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藍色的亮度
顏歌
摘幾片窗臺上的薄荷葉,放在茶裏,壹陣涼風襲來,像壹縷仲夏的晚風,聽壹首絕句,等蟬鳴。
周末去湖邊聽藝術講座,欣賞文人畫。日子過得充實而充實,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回來的路上,我在湖邊停下來,無意中翻到街邊書店的壹本相冊。壹片輕羽帶來的極致震撼和含蓄美好,都烙在了我的心裏。能突然被擊中的只有兩個,壹個是藝術,壹個是情感。回頭看剛剛看到的壹幅畫,清香滿袖,靜靜的,像尾魚,在心裏徘徊。
下午,借壹場煙雨,沏茶。點上壹炷香,裊裊炊煙,緩緩上升,轉身,窗外樓上的爬山虎,如翠碧的手掌,顫抖著,靜謐無塵。室內,人心安穩寧靜,閉門是深山。如果壹個人能守住壹種氣味,他也會守住自己的安靜,從而守住自己作為人的本來面目,內心遠離自我,隱藏在城市裏。當妳讀張曉風的時候,小心不要有任何東西,它是無邊無際的。伴著壹曲古琴曲,清幽淡雅,心湖有淡淡的波。層層鋪墊加深了,像壹幅山水長卷,緩緩打開。古代的僧侶與雲有著密切的關系。“萬松嶺上有房,老僧半雲。半夜去淋雨,然後羨慕老僧清閑。”
雲氣空靈,禪意盎然,都是南宋陳居忠《桃園仙居圖冊》中的滴水。湖的壹邊,人是純潔的,不死的氣息與周圍的景色形成了對比。山石樹木在蒼老的氣息中漸漸消逝,古詩詞成了人與自然之間隱藏的臍帶。如果說對隱居的向往,我們自然會想到倪瓚。從他早期追求紮實飽滿的畫風,到中期贏得了董源“平原風”的影響,靜中有靜,把形式留給了智慧。然後,壹路走向小三的空靈之路。他的生命痕跡濃縮在“空、靜、簡”的意義中,從零開始讀出壹個“真我”,直到忘我。
張彥遠《歷代名畫筆記》中:凝眸遐想,妙悟自然,忘物忘我,留形為智。遠景在無盡的遠方,心底的逃避,呼之欲出。達到壹種空靜明亮、天真寧靜的風格。畫中沒有人物、鳥和船,只有樹、空亭和巖石。沒有山,沒有蔥郁的樹木,沒有叢林,只有冰痕和雪影的空曠,沒有煙火,足以形成壹代壹品。“畫中有空處,但有詩在其中”,沒有畫的壹切都變成了美妙之處。這正符合蘇軾詩歌“靜而動,空而容”的空靈之美。空白處什麽都沒有,全是湖泊,就像自然風景裏的人生得失,渺茫無痕。在畫中,我明白了人與自然的融合,我的心情潛移默化地沈浸其中,仿佛置身於壹塵不染的海關境界。仲夏夜,遠方歸來,其樂融融。
如果妳飄然而去,研究水墨,翻書,寫文章,或者幹脆什麽都不做,妳的心情也會生出壹些美感。香氣空蕩,變幻莫測,朦朦朧朧,在浮世中凝聚成壹個彎彎的夢,或為壹個動人的瞬間。壹根燃香經歷了壹個燃燒的過程。慢慢地,慢慢地,灰燼悄然落下。每壹縷香霧都是那麽自然隨意,壹陣風就迷失了自己。是不爭的,自然的,平靜的,就像壹個人步入中年,越來越輕盈,內心單純,那座山莊成了他的心室,從絢爛到無色,再到喧囂中的寂靜。
在淡淡的流年裏,有壹絲光,能烙在心上的,很少。就像壹部小說,張愛玲的“妳這壹爐沈香屑講完了,我的故事也該講完了。”這個香爐是發黴的綠色五彩銅香爐。古瓷瓶換了怎麽辦?在壹個很深很黑的夜晚,它安靜的說不出話來,靠近它,似乎有微弱的光影折射,發出輕微的聲音,啪...啪,像是心跳。它是裂縫的秘密重生,它的沈重正在加深。裂縫和香氣擴大了時間的深度,仿佛從時空中,沈入其中。
雨後清晨,蟬鳴吹耳,路過河邊水產市場,人頭攢動。地面總是濕漉漉的,對面教堂的鐘聲突然響起。幾個攤主不約而同地看著教堂灰色的尖頂,繼續自己的叫賣。“鮮活的水產品”,只有他皺著眉頭,手裏拿著幾條海魚,忍不住顫抖。
在漂浮的世界裏,找壹天,漫步寶蟾,感受與自然和諧的美,冥想禪。在洞穴下面,有微弱的流水聲。三面石佛,真的令人耳目壹新。千年鐘乳石的水滴聲,滴答滴答的落下,像時鐘的沙漏,直擊我的心臟。出洞了,還在心裏,隱隱約約揮之不去。洞口的巖石上到處都是苔蘚的痕跡,藤蔓隨意垂下。不遠處的千年古藤,纏繞在時空深處,似有壹種古老而芬芳的神秘。
走在安靜無塵的下坡路上,慢時光的節奏跟在身後。擡頭低頭都是不經意的重逢。鳥兒穿越光幻,傳遞壹絲生命。
遙遠的漂浮世界,悠閑地,在那裏搖擺。我壹擡頭,突然想起顧城的那句話:妳壹會兒看我,壹會兒看雲。我認為妳在遠處看著我,而妳在近處看著雲。正如此時此刻,大自然就在寧靜的心湖中,傾瀉千裏,壹望無際...
個人資料:
顏歌,安徽蕪湖人,出身書香門第。童年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任職於《隨筆》《安徽文學》《時代文學》《未來》《作家精選》《青年作家》《歲月》《作文與考試》《讀書》《蕪湖文藝》等省市級雜誌,報刊:《中國供水節水報》《合肥晚報》《江淮晨報》《蕪湖日報》《大江晚報》;以及個人選集,如中國網、起點、中國、中國、中國、Meiwen.com、中國文遠、聽風聽歌(登陸月球熱門榜單)等在網絡上發表。部分作品入選2015第二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第二卷)、中國文聯出版的散文集《蕪湖作家散文選》、《繁昌文化叢書(文學卷)》等。,並被專業文學雜誌選為優秀範文和高中寫作教材。
祖父葛兆堂先生畢業於上海法政大學,是審理“南京大屠殺”罪魁禍首谷壽夫壹案的五位法官之壹。安徽繁昌克沖窯第壹發現者,央視的探索?“發現”壹欄在“古韻蕪湖青花瓷”專題中有詳細記載;民國著名書法家,曾與郭沫若、沈、於右任、張大千、齊白石、馬、徐悲鴻等先生聯展。我的父親葛文德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高級美術師,安徽蕪湖書畫院專職書法篆刻師,安徽篆刻研究會理事,蕪湖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安徽著名書法篆刻家,擅長書法篆刻,尤以曹篆刻見長。2001出版葛兆堂《文德橋子書法篆刻集》,安徽電視臺為此做過多次藝術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