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災後恢復重建全面推進
按照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完成的基本要求,切實加快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進度。
城鄉住房重建快速推進。開工永久性農房重建50.3萬戶,竣工48.9萬戶。完成75.38萬戶農房維修加固任務。19228戶因災失地農民全部落實了安置方式和宅基地,全部開始建房。農房重建與維修補助資金 107.58 億元,農房重建貸款 49.83 億元;城鎮住房重建 63045 戶,開工 60484 戶,竣工 45001 戶;城鎮住房重建 389379 戶,開工 388932 戶,竣工 388932 戶。發放城鎮住房重建和維修加固補助資金 27.1 億元,發放城鎮住房重建貸款 21.03 億元。北川北固、平武南壩和平通、安縣小壩、江油青蓮、遊仙圩鎮等重點鎮改造有序推進。完成北川、安縣行政區劃調整和北川新縣城規劃,啟動北川新縣城建設,實現投資20.38億元。
基礎設施改造穩步實施。751個校舍改造項目已開工744個,竣工592個。衛生重建項目381個,開工353個,完工296個。民政重建項目開工 205 個,完工 181 個。1412 個文化重建項目已開工 885 個,完工 525 個。體育重建項目 30 個,開工 19 個,完工 5 個。 體育重建項目 30 個,開工 5 個,完工 5 個。體育重建項目開工 19 個,完工 5 個。交通改造項目已開工1175個,完工1060個,完成投資102.84億元。市政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已開工 174 個,完成投資 28.3 億元。水利改造項目已開工583個,完成投資17.75億元。
工業恢復重建成效顯著。1395個農村投資項目已全部開工,完成投資70.73億元。97%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恢復生產,生產能力恢復到95%。市場服務體系項目開工率77.85%。旅遊項目開工27個,完成投資9.65億元。
生態恢復重建有序推進。整理復墾災毀耕地17.92萬畝,復墾應急和移民安置用地9250畝,投入資金1.58億元。完成林草植被恢復 30.1 萬畝。啟動重大地質災害治理項目63個,完成地質災害避讓搬遷1000戶。
落實困難群眾幫扶措施。因災 "三孤"、"五保 "無房戶納入福利院、敬老院安置。幫助受災群眾就業 8.35 萬人,為 1.05 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 1918.5 萬元。儲備成品糧2969.65噸、食用油122.5噸、棉衣34900套、棉被31863床、取暖設備9506套,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繼續擴大和深化對口援建。到位援建資金115.14億元,開工援建項目721個,竣工520個。四個對口援建工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58家企業入駐園區。與對口幫扶省份洛陽、威海、濰坊、唐山締結了友好城市。
二、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抓投資、促消費、保增長,經濟實現了止滑提速、加快發展。
投資和消費增長。順利完成國家發改委組織實施的災後恢復重建規劃中期評估,全市災後重建項目調整為7318個,估算總投資2266.3億元。全年開工建設項目 4767 個,竣工項目 2266 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2.14億元,增長125.8%。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和家電下鄉工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1.1億元,增長25.7%。實現旅遊總收入 47.8 億元,增長 19.0%。轄內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524.66億元,增長32%;貸款余額680.25億元,增長49.2%。
工業經濟止滑回升。著力培育 "1+5 "優勢產業,大力實施 "園區倍增計劃 "和 "優勢企業倍增計劃"。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301 億元,增長 26.5%。完成技改投資 146.21 億元,增長 64.6%。規模以上企業凈增 79 家,達到 936 家。電子信息、冶金機械等優勢產業總產值比重達到 90%以上。華瑞車輛壹期、北川中聯水泥、九洲數字電視機頂盒生產線改造、豐谷酒業新增年產2100噸優質曲酒技改等100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川渝中煙、國大水泥等壹批重大項目順利推進。
市縣協調發展。按照 "壹核四帶 "的產業布局,有效促進了市縣良性互動發展。成功承辦科技城部際協調小組第九次會議,啟動編制《綿陽科技城2011-2015年發展及2020年遠景規劃》,推進科學新城、航動新城、航空新城建設。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418.97億元,增長18.4%,占全市GDP的比重達55.2%。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56.7億元,增長4.5%;糧食總產量237.3萬噸,增長2.7%。新增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20 個,啟動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14 個。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6 家,農民合作組織達到 985 個。新增農機具4萬多臺套,新建沼氣池6.2萬口。
改革開放成效明顯。組織開展省市對口援建感恩招商,積極參加西博會等系列招商活動,成功簽約項目945個,到位內資313億元,增長24.2%;到位外資(含間接)2.5億美元。實現外貿出口(含代理)總額 10.08 億美元,增長 0.6%。世界 500 強企業艾默生、國內百強企業中國重汽集團成功落戶綿陽。引進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兩家股份制銀行。口岸、海關、檢驗檢疫工作得到加強。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推進。新組建涪城、遊仙、北川三家小額貸款公司。擴權強縣試點縣增加到5個。集體林權等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基礎性績效工資(離退休生活補助)發放到位。
三是穩步提升各項社會事業
以深入實施民生工程為突破口,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基礎教育協調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高考再奪全省 "雙第壹"。教育投資公司成立,教育新區建設正式啟動,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江油師範學校升格為四川幼兒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在綿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地震文物征集工作有序推進,羌文化生態保護區項目正式啟動。大北川》精品歌舞詩劇成功上演。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成績斐然,莫琴琴獲得女子柔道世界冠軍。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 96.7%和 96.5%。災後衛生防疫工作紮實推進,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卓有成效,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的階段性目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390.44萬人,參合率98.22%,居全省第壹。