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雜交水稻是第壹次綠色革命的傑出代表。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農業生產力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加快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發展、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因素。在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產業升級、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次綠色革命的思想主要是利用國際力量為發展中國家培育高產、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農作物新品種。
綠色革命
綠色革命:20世紀60年代,壹些西方發達國家向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傳播高產糧食品種和農業技術,促進了其糧食生產。如“墨西哥小麥”和“菲律賓大米”,在壹些國家推廣後,顯著提高了糧食產量。此後不久,它逐漸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因為它導致了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和土壤退化。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發現其高產谷物中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很低。當它被用作食物時,人們抵抗傳染病和從事體力勞動的能力往往因為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不良而被削弱,最終降低了壹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有人提出了第二次綠色革命的設想,其主要目的是借助國際力量,為發展中國家培育高產、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農作物新品種。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壹種高產的小麥種質,它可以從貧瘠的土地上吸收鋅,並將其富集在種子中。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的前體)的木薯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