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自己看下面這篇文章,推薦第二篇。
第壹,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是突然的,可能危及生命的免疫反應。起初癥狀輕微,但很快就會變得嚴重,通常只需幾分鐘;癥狀壹般在24小時內出現,癥狀出現越快,病情越嚴重。如果壹個人有過敏源(引起過敏的物質),下次可能會復發。壹般來說,第壹次過敏是由超敏反應引起的。過敏反應通常被認為是壹種醫療緊急情況,妳應該立即尋求幫助。估計每年都有很多人死於過敏。
體征和癥狀
瘙癢(通常是第壹癥狀)、發紅、喉炎、多汗
鼻子或喉嚨腫脹,聲音嘶啞,呼吸和說話困難,胸悶。
異常心跳、振動、心臟病發作
胃痙攣、惡心、嘔吐、腹瀉
膀胱或腸道功能紊亂,有尿急的感覺。
皮膚刺痛、頭痛或輕度頭痛、末日感、昏厥
發病機理
當免疫系統對妳的過敏原反應過度時,就會發生過敏。壹般來說,類似過敏反應的反應(稱為過敏反應的反應)是通過不同的機制首次觸發的。過敏反應和中毒反應的癥狀是壹樣的。當細胞釋放壹種阻止過敏原的物質時,癥狀就會出現。
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包括
抗生素:
阿司匹林、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鴉片類鎮痛藥(如可卡因);患有哮喘和鼻息肉的人對這些藥物產生毒性反應的風險更大。
堅果、貝類、蛋白質、漿果等食物;對豚草過敏的人也會對菊花茶過敏。
昆蟲叮咬或螫傷
基於雞蛋疫苗
在過敏皮膚成分的壹些測試中,疫苗
輸血
橡膠(如避孕套、橡膠手套)
色素和防腐劑(如酒石黃,也稱為FDC黃染料5號)
高危人群
以下因素可能會增加您過敏反應的風險:
眾所周知,過敏。
哮喘
最初通過註射過敏原(靜脈藥物治療)
常見的過敏原,尤其是拖延時間長了再復發的。
使用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治療心臟病或高血壓。
自然療法
過敏反應總是需要標準的急救藥物。很多時候,自然療法並不適合過敏反應。那些只是為了避免過敏。然而,壹些自然療法可以幫助減少過敏反應,改善那些沒有威脅的過敏癥狀。針對性的功能營養素,草本精華,針灸,都是對過敏反應有幫助的。需要註意的是,壹些處方藥、天然藥物和植物草藥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包括過敏。
二、藥師指導:組胺和組胺受體阻滯劑(輔導)
熟悉H1受體阻滯劑的藥理特性。
熟悉臨床常用H2受體阻滯劑的藥理特性。
組胺是壹種廣泛存在於人體組織中的自活性物質。組織中的組胺主要存在於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中。所以含有較多肥大細胞的皮膚、支氣管黏膜、腸黏膜中組胺的濃度較高,腦脊液中也有較高的濃度。肥大細胞顆粒中的組胺常與蛋白質結合。物理或化學刺激可使肥大細胞脫粒,導致組胺釋放。組胺與靶細胞上的特定受體結合產生生物效應;比如小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松弛,導致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縮力,抑制房室傳導;興奮平滑肌,引起支氣管痙攣和胃腸絞痛;刺激胃壁細胞,引起胃酸分泌。組胺受體是H1、H2和H3亞型。各亞型受體的功能見表29-1。組胺的臨床應用逐漸減少,但其受體阻滯劑在臨床上有很大價值。
組胺受體分布和效應表
受體類型位於組織反應阻斷藥物中。
H1平滑肌皮膚、血管、房室結,如支氣管、胃腸道、子宮等。收縮收縮增強,傳導減慢,如苯海拉明、異丙嗪、撲爾敏。
H2胃壁細胞分泌更多的血管、心室和竇房結,擴張和收縮更多,心率增加,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
H3中樞和外周神經末梢負性調節組胺合成和硫磺酰胺的釋放。
H1受體阻滯劑第1節
合成的H1受體阻斷劑大多具有與乙胺相同的結構。乙胺具有與組胺相似的側鏈,對H1受體親和力大,但無內在活性,可競爭性阻斷。
藥理作用
1.抗外周組胺H1受體效應H1受體被興奮後,可通過G蛋白激活磷脂酶C,產生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增加細胞內Ca2+,激活蛋白激酶C,收縮胃、腸、氣管和支氣管平滑肌。它還釋放血管內皮舒張因子(EDRF)和PGI2,從而擴張小血管並增加其滲透性。H1受體阻滯劑可以拮抗這些作用。如果先給H1受體阻滯劑,豚鼠可以接受100倍致死劑量的組胺而不死亡。H1受體阻斷劑僅部分拮抗組胺誘導的血管舒張和血壓下降,因為H2受體也參與心血管功能的調節。
2.H1受體阻滯劑的中心治療劑量具有鎮靜和生津作用。作用強度因個體敏感性和藥物品種而異,以苯海拉明和異丙嗪作用最強;落新婦唑和特非那定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中樞抑制作用小。酚丁胺有輕微的中樞興奮作用。它們引起的中樞抑制作用可能與阻斷中樞H1受體有關。個別患者還會出現煩躁和失眠。它們還具有抗惡心和止吐作用,這可能與其中樞抗膽堿能作用有關。
