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壹頭紮進食品安全這塊 "禁地",桑利川不畏艱難,越挫越勇。他堅信,自己看到的這項事業潛力驚人,不僅能造福社會,還能成就壹個潛力巨大的產業。
近十年來,三聚氰胺事件、蘇丹紅事件、瘦肉精事件......,食品安全問題接連爆發,消費者的神經緊繃,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的高度重視,引爆了整個行業。
就像在黎明前的夜路上摸索,跌跌撞撞,桑利川最終壹手打造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行業的領軍企業--智雲達,並以此為龍頭,串起了壹批珍珠。如今,以智雲達為龍頭的食品安全生態鏈已初具規模。
2016年3月,智雲達在全國股轉系統正式掛牌,成為國內首家專註於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智能硬件、軟件和大數據服務的新三板公司。年報數據顯示,智雲達2016年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36.54%,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倍,在資本市場暫露頭角,在同行中更是風頭無兩。
據千龍網獨家獲得的信息,今年6月,智雲達再次斬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如今彈藥充足,蓄勢待發。
食品安全何以夭折?如何 "無中生有 "開辟產業?如何規劃布局,打造產業生態鏈?近日,龍虎網獨家專訪了北京智雲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桑利川,希望解開其 "不走尋常路 "的密碼。
食品安全與情結
蜀中少有,老不出川。
1998年,當桑利川毅然離開四川到北京闖世界時,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他,在單位同事眼裏,無疑是個異數。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剛剛大學畢業的桑利川被分配到家鄉自貢的壹個政府機關,本以為會在這個安逸的西南小城度過壹生。桑華春,這位後來改變了中國食品安全檢驗行業格局的女性,第壹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桑華春和桑利川,不僅***著這個罕見的姓氏,還在大學裏同班,更重要的緣分是,畢業後他們結了婚。桑華春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自貢市質檢所,後又當上了食品室主任。就這樣,桑利川第壹次近距離接觸了食品安全。
1998年,桑華春考上了北京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準備去北京深造,專業是生物無機化學。不久,與妻子感情很好的桑利川決定辭去工作,到北京和他壹起學習。
在壹個安全的地方生活並不容易。剛到北京時,壹家人擠在圓明園附近的小平房裏,甚至差點煤氣中毒。桑麗川做過裝修,賣過手機,苦過、累過、焦過,後來才被招進壹家央企下屬的公司,在當時風頭正勁的IT行業做銷售。
畢竟是實力雄厚的國企,桑利川在這裏找到了施展拳腳的舞臺。他的第壹個客戶是中國消費者協會,這個在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舉足輕重的組織,為他打開了觀察世界的另壹扇窗。通過這扇窗,他發現了消費領域的壹大痛點:食品安全。
這是他第二次近距離接觸食品安全。
幾年下來,桑利川從普通銷售做到了銷售總監,工商、消協等政府部門和機構都成了他的客戶,也認可了他。然而,找不到市場感覺的他最終決定自己創業,下海經商。
2003年,智雲達公司成立,桑先生夫婦是創始人。知雲達最早的業務是軟件開發,商界是其重要的服務對象。然而,政府監管部門雖然有了軟件,卻依然缺乏高效的檢測手段,制約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題,引發了桑利川的深思。
守望新興產業的春天
食品安全壹直是中國的熱門話題。蘇丹紅、地溝油、毒生姜、瘦肉精......,國人似乎早已習以為常。2008年,乳業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舉國震驚,食品安全警笛長鳴。
桑利川敏銳地感覺到,這是壹個極有可能爆發的新興產業。2008年,智雲達將重心從軟件開發轉向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投入巨資進行研發。
他認為,我國農產品、食品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分散,法制和自律意識薄弱,人口眾多,消費渠道也多,食品安全問題突出。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就必須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實行全過程的管理和監控,而實驗室的檢測方法和儀器難以及時、快速、全面地從各個環節監控食品安全狀況,這就需要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
"很多農產品和食品中的各種成分,有技術手段就可以很方便地去做檢測,比如三聚氰胺、蘇丹紅、地溝油的檢測,現在對我們來說,既簡單又方便"。桑利川如是說。
桑利川敢於與食品安全問題作鬥爭,背後最大的 "靠山 "就是桑華春博士。在桑華春博士的帶領下,智雲達匯聚了5名博士、20多名碩士、70多名研發人員。在新興的食品檢測行業,這樣的研發團隊堪稱豪華。