落實城鄉醫療救助政策,救助困難群眾 6.4 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 4500 萬元。計生獎勵 "三金 "全面兌現,低生育水平總體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積極推進生態市建設,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社會保障全面加強。完成省市民生工程89項,投入資金178.4億元。積極創建國家級創業試點城市,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3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52人,動態消除 "零就業 "家庭,城鎮登記失業率3.76%。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3.76%。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 129.8 萬人,實現勞務收入 80.87 億元。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 42 個,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重點聯系城市。江油市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初步完成試點鄉鎮參保人員信息采集工作。全市17.4萬戶城鄉低保戶、33.1萬人實行動態管理參保。全市新增廉租住房10535套、52.7萬平方米,出售經濟適用住房173套、1.06萬平方米,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0569戶,啟動棚戶區改造1290戶。將20.4萬名城鎮職工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範圍。
社會管理全面提升。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組建行政調解中心,初步建立 "大調解 "工作機制,著力化解壹批社會矛盾。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公民法律素質不斷提高。和諧村鎮、和諧社區、和諧單位建設有效推進。刑事治安案件、群體性事件、群眾來信來訪大幅減少,群眾來訪量分別下降17.1%和3.2%。嚴重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整改,各項安全生產指標控制在省政府下達的指標內。依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大力開展應急管理培訓、綜合演練、預案編制和平臺建設,應急處置能力進壹步提升。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災區面貌煥然壹新。經濟運行統計監測質量進壹步提高。對災後重建項目實行全程跟蹤、監督和審計,確保了資金的科學管理和合理使用。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有序推進,道路交通管理得到加強。國防動員建設不斷加強,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隊伍建設質量明顯提高。軍民更加團結,榮獲 "四川省雙擁模範城 "稱號。
人事、編制、民族、宗教、氣象、防震減災、信息化、移民、國家安全、保密、老齡、檔案、新聞出版、地方誌、采購、外事、人防、僑務、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四、政府自身建設切實加強
紮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型、責任型、服務型、廉潔型政府。
行政行為不斷規範。全面清理2000年以來的政府規範性文件,修改完善39件,廢止47件。修訂《政府工作規則》,進壹步完善重大決策制度。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年***辦理人大議案、建議140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257件,滿意率均為100%。
行政效能不斷提高。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事項56項,下放95項,調整141項。積極推進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成立招投標交易服務中心。大力推行 "兩集中、兩到位",政務服務中心窗口現場辦結率上升到100%,行政審批流程提速66.22%。切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三項制度 "得到落實,政務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推行重大投資項目代辦制,實行全程代辦、限時辦結。
行政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深入推進陽光行政,著力加強政府門戶網站等信息公開平臺建設,拓展公開渠道,規範公開內容,全面落實國家投資項目建設工程 "九公開"。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依法落實聽證和公示制度。堅持市場化配置資源,充分發揮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重大項目政府投資新機制,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公共****,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各位代表,過去的壹年,面對特殊困難和嚴峻挑戰,我們不僅實現了災後重建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止滑提速,而且促進了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取得這樣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駐綿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廣大新聞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衛生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和誌願者,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此,我們特別要向中央部委、省級有關部門和山東、遼寧、河北、河南以及達州、南充、內江、資陽等援建省市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香港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謝、澳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華僑華人踴躍援助災區,國際社會和友好人士積極為災區恢復重建提供了寶貴支持!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總量不大、結構不優、效益不高的問題需要著力破解;三年重建兩年基本完成的任務十分艱巨,重建資金、項目進度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困難;投資持續增長難度較大,迫切需要引導和擴大社會投資,尋求新的投資支撐;就業壓力加大,城鄉中低收入群體增收困難;行政效能建設仍需加強,政府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