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煎教方法對藥物的療效影響很大,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因為各種原因兩忽視了這方面問題:
1.煎藥準備
煎藥前要準備大小適宜的煎藥瓦罐,先把中藥用冷水浸泡10~ 15分鐘,這樣使藥中各種有效成分容易煎出汁。藥煎好了,要立即倒出來冷卻,以免藥汁重新被吸回藥物中。
2.用水量
煎藥壹般用清凈的自來水或井水,用水量應
根據藥物的多少及煎煮時間的長短而定,壹般用水量在浸透藥物的基礎上,水平面高於藥物0.8-lcm,煎時短者水平高出0.8cm便可,煎時長的水平面高出1_1.8cm為宜,總之,用水量要保證煎法足時,藥煎既濃而量適中為宜。
3.煎煮時間
煎時長短主要根據藥物品種和效用來定,壹般感冒藥只要在水沸騰後續煎5~ 15分鐘便可服用; 具有滋補強身藥品,沸騰後則要續煎30分鐘以上為妥。
4.先放後下
病情需要,往往要用到壹些有毒品,如附子,全蠍之類等,這些藥必須先放先煎達30~ 60分鐘之久,經過久煎的處理,可以達到治療去毒存藥力目的。另有些礦石、動物貝殼之類如石膏、龍骨、牡蠣之類,這些藥物本質堅固,不容易在水中溶解有效成分,故需久煎,壹般都需先煎30分鐘以上。後下的藥物如雙鉤藤、薄荷等,只需煎上10-15分鐘即可,否則,藥效可能不佳,甚則其效與治療目的相反。
5.火力大小
壹般地說,藥如煎熬耗時較短,火力可大些,煎時較長的火力可小; 未煎滾之前火力開大些,煎開之後火力可小些。
6.煎藥次數
壹般中藥是每日1劑,每劑水煎2次,分別2次服用。但如較昂貴的滋補藥,如鹿茸、人參之類,亦可每劑水煎3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