如今,智雲達已開發出六大系列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產品: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試劑盒、食品安全檢測試劑盒、幹化學試紙、酶聯免疫試劑盒和膠體金快速檢測卡等,***計六大類400多種產品和技術,實現了軟硬件結合的目標,同時還獲得了18項專利、26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26 個計算機軟件版權登記證書。
2012年 "地溝油 "事件期間,有關部門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全球700多家實驗室應征報名,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智雲達最終中標,壹時名聲大噪,而地溝油檢測儀器也成為智雲達的拳頭產品。
從軟件公司轉型食品安全檢測公司,智雲達擁有了IT方面的獨家工作:聯手國防科大***同開發維護國家抽檢系統;建立食品安全大數據中心,通過出售快檢設備,將相關部門、企業、消費者的快檢數據上傳,形成大數據儲備。
智雲達不僅僅銷售檢測儀器,而是為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和企業用戶提供食品安全快檢解決方案。
況利川表示,近年來食品安全快檢行業的發展,經歷了食品理化、微生物制劑等多方面的變化,最令業界震驚的莫過於2011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瘦肉精事件。"那段時間,每頭豬都要檢測瘦肉精。因為快速檢測能及時得到結果,瘦肉精試紙賣了100多億元。當時我就覺得這個行業要崛起了。"
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肯定和支持了快檢技術,規定 "使用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進行抽樣檢驗,被抽檢人對檢驗結果無異議的,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為快檢行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契機。
此後,智雲達開始接受央視、BBC等各大媒體的采訪,僅北京電視臺就做了300多期節目。與此同時,各類投資商紛至沓來,專家學者紛紛關註,快手行業前十名幾乎都找到了投資。行業的春天真的來了。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越來越關註食品安全問題,面向家庭的快速檢測服務成為壹種新趨勢。其中,關心嬰幼兒的媽媽們是最忠實的 "粉絲",她們熱衷於通過檢測手段了解嬰幼兒奶粉等食品是否安全健康。以智雲達的快檢試劑為例,去年天貓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個人消費者占比超過20%。
"我們研發部的副總經常給孩子測玩具、測瓶蓋,看細菌是否超標。"桑利川告訴記者,"我們應該看到,個人消費品市場潛力巨大。"
構建食品安全生態鏈
"從田間到舌尖",在漫長而復雜的食物鏈中,每個環節都十分復雜,容易衍生出許多食品安全問題。對此,桑利川的目標是打造壹個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硬件設備、試劑、軟件信息和數據服務於壹體的生態鏈。
在這個生態鏈中,不僅有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服務,有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檢測,有信息化軟件和平臺服務,有面向政府監管部門、食品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大數據服務,還有面向學校食堂、餐飲行業的第三方食品安全服務,以及食品安全溯源和科普教育,甚至還有第三方食品安全比對檢測、食甚至還有食品安全第三方比對檢測、食品安全輿情監測、食品安全指數發布等。
從紫雲達旗下的CEC食品安全檢測消費體驗中心,我們可以看到這壹生態鏈布局的雛形。
如今,CEC食品安全檢測消費體驗中心已遍布北京、廣州、深圳等數十個中心城市,不僅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食品安全檢測服務,還走進校園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其將食品安全課堂開進了中關村第二小學等學校的課堂,編寫出版的《小學生食品營養與安全科普讀物--小學生食品營養與安全》壹書已成為許多中小學的教材。此外,還專門設計了壹系列食品安全趣味實驗套裝,不僅可以在學校教學,還可以在家裏做實驗,深受學生歡迎。
三立川說,現在食品安全問題的重災區是學校和農村,"五毛食品 "猖獗,但壹些地區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比如,北京市教委在小學增設了食品安全課外課程,使用的就是知雲達提供的課件。他還告訴記者,今年高考,考試制度發生了較大變化,更加註重實踐能力,更加註重小實驗,而食品安全與營養作為壹門課外課程,已經納入北京市中小學教學體系。
隨著校園食品安全教學和培訓在全國的普及,又壹個百億級的市場輪廓顯現。桑利川希望成為這片處女地的開拓者。
桑利川強調,在食品安全備受關註的今天,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發展方興未艾。今後,無論監管部門、企業如何發展和管控,都應把消費者的權益和需求放在首位。在未來消費者自我保護和安全健康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未來將進入壹個快速發展的井噴期,可能達到數百億元的市場容量。
"調動壹切力量,立足檢測服務,培養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布局大數據、雲服務"。桑利川為他的食品安全生態鏈描繪了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