、腎功能減退,對藥物代謝能力下降,腎臟的排泄減慢。因此老年人用藥劑量應比中青年人有所減少,60~80歲老年人用藥劑量可為中青年人的3/4以下;80歲以上的老年人用藥劑量可為中青年人的1/2。
兒童用藥劑量,應按藥品說明書推薦的兒童劑量(每千克或每平方米用量),按兒童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如藥品說明書無兒童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體重、體表面積以成人劑量換算。
(3)選用劑型與給藥途徑的合理性
藥物劑型選擇與臨床療效的關系非常密切,而藥物劑型的選擇與給藥途徑也密切相關。不同的藥物劑型,對機體的作用特點不壹樣。不同的給藥途徑,藥物作用也不相同。
正確的給藥途徑是保證藥品發揮治療作用的關鍵之壹,也是藥師審核處方的重點。根據臨床治療需要選擇給藥途徑,選擇的原則是能口服不肌註,能肌註不輸液。
按藥品說明書規定的給藥途徑使用藥品,避免超說明書用藥。
4、是否有重復用藥現象
(1)壹藥多名
(2)中成藥中含有化學藥成分
5、對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藥品,處方醫師是否註明過敏試驗及結果判定
6、是否有潛在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1)藥物相互作用的含義藥物相互作用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合並或先後序貫使用時,所引起的藥物作用和效應的變化。
藥物相互作用有發生在體內的藥動學、藥效學方面的作用;亦有發生在體外的配伍變化,如引起理化反應使藥品出現渾濁、沈澱、變色和活性降低。
(2)藥物相互作用對藥效學的影響
1作用相加或增加療效
作用不同的靶位,產生協同作用;
保護藥品免受破壞,從而增加療效;
促進吸收,增加療效;
延緩或降低抗藥性,以增加療效;
2減少藥品不良反應
3敏感化作用
壹種藥物可時組織或受體對另壹種藥物的敏感性增強,即為敏感化現象。
4拮抗作用
兩種藥物在同壹或不同作用部位或受體上發生拮抗即為拮抗作用,可分為競爭性、非競爭性拮抗作用。
5增加毒性或藥品不良反應
(3)藥物相互作用對藥動學的影響
1影響吸收
抗酸藥其復方制劑組分中通常含有Ca2+、Mg2+、Al3+、Bi3+,與四環素類同服,可形成難溶性的配位化合物(絡合物)而不利於吸收,影響療效。
2影響分布
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的大小是影響藥物在體內分布的重要因素。
與藥物結合的血漿蛋白以白蛋白為主,也有少量a球蛋白和β球蛋白。
只有遊離型藥物才具有藥理活性,能自由地在體內組織分布轉運發揮藥理作用。
3影響代謝
藥物代謝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酶誘導相互作用和酶抑制相互作用。
4影響排泄
通過競爭性抑制腎小管的排泄、分泌和重吸收等功能,增加或減緩藥品的排泄。
(4)藥物理化配伍禁忌
藥物理化配伍禁忌,主要表現在靜脈註射、靜脈滴註及腸外營養液等溶液的配伍方面。
藥物理化配伍禁忌指由於液體、pH、離子電荷等條件的改變而引起包括藥液的渾濁、沈澱、變色和活性降低等變化。
(5)藥理配伍禁忌
指配伍中出現不良反應增加、毒性增強的反應,是發生在患者體內的變化。
(6)化學藥與中藥的聯合應用
1化學藥與中藥連用的特點
許多中藥與化學藥物聯用後,能使療效提高,有時呈現很顯著的協同作用。
降低藥品的不良反應。
減少劑量,縮短療程。
2中藥、化學藥合用的基本原則
中藥與化學藥壹樣具有療效和毒性的兩重性。
對單味中藥或化學藥療效可靠的疾病,壹般不應連用,更不應作為中成藥與化學藥連用的研究範圍。
3規避藥物配伍禁忌
中藥與化學藥同服也會發生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應,導致嚴重後果,應權衡利弊,避免盲目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