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提制劑是指以藥材或飲片為原料,采用適當的溶劑和方法,浸提或濃縮成膏或幹膏得到的提取物制成的壹類制劑。
浸提制劑的種類按所用載體壹般可分為兩類:壹類是以水為溶劑的浸提制劑,如湯劑、浸劑、濃縮湯劑、煎膏劑等。另壹類是以不同濃度乙醇為溶劑的浸提制劑,如酒、酊劑、流浸膏、浸膏等。
此外,中藥的糖漿劑往往是經過水煮、濃縮、加蔗糖制成的,與湯劑壹起敘述;配藥部分包括湯劑和濃縮湯劑;中藥註射劑也是先提取,但需要特殊處理,所以專門討論。
浸提制備的特征:
①該類制劑能保持原藥材各種成分的綜合療效,故符合中醫理論。
(2)由於去粗取精的工藝,與原藥材相比可減少用量。
③浸膏、流浸膏等壹些浸提制劑常被用作膠囊、片劑、顆粒劑、濃縮丸、軟膏劑、栓劑的原料。
浸提制劑的缺點:有些浸提制劑不適合保存,長時間保存容易汙染細菌和黴菌,如湯劑、糖漿等;再比如酒、酊劑、流浸膏,都是有流動性的。雖然長期存放不易感染發黴,但玻璃容器在運輸和攜帶過程中易碎,瓶塞不嚴密溶劑易揮發,有時會產生渾濁或沈澱;提取物如果存放在不合適的環境或場所,會迅速吸濕結塊,不利於制劑或包裝。配制其他制劑時,可影響粉碎、制粒、成型、包衣等壹系列質量不穩定,應特別註意。
(2)酒和酊劑:
白酒又稱藥酒,是用白酒提取藥材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酒含有大約50-60%的乙醇)。
白酒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內經·蘇文》載有“古聖先賢制湯醪”,“醪”指的是治療疾病的藥酒。
酒,為了矯正口味,往往會加入適量的冰糖或蜂蜜。酒本身具有活血的功效,易於吸收和消散,所以酒通常主要用於風寒濕,有祛風、活血、止痛、化瘀的作用。但兒童、孕婦、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宜服用。
酊劑是指用不同濃度的藥用乙醇提取或溶解藥物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大多數酊劑是內服的,少數是外用的。酊劑的濃度通常隨藥物的性質或用途而變化。普通藥物制成的酊劑濃度為20%(g/ml),含毒性劇藥的酊劑濃度為10%(g/ml)。如果是已知的活性成分,可以通過含量測定或生物測定來校準其質量標準。也有少數人根據傳統的處方或醫療習慣使其達到適當的程度。
酊劑和酒的溶劑中含有乙醇,但蛋白質、粘液、膠質等成分不溶於乙醇,因此雜質較少,澄清度較好,長期存放不易被汙染變質。兩者的制備方法多為低溫浸出,或短時間加熱靜置壹定時間過濾出清液。因此,適用於含有揮發性成分或不耐熱成分的藥材。
1)白酒的制備:
白酒通常采用冷浸、熱浸、滲漉等方法制備。
冷浸法:
將藥材切碎、炮制,放入瓷缸或其他合適容器中,加入規定量的白酒,密封浸泡,攪拌1-2次,每天1次,1周後每周1次;* * *浸泡30天,取上清液,將藥用山楂榨汁,將榨汁液與上清液合並,加入適量糖或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4d以上,過濾,灌裝。
熱浸法:
懸浮浸泡法:取藥材飲片,用布包好,掛於容器上部,撒上白礬至完全浸入包內,蓋好,將容器浸入水浴中,用文火慢慢加熱,浸泡3-7晝夜,取出,靜置過夜,取出上清液,將山楂榨汁,將榨汁液與上清液合並,加入冰糖或蜂蜜溶解靜置至少2天,過濾,灌裝。這種方法稱為懸浮浸漬法。這種方法改革後,在水中加熱至沸騰後立即取出,倒入廣口瓶中,用糖或蜂蜜溶解,密封廣口瓶,浸泡30天,將收集的清液和殘渣的壓榨液合並,放置適當時間,過濾,灌裝。
