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為民的帶頭人——記清池街道王家侯孟村黨支部書記王金之
2008-08-18
“當村幹部,就要為村民謀福利,為村裏謀發展,只有村民富裕了,村子才算富裕。”8月14日,記者采訪清池街道王家侯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金之,他把為政理念說得實實在在。
1997年,王金之當選為王家侯孟村黨支部書記。當時,該村是壹個出名的窮村、亂村,村民也為不能利用村居的黃金地帶發家致富而著急。上任伊始,王金之與新的村支部班子成員,研究該村落後的原因和今後發展出路,認識到要發展黨員幹部必須帶頭,必須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和模範帶頭作用。於是,他們從群眾最關心的財務抓起,開展了村賬清理工作,讓村民心正氣順。壹個月下來,***清理黨員和幹部所欠集體款10萬多元,並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把村民欠款戶分為全免、減免和全交三種類型,公開張榜公布。這樣以來,200多筆賬目全部清理,20多年的遺留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之後,王金之帶領村支部壹班人,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該村發展目標,確定把沙發、床墊和爐具生產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大力發展。針對有的村民上項目缺資金的問題,王金之從家裏拿出30多萬元,無償地借給4個村民,並利用自己的業務關系和生產技術,幫助新上爐具廠4個,當年創造利稅近100萬元。2003年,全村發展工副業項目達到60個,收入4000萬元,初步形成了全村經濟發展的框架。
王金之做每壹項工作,都以對老百姓高度負責的態度,科學決策,謀求發展,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謀富路。2003年,王侯村劃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批項目紛紛來這裏安家落戶。王金之與村兩委壹班人,按照上級要求,抓住機遇,繪制了本村長遠發展的宏偉藍圖。濰柴動力工業園落戶王侯村時,群眾顧慮重重,王金之帶領支部壹班人,從長遠角度考慮,逐家逐戶宣傳,打消群眾疑慮。同時,多次帶領群眾外出參觀城中村經濟發展情況,讓群眾看到了發展前景,增強了致富的信心,對開發建設表現出極大熱情,有力地支持了項目落地。同時,他還動員村民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壯大集體經濟。通過與濰柴動力協作,先後註冊成立了天昊物業、天昊物流兩個公司,常年為濰柴運送產品,給濰柴工業園進行衛生保結、苗木管護。目前,全村150多名富余勞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全村收入大增。
王金之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抓好班子自身建設,他吃苦在前,為幹部和群眾樹立了榜樣。每壹項重大事項,他都堅決實行政務公開,搞陽光操作,接受群眾監督。村裏富裕之後,他又考慮公益事務,先後投資建起了辦公室和老年活動室、幼兒園,改造了校舍,整修了大街。同時,他個人也樂善好施,先後拿出6000多元幫助病殘戶和困難戶,為孤寡老人治病。
有耕耘就有收獲。8年來,王侯村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無刑事案件發生,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獎勵。目前,該村已經確定下步的發展思路,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以“四個置換”、解決農民“三憂”的路子,盡快實現城市化,對現有的床墊、沙發和爐具生產等民營企業進行控股整合,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就業人員,提高企業效益,讓老少爺們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之二:
研發團隊的領頭人——記“鳶都學者”沃華醫藥公司副總裁曾英姿
2008-09-10
在日前評出的鳶都學者隊伍中,壹位女專家受到人們的註目。她就是曾英姿,現任山東沃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沃華中藥研究院副院長,現就讀北京大學MBA,曾歷任濰坊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藥廠技術員、技術科長、技術副廠長、總工程師等職;為中國中藥學會審評專家,中國藥學會濰坊分會理事,濰坊市醫藥行業職稱評定小組成員。
