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韋是壹種不太常用的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
別名:石葦、石尾。
來源:為蕨類植物水龍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葦、廬山石葦、氈毛石葦、纏枝石葦、北京石葦等品種的幹燥莖葉,均為野生。
產地:主產於華東、華中和西南地區,此外華北、西北、東北也有分布,喜生長在溫暖濕潤的山間溪畔。
性狀鑒別:葉片披針形,也有戟形。它有長柄,大小不壹。最小的長 5-10 厘米,最大的長 30-60 厘米。葉片表面黃綠色,老葉表面布滿許多縱向的棕黑色貯藏室,背面密布星狀柔毛如氈,幼時呈灰白色或駝色。老時充滿孢子囊簇,葉片褐色,革質,硬脆易折,氣無,味微苦。
習慣上葉片大而厚,表面淡綠色,背面有褐色毛。
主要成分:含皂甙、蒽醌類、黃酮類綿馬三萜類、異芒果苷等。
藥理作用:1、利尿;2、清熱止血;3、抗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抗流感病毒。
炮制:刷去背面的星狀毛和孢子囊,切絲生用。
性味:甘、苦,微寒。
歸經:入肺、膀胱經。
功能:利尿通淋。
主治:熱淋、血淋、小便澀痛。
臨床應用:實際應用不如積雪草、蓖麻子普遍。但在瀉熱止血方面,仍有其特長。
1、用於治療熱淋,有小便不通、澀痛等癥,與車前子、滑石等同用。
2、用於清熱止血,如出血性淋證或石淋血尿,可與當歸、赤芍、紫竹草等配伍,方如四逆散加減。若熱吐血者,可用石韋50g,濃煎補之。
3、近年試在治療白細胞減少癥時,用大棗,方如石韋紅棗湯:石韋30g,大棗15g,水煎服,每日壹劑。
用量:6~30g。
方藥舉例:十味散加減(《普濟方》):石韋30克,旱蓮草18克,紫竹12克,白芍12克,瞿麥12克,冬葵子30克,白術12克,滑石18克,當歸9克。
註:《本草綱目》:"腎石血尿,水煎服。
註:石韋原植物多,分布範圍廣。商品分大葉石韋和小葉石韋兩大類,藥用相同。但葉片背面須有密集的棕黃色柔毛方可藥用。各種瓦葦和多米諾蕨、星蕨,葉背孢子囊排列成兩行小點,但無星狀致密柔毛,不能入藥。
復方石韋膠囊:
復方石韋膠囊主要由石韋、黃芪、苦參、_積雪草4味藥合成,可用於清涼除濕熱,改善尿道病痛的膠囊劑療效。此藥聞起來有壹股淡淡的清香,吃起來有點苦。如果妳患有排尿不適、尿頻、尿急、尿痛、下肢浮腫以及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癥的患者,都可以服用此藥,這些都是復方石韋膠囊藥物可以治療的疾病。
不過,因為復方希維膠囊中有苦參,而苦參的有效成分是人參生物堿,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人參生物堿具有消炎、抗過敏、減弱免疫力的作用、
苦參堿的毒性較強,屬於低毒類藥物,在壹定條件下具有傳毒能力,使用不當會引起頭暈、惡心、胃部不適、局部疼痛等癥狀。
此外,患者在使用復方石韋膠囊時應註意不宜抽煙喝酒,不宜吃辛辣食物,服藥期間不能與滋補中藥同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