熱回流法:按“萃取分離”的回流提取法操作。
2)酊劑的制備:
溶解方法:按處方稱取藥物,加入規定濃度的乙醇溶解至所需量。該方法適用於制備化學藥品和少數中藥酊劑,如碘酊和復方樟腦酊。
稀釋方法:以藥物的流浸膏或提取物為原料,加入規定濃度的乙醇稀釋至所需量,混勻,靜置至澄清,分離上清液,過濾殘液,混勻。
浸漬法:壹般采用冷浸漬法制備。按規定量稱取藥材後,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浸泡3-5天,或較長時間,收集浸出液,靜置24小時或較長時間,過濾,從過濾器中加入原濃度的乙醇至規定量。明白了。
滲漉法:此法是制備酊劑的常用方法。多數情況下,當收集的滲漉液達到酊劑總量的3/4時,應停止滲漉,壓榨殘渣,合並壓榨液和滲漉液,加入適量溶劑至所需量,靜置壹定時間,分離上清液,過濾殘液。如果原料是毒性和刺激性藥物,應在收集滲漉液後測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並加入適量的溶劑使其符合規定的含量標準。
3)糖漿和湯劑
A.糖漿:
糖漿是指含有藥物、藥用提取物或芳香物質的口服濃縮蔗糖水溶液。
根據成分和用途的不同,糖漿劑可分為以下幾類:
單糖漿:是蔗糖的近飽和水溶液,濃度為85%(g/m1)。不含任何藥物,可作為制備藥用糖漿的原料,也可作為矯味劑和助懸劑。
藥用糖漿:含有藥物或藥用提取物的濃縮蔗糖水溶液。有壹定的治療作用。其含糖量壹般在65%以上。
芳香糖漿:含有芳香物質或果汁的濃縮蔗糖水溶液。主要用作液體藥物的調味劑。
(壹)糖漿中的蔗糖用於制備糖漿的原料蔗糖應符合藥典要求。蔗糖屬於二糖。它的水溶液比較穩定,但在酸的存在下,加熱後容易轉化水解,形成轉化糖(葡萄糖和果糖)。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這兩種單糖或多或少地存在於糖漿中。轉化糖具有還原性,可以延緩壹些易氧化藥物的氧化變質。然而,過多的轉化糖也會影響糖漿的穩定性。所以有些藥典規定,轉化糖不得超過0.3%。
所用的添加劑,如防腐劑、增味劑和助溶劑,應符合醫藥或衛生法的要求。
(b)糖漿中的防腐劑糖漿中的主要添加劑是防腐劑。含糖量低的糖漿容易滋生微生物,空氣中的酵母菌和黴菌會使糖漿發酵、黴變、酸敗、渾濁。要添加適當的防腐劑來防止。
糖漿中常用的防腐劑包括羧酸和尼泊金。羧酸類常用0.1 ~ 0.25%苯甲酸和0.05 ~ 0.15%山梨酸。也可以使用丙酸。也可以使用這三種羧酸的鈉鹽,但是應該增加濃度。比如苯甲酸鈉常見的濃度是0.15-0.35%。化學上,三羧酸是低級脂肪酸,在水溶液中很少電離,大部分保持分子狀態,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在分子狀態。所以使用這類防腐劑時,酸性條件下效果更好。
人體可接受劑量為苯甲酸5.0mg/kg·d,山梨酸5.0mg/kg·d,丙酸10mg/kg·d。
尼泊金對黴菌的抑制作用強於羧酸,對酵母的抑制作用弱於羧酸,對細菌的抑制作用弱於羧酸。這種防腐劑用量少,毒性低,廣泛用於糖漿劑和湯劑的防腐。適用於弱酸性和中性的藥液,但呈弱酸性的效果還是更好。介質的最佳pH值,甲酯和乙酯在6.0以下,丙酯在7.0以下,超過了極限,削弱了防腐效果。
在pH值為3.0 ~ 6.0的水溶液中,甲酯在1000℃下加熱2小時或在1200℃下加熱30分鐘是穩定的。但當pH值升高時,加熱後可測出其分解。用化學動力學加速試驗計算出甲酯在250℃和不同pH條件下的半衰期是不同的。水溶液中的尼泊金,pH值在7.0以上時,加熱後有明顯的分解,丙酯比甲酯更穩定。
當藥液中含有低濃度的丙二醇時,尼泊金的作用可以得到加強。在內層45%糖漿中添加0.1-018%的甲酯和0.25%的乙酯,對黴菌和酵母菌的防腐效果不明顯,如添加2-5%的加班費。
