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鐵應該怎麽補?如果說兒童體內缺鐵的危害比較大的話,最常見的就是容易誘發缺鐵性貧血,往往會導致免疫力差,面色蒼白,甚至會制約兒童的生長發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應該如何補鐵吧。
孩子缺鐵應該怎麽補?缺鐵的孩子吃什麽食物比較好?
1,動物肝臟
肝臟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鐵含量高且吸收率好,容易食用和消化,且不易引起過敏,特別適合嬰兒食用。
豬肝中的鐵含量最高,每100 mg為29.1 mg,羊肝為17.9 mg,牛肝為8.8 mg,而雞肝最低,每100 g雞肝只有8.5 mg。
2.蛋黃
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但研究表明,蛋黃含鐵量高,但吸收率低。但是,雞蛋是常見的食物,食用和保存方便,營養價值高。
3.黑木耳
每100克黑木耳含鐵98毫克,比動物性食物中鐵含量最高的豬肝高出5倍左右,比菠菜高出30倍。
但是黑木耳的吸收率比較低,黑木耳有潤腸的作用,不適合腸胃虛弱的寶寶。
雖然食物有助於補血,但貧血嚴重的人還是要去醫院檢查,並服用藥物,如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富馬酸鐵等,可以治療缺鐵性貧血。
寶寶要註意補鐵的順序。
1,在寶寶6個月大的時候,母乳和牛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需要給寶寶添加輔食。
2.從寶寶6個月開始,加入煮雞蛋黃,從每天1/4開始,逐漸增加到1/3,1/2,3/4,直到每天壹個煮雞蛋。
3、從寶寶8個月開始,添加瘦肉粉、肝泥、魚糜、動物血,由少到多逐漸增加。
4.蔬菜是嬰兒6個月後的基本食物。如果將葉菜用開水焯壹下,可以去除大部分草酸,有利於鐵的吸收。
兒童補鐵營養食譜
壹、泥鰍湯粥
原材料:
大米100g,泥鰍200g,料酒精鹽少許,韭菜10段,姜3片。
生產方法:
1.將泥鰍去頭,開膛,用溫水洗凈粘液。將鍋置火上,放入油加熱,放入泥鰍略炒。
2.鍋裏裝滿水,放入泥鰍、料酒、鹽、蔥、姜。煮開後撇去泡沫,泥鰍熟時取湯。
3.用米飯煮泥鰍湯。
點評:這粥好吃,含鐵豐富,還能去寶寶濕疹。
二、蒸肝膏
材料:
新鮮豬肝125g,雞蛋1。
調料:
植物油、蔥、香油、鹽適量。
練習:
1、豬肝去筋膜,洗凈,切成小塊;洋蔥洗凈,切成蔥花;把雞蛋打在碗裏,然後打碎。
2.鍋放在火上加熱,放入植物油燒熱,放入蔥花和豬肝片,翻炒至熟,撈出剁成細粉。
3.將切好的豬肝放入盛有蛋液的碗中,加入適量的水、鹽和香油,攪拌均勻,大火蒸上屜。
三、棗泥肝湯
材料:
紅棗6個,豬肝50g,番茄半個,油鹽適量。
練習:
1.紅棗用清水浸泡1小時,然後去皮去核,棗肉切碎。
2.西紅柿用開水燙壹下,去皮,搗成泥。
3.把豬肝的面筋去掉,用攪拌機打碎。
4.將處理好的紅棗、西紅柿、豬肝混合在壹起,加入調料和適量的水,上鍋蒸。
嬰兒缺鐵的原因
1,鐵攝入不足
人體內的鐵主要來源於食物。新生嬰兒以牛奶為主,牛奶中的鐵含量較低。每100毫升母乳中含有1毫克鐵,每100毫升乳汁中僅含有0.1 ~ 0.5毫克鐵。而且牛奶在腸道的吸收低於母乳,所以人工餵養的嬰兒更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2.食物攝入的影響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和高磷低鈣飲食會抑制鐵的吸收。如果母親沒有在食物中攝入壹定量的鐵,寶寶很容易患缺鐵性貧血。
3.體內的鐵儲備不足。
正常新生兒體內儲存的鐵量足以滿足出生後4 ~ 6個月期間的造血需要。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沒有攝入足夠的鐵,就不能在嬰兒的肝臟中儲存足夠的鐵,嬰兒出生後就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4.鐵的流失或過度消耗
有很多情況會導致寶寶缺鐵,比如牛奶過敏,會導致慢性失血和缺鐵;胃腸道疾病如慢性腹瀉影響鐵的吸收;反復感染會增加鐵的消耗。
孩子缺鐵應該怎麽補?寶寶缺鐵怎麽補?
黑木耳和蘑菇:壹種良好的補鐵劑。
鐵的含量很高,尤其是黑木耳,每100 g含鐵185 mg,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當作很好的補血佳品。此外,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也是防治兒童缺鐵的好食物。
大豆及其制品:喝豆漿要註意時間。
大豆在我國人群營養和兒童營養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已被許多營養學家提及。每100g大豆和大豆粉含有11mg鐵,人體吸收率為7%,遠高於大米和面粉。提醒:豆漿會影響鐵的吸收。喝豆漿2小時後再吃補鐵食物。
綠葉蔬菜也是補鐵的好“助攻”。
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率不高,但孩子每天都吃,所以蔬菜也是補鐵的壹個來源。葉類蔬菜中鐵的含量較高,其中最高的是油菜,其次是薺菜和莧菜。
水果也可以補鐵。
給孩子補鐵,鼓勵孩子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是個不錯的主意,因為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
補鐵的水果有葡萄、櫻桃、獼猴桃、桂圓、香蕉等。人體缺鐵會導致貧血。水果的鐵含量不是很高,主要作用是幫助鐵的吸收。
10兒童缺鈣的主要表現
1,肌腱松弛
兒童缺鈣嚴重時,如果腹肌和腸肌無力,可導致腸道內的區域生氣,產生青蛙肚子那麽大的腹部。如果脊椎的肌腱松弛,可能會出現駝背、雞胸、胸骨疼痛。
2、睡著不是真的
夜驚,夜啼。我經常在晚上突然醒來哭。
3.異常人格
脾氣怪,愛哭愛鬧,不安分,不好照顧。
4、生長發育晚,學爬晚,骨關節病畸形。
缺鈣的孩子12個月後才能學會用毛腿走路。因為骨質增生變軟,有的主要表現為“X”形腿,有的主要表現為弓形腿,肌肉無力,膝蓋骨疼痛。
5.出牙晚,出牙不規律。
有的孩子1歲半就沒牙了,或者牙齒發育不全,牙齒不齊,牙齒錯位,牙齒松動,過早脫落。
6、嬰兒濕疹
常見於頭面部和耳後,更嚴重的可遍及全身。病位出現紅點、丘疹,後變為水皰、乳糜、結疤。
7.枕頭禿環
因為孩子精神煩躁,不容易入睡,頭部持續長時間摩擦枕芯;後面晾勺處的頭發被打磨,導致枕禿。
8、經常出現串珠狀肋軟骨增生。
每根肋骨的軟骨增生都像壹串珠子,經常被肺部壓迫。健康的孩子通氣不暢,非常容易得支氣管炎和肺炎。
9、睡覺盜汗
尤其是睡覺後,頭部出汗較多,哭後出汗更明顯。
10,太大太胖
嬰兒更容易缺鈣,因為他們對鈣的需求增加。所以,家裏有胖孩子的家長,要註意孩子“外強中幹”和體內缺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