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 上,生物醫藥的研發經歷過幾次重大的範式變革。”角井生物創始人周壹鳴博士介紹,最早人類利用天然產物對抗疾病,這壹階段我們的中醫中藥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典型代表如青蒿素,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第二個時代是化學合成時代,針對天然活性分子進行篩選和改構,抗生素的研發是該階段最經典的成就;第三個時代是生物制藥時代,針對特定生物效應靶點進行藥物的篩選和設計,典型代表如靶向藥物的研發。
最近十幾年來,隨著多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的突破,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等數據量呈現指數級增長,已經遠超傳統統計方法的分析能力,同時,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有能力基於更強大的算法和算力來處理海量醫療數據,因此我們認為創新藥物的研發已經進入了以數據和計算為基礎的智能開發時代,為人類帶來全新的藥物和疾病治療方案。”周壹鳴說。
中關村AI新藥研發平臺正是抓住此次 歷史 性變革的契機,建立了包含高性能計算中心、高通量自動化設備、藥物驗證實驗室等功能模塊的壹體化研發平臺,能夠實現從數據生成到算法訓練,再到實驗驗證的藥物發現全流程工作。同時,平臺也與多家國家級醫療數據中心、知名三甲醫院和高校展開合作,***同進行基於海量醫療數據的藥物開發。
作為平臺的運營方,角井生物組建了壹支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團隊由國際統計界最高獎“考普斯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統計系教授劉軍和原“863”生物醫學大數據首席科學家周壹鳴領銜,並包含國際知名AI算法科學家、數據科學家、抗體研發專家、資深商務負責人等,將為新藥研發企業提供優質技術、產品和服務,助力更多創新藥誕生。
對於平臺的落戶,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總經理王文禮表示,這將進壹步豐富生命科學園的產業要素,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園區已經成為國內壹流的生命科學研發和產業聚集區,形成以基礎研究為核心,研發中試、生產流通、臨床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在基礎研究方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工程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中心等壹批國際知名的科研機構已陸續落地。在研發中試方面,保諾 科技 、康龍化成等為生物制藥項目提供壹體化藥物研發、中試生產服務,聚集了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國內外知名創新藥企。在臨床應用方面,布局了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等超過3000個床位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