使用丙二醇時,防腐效果顯著提高,但單獨使用丙二醇時,無防腐效果。
乙醇浸提制劑的糖漿中存在乙醇時,也有輔助防腐作用,成品中常保留壹定濃度的乙醇。壹般認為適宜的防腐劑濃度為15 ~ 25%。
揮發油或其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輔助防腐作用和芳香矯正作用,如肉桂油、案葉油、橙皮油、檸檬油或肉桂醛、紫蘇醛等。揮發油常用量約為0.06%;乙醛
0.01%能抑制黴變;0.1%能抑制發酵,混合揮發油時效果增強。比如0.04%橘皮油、0.01%八角油、5%乙醇的混合防腐劑,可以達到抑制黴菌和發酵的效果。
(c)糖漿的制備
熱溶法:按處方稱取蔗糖,加入適量沸騰蒸餾水,加熱攪拌溶解,再加入可溶性藥物,溶解後過濾,從過濾器中加入適量蒸餾水至規定體積。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蔗糖原料中往往含有少量的蛋白質,通過加熱可以固化,容易過濾,並能殺死微生物,有利於保存。但要註意避免加熱兔子時間過長,否則轉化糖增加容易導致發酵焦化,顏色加深。所以以煮沸後5分鐘為限,趁熱快速過濾。清糖漿過濾困難時,可采用過濾紙漿、滑石粉、雞蛋蛋白等助濾劑吸附雜質,有助於過濾。板框壓濾機可用於大批量生產的過濾。
該方法適用於簡單糖漿或含有非揮發性成分和加熱穩定的藥物的糖漿。
冷溶法:按處方稱取蔗糖,在常溫(200C左右)攪拌下溶於蒸餾水或含藥溶液中,過濾至潔凈,收集。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成品顏色淺,轉化糖含量少。缺點是糖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溶解,所以制劑要嚴格要求環境衛生和人體衛生,防止細菌汙染。
這種方法也適用於簡單的糖漿和不適合加熱的糖漿,如含有揮發油和揮發性藥物的糖漿。
混合方法:將浸提制劑的濃縮液、藥物或藥物的液體制劑和糖漿在該法制成的溶液中直接混合均勻。
水溶性固體藥物可以用少量蒸餾水制成濃縮液,然後與計算量的單糖漿混合。如果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可以加入適當的助溶劑使其溶解,然後與計算量的單糖漿混合得到。
液體藥物,例如甘油,可以直接與計算量簡單糖漿混合。如揮發油,可溶於少量乙醇等助溶劑或適當的增溶劑中,再與單糖漿混合。
酊劑和流浸膏與單壹糖漿混合時,可加入適量甘油或其他合適的穩定劑或合適的助濾劑過濾。
水浸泡的制劑由於含有蛋白質、粘液等,容易發酵發黴。可加熱至沸騰5分鐘,然後凝固過濾,濾液與單糖漿混合均勻。必要時,可將浸出液的濃縮液用濃縮乙醇處理壹次,回收乙醇後的母液加入到單糖漿中,混勻。
如果藥物是中藥的幹浸膏,應將其粉碎成細粉,然後加入甘油或其他合適的稀釋劑,在無菌研缽中研磨,然後與單糖漿混合,即得成品。
B.煎糊
煎膏是將藥材加水煎煮、去渣、濃縮、加糖或煉蜜制成的粘稠半流體浸出制劑。
湯劑是傳統的中藥配方之壹,由於其滋補作用,也被稱為軟膏。這種劑型通過濃縮並含有較多的輔料如糖或蜂蜜而制成,因此具有濃度高、體積小、保存好、服用方便等優點。很多活血通經、滋補抗衰老等藥物都是用這種劑型制備的,適用於慢性病。
(壹)湯劑膏劑的制備壹般采用煎煮法。
藥材處理:將處方中規定的藥材洗凈,切成適當的片、段或研磨成粗粉;如果是鮮果,要洗凈榨汁備用。