山東沃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壹家具有百年歷史的中成藥生產企業,2002年2月改制為濰坊沃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3月整體變更為山東沃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山東省中成藥重點生產企業之壹,2007年1月24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濰坊市首家上市的醫藥企業,日前,股票又成功實現增發。該公司註重產品研發,始終秉承“人好藥好、好藥好人”的經營理念,奉行“誠信、勤儉、不斷改善與顧客至上”的精神,組建了企業研發中心和科技團隊,從世界各地招攬高科技人才。在這支人才隊伍中,曾英姿就是工作成績突出的壹位。她大學畢業後,便潛心研究中醫藥開發,將書本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專業知識得到了深化,豐富了自己的實踐經驗。可以說,她壹直站在專業領域開發的前沿,先後攻克了壹系列技術難題,讓行業技術得到了推進。
曾英姿從事中藥研發工作已經20多年,現在是沃華醫藥的研發、技術和領導骨幹。在她的帶動下,科技人員牢記“治病救人、濟世養生”的使命,精誠團結,勤奮工作,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堅持自主研發和聯合研發相結合,推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他們把研發的主攻方向聚焦於純天然植物類心腦血管系列藥物,以其獨特的研發優勢,形成了“篩選壹代、論證壹代、立項壹代、研究壹代、上市壹代、儲備壹代”的產品與技術發展模式,在新品開發之路上取得了壹個又壹個勝利,企業幾經演變,長盛不衰。目前,該公司開發生產的產品涵蓋片劑、膠囊劑、口服液、丸、散、膏劑、合劑和生物診斷試劑等十幾個劑型100多個品種,主要產品有心可舒片、琥珀消石顆粒、鳶都寒痹液,3個為獨家保護品種,心可舒片等43個品種被列為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主導產品心可舒片於2007年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優質優價產品目錄”,並獲得國家專利。其中,曾英姿負責或參與了主要產品心可舒片、琥珀消石顆粒、鳶都感冒顆粒、抗病毒口服液、橘紅梨膏等品種的研制,負責《中華人民***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鳶都感冒顆粒、鳶都寒痹藥酒料、寶寶樂顆粒、小兒退熱顆粒、復方青果顆粒、心可舒片、心可舒膠囊、琥珀消石顆粒、橘紅梨膏等產品質量標準的起草工作,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
為了提高生產線操作水平,讓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曾英姿嚴把產品質量關口,按照國際先進標準,起草和落實企業標準化,建立起符合行業標準的現代中藥產業鏈。同時,積極出謀劃策,指導企業投入巨資,購置國內壹流的先進設備,對生產車間進行全面改造,提高了公司生產質量保證能力,所有劑型全面通過GMP認證。目前,公司從藥材的選購到生產全過程以及售後服務建立了壹整套強有力的質量保證體系。
正是由於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推動了公司的科技進步。近幾年來,在國家、省、市藥檢部門進行的質量抽檢中,沃華醫藥的原料及成品經檢驗全部合格,沃華醫藥分別被國家科技部和山東省科技廳評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中藥現代化示範企業”。曾英姿負責研究開發的心腦血管中成藥品種“心可舒片”被評為“中國中藥名牌產品”,“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被國家衛生部推薦為“冠心病首選藥”,其薄膜包衣技術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山東省中藥行業的龍頭骨幹企業。
之三:
濰柴動力——奔騰不息的“中國心”
2007-08-23
凝視譚旭光,妳可以看到他在國際資本與民族品牌、奧地利“外腦”與齊魯大地文化底蘊、唯我獨尊個性與多元化戰略……這些交融著的巨大張力中,取得極端微妙的“中庸”。理解這些看似矛盾的基因,才有可能理解譚旭光與他身後的“濰柴王國”。
下沈之船變為“銀河艦隊”
12世紀初,出自如今濰坊的畫家張擇端勾畫出壹幅寫盡繁華與奇跡的《清明上河圖》;2006年11月17日,濰柴動力廠房裏壹幅簡單的銷售量年表,書寫了同樣的奇跡與繁華:1997年,虧損3億元,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2006年計劃250億元,預計2010年達到600億元!即便如此,譚旭光依然不願回想起他接手濰柴動力的時刻。那壹刻,他登上了濰柴動力千瘡百孔的“下沈之船”,無助地駛向市場之海。
