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幾種常見的龜
1.烏龜(金龜、草龜)
頭部光滑,頭部後端有小鱗片,鼓膜明顯。頸部冠狀板後端寬;脊椎冠狀板五塊,第壹塊前寬後窄,後三塊寬大於長;棱狀冠狀板兩側各四塊;緣狀冠狀板兩側各十壹塊;壹對臀部冠狀板近長圓形。背棘中央和兩側有三條明顯的縱肋,成年雄性不明顯。副冠狀板和腹股溝板更加明顯。腹側和背側甲殼的長度相等。頦板呈三角形;肱板的兩個外緣較寬,胸板和腹板較大;股板的外緣略寬於中線;肛板的後緣凹陷。頭側和喉側有縱向黃緣線,邊緣黑色,背面褐色(或黑色);腹面顏色較淺,略帶黃色,每個角板外側下方顏色較深。四肢扁平,有爪、手指,趾間有完整的蹼。尾巴又短又細。甲殼的長、寬、高分別為 120 × 85 × 55 毫米。分布於長江流域、河南、山東、河北南部、陜西、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2.黃喉水龜
頭部光滑無鱗,鼓膜圓形。頭側從眼後到鼓膜有壹條黃色縱紋。頸椎骨刺短而寬;椎骨刺有 5 根,第壹根在前端較寬;肋骨刺兩側各有 4 根;邊緣骨刺兩側各有 11 根,中間的骨刺窄而長。背脊中央的縱肋極為明顯,兩側的縱肋鈍。腹甲的長度是背甲的數倍。頦板沿腹中線較寬;肱骨板兩側較寬;胸骨板和股骨板小於腹板;肛板後緣有壹深凹。四肢有爪、手指,趾間有完整的蹼。尾短而尖。背面淺棕色,壹般有深色邊緣;腹面黃色。體長、寬、高分別為 150 × 115 × 60 毫米。分布於浙江、安徽、廣東、雲南、臺灣、海南。
3.地龜
上頜鉤狀,頸角板前窄後寬;椎角板5;兩側肋角板各4,其寬度與椎角板相等;兩側緣角板各11,緣角板和殿角板自腿部排成鋸齒狀。背部有三條縱肋。胸骨旁板和腹股溝板或有或無。腹面甲殼大;頦板最短;肱板小於胸板;腹板最大;肛板後緣有凹陷。四肢上的鱗片發達;手指和腳趾之間呈半網狀。尾短,頭部褐色,從眼睛後面到頸部有壹條黃線。背面淺棕色,縱肋有黑線;腹面黑色,邊緣淺黃色。甲殼長、寬、高分別為 125 × 84 × 50 毫米。分布於廣東、廣西,國外分布於日本及東南亞壹帶。
4.三棱閉殼龜(赤腹龜)
頭部光滑無鱗,鼓膜明顯而圓,頸部角板狹長,推角板5塊,第壹塊為五棱形,第五塊為扇形,其余三塊為六角形;棱角板兩側各4塊,緣角板兩側各11塊;臀部角板長於寬。背甲有三條縱肋。背甲和腹甲的長度相等;兩側由韌帶連接。鱗甲板呈三角形;肱板和股板沿中線狹窄,側面寬;胸板和腹板近正方形;肛板後緣有凹陷。腹部甲殼在胸板和腹角板區域有橫向韌帶,從而使甲殼在此處閉合。手指和腳趾之間有蹼。尾巴短而尖。頭部背面呈黃灰色,頭部兩側和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形成壹個橢圓形的黃斑,邊緣為黑色。背側觸角板褐色,沿三條縱肋呈黑色;腹面黑色,其邊緣與邊緣觸角板呈淡黃色。甲殼長、寬、高分別為 170 × 128 × 65 毫米。分布於廣東、廣西和海南島。
5.中華陸龜
頭小。頸角板小,後緣較寬;椎角板5塊,第壹塊的前緣比後端寬;肋角板兩側各4塊,邊緣角板兩側各11塊;臀角板較寬。背甲有三條縱肋,兩側的肋不太明顯。有胸骨旁板和腹股溝板。腹甲的長度是背甲的數倍。頦板呈三角形;肱板的側緣較寬;腹板比胸板或股板大,肛板的後緣有壹個很深的凹陷。手指和腳趾有三層蹼,全部有爪,尾短,尾端尖而細。頭頸部的背側、腹側和側邊有許多黃色縱條紋,背側褐色,有時沿隆起的肋骨有黃色斑點;腹面黃色,每個角板上有黑色斑點。甲殼的長、寬、高分別為 220 × 160 × 90 毫米。它生活在靜水中,以草食為主。其肉質可食用。分布於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等地。國外分布於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