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請舉出壹個現實經濟生活中政府幹預失敗的例子,並剖析失敗的原因

請舉出壹個現實經濟生活中政府幹預失敗的例子,並剖析失敗的原因

這樣,對壹個理性的官員來說,把新藥的申請報告壓在抽屜裏,就是最合理的選擇。只要不批準,就不會有新藥,當然也就不會有假藥。因此,在實行藥品管制後,美國新藥上市的速度大大減緩,其後果是很嚴重的,用弗裏德曼的話說,大量患者因為吃不到更新更有效的藥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可能遠遠超出了政府防假藥減少的死亡人數。這可以說是管制失敗的壹個具體例證。管制是西方的壹個概念,英文是“regulation”,也就是使妳按照某種規則行事。好比說,壹個壟斷企業的定價高於正常的邊際成本,可能對社會造成效率損害,於是通過價格管制使得企業行為接近理想性競爭所能達到的行為,避免社會福利損失。通常,西方的管制只是給妳提供壹個市場競爭的框架。也就是說,它制定壹種規則,妳只能在這種規則下運轉。相比之下,政府幹預走得更遠,它是由政府部門、行政部門而不是讓妳自己去決策的壹種博弈規則。另外,政府之所以直接對企業決策進行幹預,往往為的是達到政府想要達到的非經濟目標,這個目的可能與市場競爭和社會福利目標沒有任何關系,甚至完全偏離了市場競爭和社會福利目標西方在工業革命之後,奉行的是自由市場制度的原則,人們相信有壹只“看不見的手”會完善地引導著經濟運行,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後達到全社會最優,即所謂的“帕累托最優”。後來,人們認識到,市場本身可能存在著不完善,這個不完善會使得個人利益最大化行為無法達到帕累特最優,生產者可能損害消費者,或者對社會中交易的第三方造成損害。 壹種情況是信息不對稱。比如說賣者坑蒙拐騙,買者不知底細,這在藥品市場最典型,所以美國成立了成立了專門對食品和藥品市場進行管制的食品醫藥管理局。另壹類問題是外部性。企業得到了全部的好處但有壹部分成本它沒有承擔,象企業排放汙染就是這樣的例子,政府為此制定各類標準來限制企業排汙。再就是企業的市場運作,可能會采取壹些反競爭的行為。比如說,幾個企業聯合起來搞“卡特爾”定價,或者壟斷企業制定壟斷價格剝削消費者。從根本上講,西方的管制是對他們所認為的正常的市場運轉出了問題後的壹種糾正,西方人心中的基本理念仍然是怎麽去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怎麽使市場更加有效地運轉。他們普遍同意,自由簽約是最重要的,只要交易雙方的協議不形成對第三方的損害,管制就沒有必要;只有市場運轉會形成對他人利益的損害,而這種損害又無法通過當事人之間解決時,才需要有政府管制。我們不能否認管制有壹定的理論合理性,但要進壹步問,妳管制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妳的管制建立在什麽樣的管制動機的基礎上?另外,妳的管制究竟能不能達到妳所期望的效果?講市場可能會不完善,交易當事人可能會對第三者造成損害,而他本人不顧及這種損害,這只是指出了市場本身有不完備的地方,但是,我們不能由此簡單地推斷管制壹定能解決這些問題。過去簡單地推論,只要市場有毛病,政府就應該管制,但國外幾十年管制的經驗,大量的案例已經證明管制可能比市場做得更壞而不是更好。我們必須清楚並不存在壹個最優(first-best)選擇,我們只能選擇次優(second-best),或者說。兩害相權取其輕。 許多管制其實都是這樣。有壹個樓堂館所失火了,我們馬上去追究消防隊員的責任,問妳們當初是怎麽審批的。那麽這樣壹種做法會有什麽效果呢?消防部門最好的壹個決策就是我不批準搞樓堂館所。不批準,妳就沒法失火。中國目前的通貨緊縮也是管制失敗的例子。銀行家在市場中放出貸款,他知道有風險,與此同時他也有壹個預期的收益。他與借款人談判,設法達到最好的風險收益比。而我們的金融體制呢?以往貸款沒有責任,銀行就亂貸款,剎都剎不住,現在是誰貸出去要終身負責,那我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貸或少貸,我貸出去我要終身負責,但貸得好我能享受多少收益呢?第壹,在中國,管制之出現與西方經典理論的論述有很大不同,政府之所以要實施管制,主要不是因為市場失敗,而是因為政府作為國有企業所有者的利益驅動。第二,管制成本之高,超乎人們的想象,是社會所無法承受的。第三,管制之初衷也許是為了維護市場,但管制的內在邏輯決定了它壹定會走向反面:管制越多,騙子越多,腐敗越多,效率越差,令市場經濟無法正常運轉。第四,市場經濟有兩大支柱即維護市場公平的法制和市場本身的信譽機制,而管制與信譽機制背道而馳,管制泛濫的地方,信譽必然淪喪,市場經濟的信譽支柱不復存在。第五,全球化、中國加入WTO以及互聯網發展的重大意義是使得政府面臨全球性競爭壓力,進而不得不放松管制,因此全球化可以說是政府變革的動力所在。第六,張維迎教授將“信貸配給理論”引入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分析,這對理解爭論不休的中國證券市場提供了新的視野,極富理論價值。第七,從管制的話題中,張維迎教授還引申出對政府工作應以“制度建設為中心”而非“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觀點,值得全社會進行進壹步深入探討。考慮到推進中國改革的重任,本文的話題可以說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這是因為,中國經濟改革已經進入到壹個新的階段,許多方面已發生重大變化,例如,從對壹般競爭性行業的放開進入到了對包括所有壟斷行業在內的改革;從主要在企業層面的改革進入到了政府層面的層面;從單純出口產品、引進外資的低層次對外開放進入到了融入全球化、全面與國際接軌高層次對外開放階段;從不斷克服保守勢力阻撓、初步確立市場秩序進入到了需要努力克服既得利益阻撓以進壹步完善市場的階段。但是,人們對於市場經濟的認識仍有諸多模糊的地方,對於進壹步改革的方向仍有諸多不甚明確的地方,特別是對市政與政府的關系仍然不甚了了,壹些作法扼殺了市場信譽,不自覺地背離了改革方向。如果說前20年的改革取決於如何改企業的話,那麽後20年的改革將取決於如何改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認識政府及政府管制、如何通過放松管制來推進改革,保障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就是最重要的。過去20年,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會壹帆風順、高速增長會壹如既往。

  • 上一篇:暗黑破壞神2狀態效果全中文翻譯暗黑破壞神2中文buff類型列表
  • 下一篇:企業文化手冊範本宣傳模板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