3.其他作用大多數H1受體阻滯劑具有抗膽堿能、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樣作用。
常用H1受體阻滯劑的作用特點比較
鎮靜程度、止吐效果和抗膽堿作用時間(小時)
苯海拉明++++++4 ~ 6
異丙嗪++++++4 ~ 6
嘧啶++//4 ~ 6
撲爾敏++4 ~ 6中國官網2006-3-31 11:16:57。
bucolizine ++ 16 ~ 18
美克洛嗪++12 ~ 24
阿司咪唑-10(天)
特非那定-12 ~ 24
二苯胺輕微激發-++6 ~ 8
(+++效果很強;++,效果中等;+效果弱;-沒有影響)
在體內,大部分H1受體阻滯劑口服吸收良好,2-3小時達到血藥濃度峰值,作用持續4-6小時。藥物在肝臟代謝後,通過尿液排出。肝病可以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口服後特非那定的血藥濃度在1 ~ 2小時達到高峰,在t1/2時為4 ~ 5小時。但作用持續時間超過12 ~ 24小時,因為其代謝產物仍有活性。口服後2 ~ 4小時阿司咪唑血藥濃度達高峰,t1/2約為20小時。它在肝臟中被代謝為去甲基阿司咪唑,並且仍然具有活性。t1/2為10天,達到平穩血藥濃度需要數周時間。
臨床應用
1.過敏性疾病對蕁麻疹、花粉熱、過敏性鼻炎等皮膚黏膜過敏反應有很好的療效。對蟲咬引起的皮膚瘙癢、水腫也有很好的效果。對藥疹和接觸性皮炎有止癢作用。慢性過敏性蕁麻疹與H2受體阻滯劑合用優於單用。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幾乎無效。對過敏性休克也無效。
2.暈動病和嘔吐苯海拉明、異丙嗪、布科利嗪、美克洛嗪對暈動病、妊娠嘔吐、放射病嘔吐有止吐作用。為防止暈車,應在15 ~ 30分鐘後,在乘車或乘船前服用。
3.對失眠有明顯抑制作用的異丙嗪、苯海拉明可用於失眠。
不良反應常見,如鎮靜、流涎、乏力等。,所以服藥期間應避免開車、船和高空作業。少數患者出現煩躁和失眠。此外還有消化道反應,頭痛,口幹。美克洛嗪可導致動物致畸,妊娠早期禁用。局部應用會導致皮膚過敏。過量的阿司咪唑會導致暈厥和心臟驟停。
第2節H2受體阻滯劑
用含二甲雙胍的側鏈取代H1受體阻斷劑的乙胺鏈,得到選擇性H2受體阻斷劑,拮抗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對H1受體無影響。H2受體阻滯劑是壹種有價值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新藥。目前臨床應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紮替丁。
藥理作用這些藥物競爭性拮抗H2受體,能抑制組胺、五肽胃泌素和M-膽堿受體激動劑引起的胃酸分泌。對基礎胃酸、食物等因素引起的夜間胃酸分泌有明顯抑制作用。用藥後胃液量和氫離子濃度下降。用藥4周後,內鏡下十二指腸潰瘍愈合率為77% ~ 92%。晚餐1次的療效與壹天多次的療效相近或更好。對胃潰瘍療效緩慢,用藥8周後治愈率為75% ~ 88%。雷尼替丁和尼紮替丁對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比西咪替丁強4 ~ 10倍,法莫替丁比西咪替丁強20 ~ 50倍。
在體內,這些藥物口服吸收良好,但第壹道屏障的消除使生物利用度降低到50% ~ 60%。t1/2尼紮替丁的消除為1.3小時,其他三種藥物為2 ~ 3小時。大多數藥物以原形通過腎臟排出,但肝功能差的雷尼替丁半衰期明顯延長。
臨床應用於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應用6 ~ 8周,治愈率高,延長用藥可減少復發。杜洛埃-艾滋病綜合征需要大劑量。其他胃酸分泌過多的疾病,如胃腸吻合口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及消化性潰瘍、急性胃炎引起的出血等也可使用。
不良反應少見,尤其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紮替丁,長期使用耐受性良好。偶爾便秘、腹瀉、腹脹、頭痛、頭暈、皮疹和瘙癢。靜脈滴註過快會使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弱。年輕男性長期服用西咪替丁會導致陽痿、性欲減退、乳房發育。可能與雙氫睪酮抑制雄激素受體結合,血雌二醇濃度升高有關。
西咪替丁可抑制細胞色素P-450肝藥酶的活性,抑制華法林、苯妥英鈉、茶堿、苯巴比妥、地西泮、普萘洛爾的代謝。聯合用藥時,應調整這些藥物的劑量。雷尼替丁作用較弱,法莫替丁和尼紮替丁對其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