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誰有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資料?

誰有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資料?

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東郊四公裏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漢墓博物館現位於湖南省博物館院內。1972年至1974年曾在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發掘出土。壹號漢墓出土的女屍,距今已有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濕潤,部分關節可以活動,軟結組織仍有彈性,幾乎與新鮮屍體相似。它不同於木乃伊,也不同於屍蠟和泥炭曬屍。是壹種特殊類型的屍體,是防腐科學的奇跡,震驚了世界,吸引了眾多學者、遊客前來觀光。女屍被解剖後,屍體和內臟被陳列在專門設計的地下室裏。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對我國歷史和科學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其出土文物異常珍貴。從三號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病名,***載了280多個方劑,使用的藥物算起來有240多種。這是我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方劑。五十二病方》的發現,補充了《內經》之前的醫學內容,是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馬王堆漢墓圖片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余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其中各類漆器 500 余件,工藝精湛,紋飾華麗,光亮如新。珍貴的是壹號墓出土的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繁多,有絲、綺、羅、紗、錦等。有壹件無襯裏的衣服,輕如煙,薄如蟬翼,衣長1.28米,長袖,僅重49克,織造技藝之高超,真可謂巧奪天工。出土的帛畫,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描繪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保存較好的壹號墓和三號墓,隨葬品分別放置在棺槨四周的四個邊箱中,主要裝滿了衣物、食物和藥材,如竹筒、漆器、木俑、樂器、竹木器皿和陶器,以及 "送策 "竹簡等,共計 1000 余件。兩墓的錦緞裝飾棺槨上都有彩色絹畫,3 號墓還隨葬有絹本書籍和兵器。[編輯本段]"川澤 "竹簡詳細記錄了壹號墓和三號墓的隨葬品,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兩批最完整的同類竹簡。壹號墓出土了 312 根竹簡,三號墓出土了 410 根竹簡,這些竹簡記錄了隨葬品的名稱和數量,並將各種物品逐件細分。"竹簡中所列文物清單的大致順序是用漆木鼎盛裝的各種湯(九鼎、七鼎、三鼎、二鼎),用竹制容器盛裝的肉(包括禽、蛋、魚),用陶器盛裝的醬汁和酒,用布袋盛裝的谷物,以及漆木器、梳妝用品、絲織衣物、樂器、扇子、席子、土木用品等,但沒有提到這些物品。此外,墓中還出土了壹些木制物品,但沒有提到屍體的殉葬服和數量可觀的木俑。墓誌所載簡文與實物雖有壹定出入,但二者還是比較吻合的,因而根據簡文可以確定某些器物的名稱。3號墓出土的 "遣策 "竹簡,除大部分內容與壹號墓相同外,還記載了乘車、樂舞、侍童等內容,包括儀仗、兵器和樂器等,這些都可以與出土的木簡、木器和木簡實物相同。這些可與出土的木俑和棺槨兩壁的帛畫大體對照。[編輯本段]彩繪絹畫1號墓和3號墓棺槨上的彩繪絹畫,保存完好,色彩鮮艷,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兩幅帛畫的構圖基本相同,長度均為2米左右,均為 "T "字形,垂角有尖刺,頂端為張提帶,應是喪葬禮儀中必備的旌旗。畫面上部繪日、月、升龍、蛇神圖,象征天界;下部繪交龍穿玉紋,以及墓主出行、宴飲等場景。整個主題為 "招魂升天"。據傳,《送策》簡文 "非衣壹丈二尺長",即指這種絹畫。兩種墓葬帛畫的主要區別在於墓葬的形象,1號墓為女性,3號墓為男性。