煎藥:將藥材放入合適的煎藥器具中,加入適量的水,濕潤壹定時間,然後加水至合適的高度,先用文火加熱,逐漸加大火至沸騰。當水分因蒸發而減少時,適當加水。煎煮時間和次數可根據藥材的性質和經驗而定。壹般2-5h左右取出湯劑,用板框壓濾機或合適的過濾器過濾,濾液備用。將藥渣再加水煎煮至藥味淡,取出藥液備用。壓榨濾渣,將壓榨出的液體與所有煎液合並,靜置2小時(天氣炎熱應適當縮短),用合適的過濾器過濾。
濃縮:取上述濾液,放入合適的蒸發鍋中,先用武火加熱至沸騰,除去浮沫。藥液變稠時,用文火保持微沸,並不斷攪拌,以防焦化。濃縮至稠膏狀時,取少許滴在濾紙上檢驗,以無水跡為度。這時,好的稠膏傳統上稱為“清膏”。傳統的經驗是滴在桑葚紙上檢查是否有水跡,或者用棍子攪起,以薄片狀滴下。現在,用比重計來測定比重作為濃度。
收膏:在清膏中加入與清膏重量或倍數相同的中國蜂蜜(煉蜜)或精制糖、炒糖,攪拌混合均勻,稍加精制,去沫,密封於無菌瓶中。
精制和油炸糖的方法
煉糖:取50kg糖加25 ~ 30 kg水,加熱煮沸約30min,加入0.1%酒石酸,攪拌均勻,微沸約2小時,至轉化率不低於60%,含水量達到22%左右。
炒糖:將糖放入合適的鍋中,頻繁翻炒,直至完全溶解變黃,直至出現泡沫和輕微的藍白色煙霧。
4)流浸膏和提取物
流浸膏是指用適當的溶劑浸提藥材的有效成分,蒸發部分溶劑,調整濃度至規定標準而制成的液體提取制劑。除另有規定外,每65438±0毫升流浸膏相當於原藥材65438±0克的標準。如果提取液以水為溶劑,應加入20 ~ 50%的乙醇作為防腐劑以利於保存。液浸培養劑的應用壹般作為制備酊劑、合劑、糖漿劑或其他制劑的原料,少數品種可直接入藥。
浸膏是指將藥材的有效成分用適當的溶劑浸提,蒸發掉全部溶劑,濃縮成稠膏狀或塊狀或粉末狀而制成的浸提制劑。除特別註明外,每1g提取物相當於原藥材2-5g。含有生物堿或某些可提取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含量測定後需要用稀釋劑調整到規定的規格。
根據其幹燥程度,提取物可分為稠膏和幹膏。稠膏是浸提液在低溫下濃縮成稠膏狀後,含水量約為15 ~ 20%的成品。幹浸膏是將浸提液濃縮成稠膏狀後蒸幹,再用澱粉、乳糖等稀釋而成的幹粉產品,含水量約為5%。達到特定的標準。該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體積小,無浸出溶劑,保存時間長,有效成分比液體提取物更穩定。但它的缺點是容易吸潮或者失水後變硬。
除少數直接使用的提取物外,壹般用作制備其他制劑的原料,如片劑、散劑、膠囊劑、顆粒劑、丸劑、顆粒劑等。
A.流動浸出劑的制備
除特別說明外,浸出膏采用滲漉法制備,其制備工藝主要包括浸漬、滲漉、濃縮和含量調整四個步驟。滲漉時,應收集藥材85%的初滲漉液,另器保存,連續滲漉液低溫濃縮成稠膏狀,與初滲漉液合並,攪拌均勻。有效成分明確的,要測定含量和乙醇含量;如果活性成分未知,則只測定乙醇含量,然後根據測定結果用適量的溶劑稀釋浸提濃縮液,或低溫濃縮至符合規定標準,靜置24小時以上,過濾即得最終產品。
制備流浸膏所用的溶劑量壹般為藥材量的4 ~ 7倍左右。如果原料中含有油脂,應在浸出前脫脂。
B.提取物的制備
提取物的制備壹般采用滲漉法和煎煮法,有的還采用浸漬法或回流法。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具體設備的條件和品種,選擇浸出率高、能耗低、成本低、質量高的方法。
(a)滲漉法:此法常用於以壹定濃度的乙醇為溶劑時,可按上述滲漉法操作。將滲漉液濃縮成稠膏狀,稱為稠膏。如果需要制備幹浸膏,在幹燥過程中,由於浸膏稠度的增加,最終溶劑不易揮發,容易造成過熱,容易造成成分分解或失效。因此,在幹燥過程中應盡量采用真空低幹燥或噴霧幹燥,並盡快完成該過程。
(二)煎煮方法:
(c)回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