那是1998年6月,譚旭光要面對的是半年沒開工資的1500名職工代表。
當時的濰柴內外債達3個億,累計虧損超過3億元,35歲的工廠似乎有些風燭殘年。而37歲的譚旭光,壹開口就給自己約法三章,首條就是改革時期拒絕任何人說情;八項承諾,首條就是補發工資,兌現補助。譚旭光短短的諾言,被12次掌聲長久地湮沒。
從許諾壹刻開始,譚旭光成了壹個沒有任何隱私、受所有職工監督的“透明人”。以新廠長為標桿,濰柴的700多名中層幹部,有500多名被下放到普通崗位,竟然沒聽到任何怨言。
“帶著飯碗走。”譚旭光壹句充滿感情的承諾,溫暖了重啟“濰柴王國”的“三三制”轉制思路:按照產品序列,利用三分之壹的資產引資組建股份公司,成就濰柴動力的“主力戰艦”;對能夠獨立承擔傳統產品制造的其余三分之壹資產進行整合,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並借助山東巨力上市;剝離占濰柴三分之壹的社會職能和零部件單位,將其改制成獨立的法人實體,並優先購買其產品。幾年後,濰坊市擁有了十多個資產數億元的小巨人企業。
眾誌成城。“三三制”拉開了新濰柴動力的戰局,壹個星光燦爛的“銀河艦隊”就此起航。
不斷將成績“歸零”
2005年4月13日,在奧地利小鎮斯太爾的濰柴歐洲研發中心,響起了“壹個新生嬰兒的第壹聲啼哭”——濰柴動力的藍擎發動機誕生了。
這個“嬰兒”的降生,引發了我國內燃機行業的壹次技術革命,濰柴動力在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道路上已經與世界同步,真正掌握了歐III發動機的最核心技術。自主品牌,是譚旭光最深的情結。最近7年間,濰柴累計投入技改資金約15億元,完成科技研發項目100多項,平均每年自主研發新品種400余個,新產品產值占企業總產值40%以上。
從零開始,濰柴人不斷地把自己的成績“歸零”。今年年底,濰柴更高級的歐IV將完成樣機,並將在2008年投入市場,2012年濰柴將與世界最先進的發動機完全同步。
譚旭光是壹個工作狂。譚旭光的秘書告訴記者,與山東其他身價百億元老總略帶神秘的特點不同,譚旭光的魅力是用樸實感染壹切的激情。
從2001年到2006年的每個春節,熱情如火的濰柴人都是在生產崗位上度過的。在所有濰柴人的滿負荷運轉中,濰柴的銷售額由2000年的8億元,到2001年的14億元,再到2004年的超百億元。成為中國內燃機的“老大”時,濰柴人再次把成績“歸零”,並將目標調整為600億元,旨在使自己成為中國汽車業的高標準“心臟”。
譚旭光是壹位鐵腕人物。他喜歡指揮樂隊演奏《西班牙鬥牛士》,足以凝煉出他的風格。在世界廠商雲集、群雄逐鹿的中國發動機市場,他“壹意孤行”地執行了多元化戰略,使濰柴在汽車業蕭條的2005年,竟然達到170億元的銷售總額。其中,15噸以上重型汽車、5噸裝載機、中速柴油機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80%、76%、80%以上。
“內聖外王”的境界
學會絕望。這是濰柴人成功的心得。
作為老工業基地沈陽的記者,我壹次次地問濰柴人成功的秘密,他們的答案壹致得驚人:“自己的天下用自己的拳頭來打。”
當年濰縣(今濰坊市)縣令鄭板橋的壹首詩,現在看來,道出了濰柴動力精神的另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今年4月28日,濰柴動力和福田汽車、德國博世、奧地利AVL結成三國四方戰略聯盟,整合優勢資源,實現***同發展。譚旭光說,自主創新走到今天,已不是某壹個企業、某壹個環節的單壹行為,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同行為。
幾乎同時,“傲氣”的濰柴人卻壹再錯過了與世界500強企業的合作,壹再堅持自己的研發。“只有自主的創新能力,才會有自主的品牌。”即使在與奧地利AVL公司這樣的世界頂尖技術公司的合作之中,濰柴人也壹直堅持“以我為主”的思路。在自我品牌的塑造之中,濰柴人成就了“唯我獨尊”的霸氣。
這種開放與封閉的矛盾,會留給外行人壹連串的疑問。但是,經過國際市場歷練的濰柴人知道,只有民族的自主品牌,才能代表壹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濰柴人,追求的是儒家“內聖外王”的境界。2005年11月8日,濰柴動力以10.2億元的天價收購湘火炬,順利完成行業內最大的資產並購案,至此,濰柴動力控制了中國盈利能力最高的重卡整車及零部件資產,並將對中國重卡行業進行重新洗牌。是為“內聖”。
雖說民族的是世界的,但民族品牌與世界資本之間,卻存在強烈的排斥力。收購湘火炬,只是濰柴建立全球動力霸業的壹小步。在外部市場的拓展和自主品牌的開創過程中,濰柴動力審時度勢、遊刃有余,已展現出壹派“民族動力、國際品牌”的風範。是為“外王”。
“內聖”與“外王”是壹而二、二而壹的,在濰柴人對如此多的矛盾進行高難度的平衡之中,我們可以讀出壹個民族企業奇跡般超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