3號墓棺槨上懸掛的帛畫,西壁保存較好,長2.12米,寬0.94米,繪有車馬圖像,畫面尚存百余幅人像、數百匹馬和數十輛車;東壁的帛畫破損嚴重,畫中似乎是墓主人的生活場景。[編輯本段]紡織品和服裝 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多種絲織品和服裝,年代早、數量大、品種多、保存完好,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紡織技術史。1號墓邊箱出土的織物,大多裝在幾個竹制容器中,除15件相當完整的單件外,夾棉袍裙、襪子、手套、香囊、圍巾、包袱等,還有46卷單件的絹、紗、綺、羅、錦、繡等,均以柴莖為骨幹卷得整整齊齊,以象征成雙成對的絲綢。3號墓出土的絲織品和服飾,大多破爛不堪,不成形,品種與壹號墓大同小異,但錦多花色。最能反映漢代紡織技術發展的是素紗絨圈錦。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重不足壹兩,是繅絲技術發展程度的標誌。用作服裝邊飾的絨圈錦,花紋具有立體效果,需要雙經機構復雜的提花機構織造,它的發現證明了絨布是我國最早的發明,從而否定了過去誤認為是唐代以後或從國外傳入的說法。印花色紗的發現,說明當時的印染工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壹號墓出土的包裹屍體的麻布保存完好,是用苧麻或大麻制成的,仍具有相當的韌性。[編輯本段] 帛書和醫簡 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帛書和兩卷醫簡,均出自三號墓東側墓室的長方形漆盒。大部分帛書書寫在 48 厘米寬的整塊帛上,折疊成長方形;小部分帛書書寫在 24 厘米寬的半塊帛上,用木條卷起。出土時已嚴重破損,經整理,得知 **** 有 28 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兩書有今本外,絕大部分為古代佚書,此外還有兩幅古地圖。這是中國考古界古代典籍資料的重大發現。醫書簡二卷二百科,壹卷內容類似《黃帝內經》,講養生之道,另壹卷為房中術。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周易》、《喪服》、《春秋》、《戰國縱橫家書》、《恒伽之子》:老子甲》(附佚名三書)、《老子乙》、《九章算術》、《帝王書》、《戰國書-刑德》、《甲》、《乙》、《丙》,三種數術:篆書陰陽五行、隸書陰陽五行、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行旅、木人占。數學篆書《陰陽五行》、隸書《陰陽五行》、《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出行》、《木人占》、《符箓》、《神圖》、《築城圖》、《園寢圖》、《賽馬經方》:方:《五十二病方》(附四篇佚文)、《胎產圖》、《養生圖》、《雜療方》、《導引圖》(附兩篇佚文) 地圖:長沙國南方地形圖》、《戍卒圖》、《城邑圖 最早發現的兩個版本的《老子》是我們所見過的最古老的版本。其中,發現的《老子》甲本和乙本是我們目前所見最古老的版本;《五星占》是我們目前所見最古老的天文學書籍;《五十二病方》是我們目前所見最古老的醫學書籍。預計 2012 年出版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收錄了全部內容。[編輯本段]樂器馬王堆漢墓樂器中,1號墓出土的二十五弦大蛇,是目前唯壹完整發現的西漢早期大蛇,還出土了二十二管竽和壹套竽法。3 號墓除出土大蛇、竽外,還有七弦琴和六孔簫。這些都是西漢時期首次發現。12套禹法筒,分別標有漢初法律名稱,為探索中國早期法律制度增添了物證。[編輯本段]漆器與木俑 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 **** 約500件,計1號墓184件,3號墓316件。這是各地發現漢代漆器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壹批。器型主要有鼎、匕、盒、壺、鈁、觚、耳杯、盤、奩、案、幾和屏風等。漆耳杯占漆器總數的壹半以上。大部分漆器都是木制的,只有少數奩和花觚是用木頭壓制而成的。裝飾紋樣多為紅色、黑色和灰綠色髹漆。圖案以幾何紋為主,龍鳳紋和草紋為輔。部分漆器上刻有 "侯家"、"君信久"、"君信學"、"君信旭 "等字樣,並標明器物的容量。許多漆器上都有 "成都府□"的印記,表明這些漆器是由成都府作坊制作的。此外,壹號墓和三號墓還出土了 100 多件木俑和 30 多個盛放肉類、谷物、水果和香料的竹制容器。
  • 上一篇:孝感市醫療保險藥品
  • 下一篇:炒栗產品介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