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眼科界有壹段時間沒絲裂黴素可用了,主要生產商海正藥業2014年被輝瑞收購,更名為海正輝瑞,停止絲裂黴素生產,各醫療機構壹直只能使用庫存,最後壹批藥物批號有效期2016年11月。”上海市青光眼學組副組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陳君毅說,“我們醫院買到了最後壹批藥物,是全國最晚停的。”
陳君毅所說的絲裂黴素,指的是眼部手術中需要用到的抑制疤痕生長類藥物。專家介紹,青光眼手術要在眼部做壹個外流通道,這個通道在術後是不能迅速愈合的,否則就產生不了引流的效果,因此需要用抑制疤痕生長的藥物。
上世紀80年代,5-氟尿嘧啶應用於青光眼手術,大大提高了手術效果;90年代,絲裂黴素開始進入臨床,效果更佳,手術成功率從原來40%提升到70%以上,成為青光眼手術必備藥物。
“現在不僅絲裂黴素沒有了,5-氟尿嘧啶也越用越少,面臨斷貨,今年2月份開始采購不到。”陳君毅表示,雖然絲裂黴素可能被其他藥替代,但新藥進入臨床,需要時間。“由於缺絲裂黴素可用,我們的手術成功率受到了明顯影響。”。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被譽為全國三大眼科中心之壹,每天要開展10多臺青光眼手術,年手術量3800余例。據悉,全國三大眼科中心此類手術總數壹年萬余例。
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網發現,搜索“註射用絲裂黴素”壹***有6條國藥準字批準文號,涉及3個企業,除了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還有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上藥新亞藥業有限公司。
海正輝瑞制藥對於這壹情況回應表示,註射用絲裂黴素,自其批準文號於2014年2月歸屬海正輝瑞以來,壹直未曾生產該產品,也從未參與該產品的招投標。根據國家新版GMP的要求,如啟動該產品的生產,需要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預計相關技術改造將持續較長的周期。目前正對此進行可行性評估。新亞藥廠表示,該藥已經停產。
近年來,不止是絲裂黴素,壹些廉價常用藥、沒有替代品的“救命藥”也曾因各種原因出現短缺,如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治療心臟衰竭的搶救用藥“西地蘭註射液”、治療兒童腫瘤的放線菌素D、治療嬰兒痙攣的促皮質素、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等多種廉價藥都曾出現斷供情況。
“絲裂黴素以前售價11.5元,是壹種廉價藥,營業額小。需要手術的青光眼是眼科急癥,眼壓極高,壹旦拖延就會失明”。陳君毅說,此前,北京、廣州的醫生都已經發出了呼籲,廣州甚至收集了千余名青光眼專業眼科醫生的簽名,但至今未解決。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廉價藥消失背後的壹個原因在於生產環節,有的藥價低於成本,加上以藥養醫機制沒有完全取消,生產方和使用方沒有動力下,出現了扭曲的現象。需要盡快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使得多方參與,包括供求方、醫保支付方等,真正考慮到藥品的成本、性價比。
“能不能對療效確切、臨床必須、無可替代且價格低廉的藥品進行國家儲備?譬如說,企業根據往年的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國家進行部分補貼壹次性買斷,讓企業能有些事先的準備。”壹位藥企負責人如是建議。有專家提議,將需求不穩定、產需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搶救用藥、廉價藥品、罕見病用藥納入國家儲備範圍,壹旦出現市場斷貨,國家藥品儲備庫就可即時將儲備藥品投放市場,緩解供求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