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心菜、山黃皮、南陵木棉花、地棉根、燕窩麻、山石榴、地條麻、火燒木、地谷麻。
灌木,高 30-100 厘米。枝條紅褐色,無毛。葉對生,長橢圓形,先端鈍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葉柄短或幾乎無。5-6月開黃綠色花,數朵成頂生短總狀花序;花梗長5-10毫米,花梗長1-2毫米;花萼管狀,雄蕊8枚,花盤鱗片4枚,通常2枚對2枚;子房橢圓形,頂部疏生柔毛,柱頭近球形,花柱很短。 8-9月結果,核果 核果卵球形,長約6毫米,成熟時暗紅色至紫黑色。莖葉可隨時入藥。產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生於山麓、山坡濕潤灌叢中。
味辛、苦,性寒,有毒。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痛。
附方
首方:鮮王不留行嫩葉、鮮山芝麻嫩葉、食鹽少許。用法:將鮮王嫩葉、鮮山芝麻嫩葉、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主治:腮腺炎。
第二方:二層皮王30克,煤油100毫升。用法:浸泡15天,輕塗患處。主治:牛皮癬。
第三方:鮮王不留行根皮適量。用法:將鮮王不留行根皮適量:搗敷瘡口周圍,留孔排膿。主治:瘡口未破。
第四方:登高王、接骨木各適量,黃酒少許。用法:煎湯,對酒。主治:鶴膝風:鶴膝風。
第五方:登高王葉適量。用法:煎湯,去酒:搗爛,敷患處。主治:瘡瘍:瘡瘍、口腔潰瘍。
第六方:燈籠王根(去粗皮)10克,龍泉15克,黃糖少許。用法:1.水煎,加黃糖服。主治: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
第七方:鮮王葉、鮮鵝掌柴、黃酒少許。
用法:搗爛,酒炒,敷患處。主治:水田皮炎。
燈籠草為瑞香科雙子葉植物燈籠草的莖葉。生於村邊、路旁、山坡灌叢中。主產於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湖南、貴州等地。是典型的嶺南草本植物。
燈籠王的別名有:地草皮、山豆根:地草皮、山豆根、九心草、九心菜、九心菜、九子麻、山黃皮、九星頭、南嶺蕘花、普侖、大黃頭樹、地草麻樹、桐皮子、山藥皮、登閣麻、岱陽瑤、排陰草、雀花麻、雞花苦宛、鐵烏散、山石榴、千年矮、午子麻、地巴麻、山棉皮等。又名 "扶桑木"。扶桑木。毒魚藤。露齒郎、熟馬鈴薯、假黃皮、山六麻、山豆角、鐵骨傘、狗頸樹、雞斷腸、山麻皮、壹品山、白棉花、野麻樸、山羅麻、小葉金腰帶、石谷皮、金腰帶、紅燈籠。
性味與主治 微溫,味苦、辛。根和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通經利尿的功效。根、根內皮主治:扁桃體炎、腮腺炎、淋巴腺炎、支氣管炎、哮喘、肺炎、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麻風病、閉經、水腫。葉子可用於治療:外用治療急性乳腺炎、蜂窩組織炎等。
《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瘡,手指生狗皮頭。可撕皮縛之。
《嶺南藥誌》:葉和鹽搗爛外敷。能去皮膚紅黑瘀血,拔毒消腫。
《南寧市藥物誌》:殺蟲解毒,消腫止痛,清熱瀉火。治麻風、梅毒、癰腫瘡毒、無名腫毒、風濕痹痛、肺癆、霍亂、百日咳、痢疾。
《廣西中藥誌》:葉搗油敷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無油則起泡)。
用法用量 根:1~3錢(鮮根3~5錢)須久煎;葉外用適量,鮮者搗爛敷患處。
註意《南寧市藥物誌》:'本品有劇毒,慎用,孕婦忌服。
隨方附方
①治痰火(腋下腹股溝核瘡或肢體攣痛):五錢王葉,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嶺南中草藥誌》)
②治鶴膝風:南嶺蕘花、接骨木草。水煎服,去酒。(湖南藥物誌》)
③治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小兒頭瘡:高王鮮莖葉搗爛外敷或榨汁外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瘡瘍、口腔潰瘍:高王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⑤治無名腫毒:丁葛王葉適量,搗爛,加少量米酒,敷患處。(中草藥手冊》)
⑥治無名腫毒:丁葛王葉,搗爛,加少量米酒,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