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燒刮哪裏?
1,大椎穴
大椎穴是督脈與人體六大陽經(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胃經、膽經、膀胱經)的交匯處,六大陽經的陽熱之氣流入此穴,隨督脈的楊琪上行至頭頸部。故大椎穴可為督脈之陽。
位置: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低著頭坐著,在脖子後面的最高點,會碰到兩塊椎骨,上面壹塊是頸椎,下面壹塊是胸椎。兩者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的位置。
刮削長度:大椎穴以上5cm至以下5cm。
,力量稍大,速度更快。20盤左右,刮至皮疹或刮出部分微熱。
2.曲池穴
在肘部橫條的側端,肘部彎曲,手的肘關節關節處凹陷。曲池穴能解表熱,瀉內火。
3.合谷穴
又稱“虎口”,是大腸經非常重要又很好用的穴位。
位置:位於手背第壹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食指和拇指並攏,虎口處出現突起的肌肉,對應凹陷處。
合谷穴能升清降濁,祛風散表。
4.大腸經絡
大腸經的全稱是手陽明大腸經,是手臂上陽最多的經絡。邪熱會刮經絡。重點刮手臂部分,可分為上臂、肘窩、下臂、手三段。每段20盤左右,刮至出疹或微熱即可。
以上三個穴位壹條經絡刮到位,15分鐘即可退燒。
2.孩子發高燒怎麽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孩子發熱,有些是生理性的,通過去除誘發因素可以緩解;還有的是病理性的。這時候媽媽該怎麽辦?媽媽們不要慌,我們來學習壹下發燒孩子的正確護理方法。
1.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最好多喝開水,並密切註意病情變化,或采用物理降溫方法。如果體溫超過38.5℃,可以吃退燒藥。目前常用的退燒藥有撲熱息痛、兒童用泰諾、美林等。,但最好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2、物理冷卻的方法
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太多衣服或者松開衣服都有利於散熱。給孩子用35%-45%的酒精或溫水洗澡,主要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額頭、脖子、腋窩、腹股溝、大腿根等,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
3.吃退燒藥
兒童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在致病菌不明的情況下,最好不要濫用消炎藥,因為“藥有三毒”。如果濫用消炎藥,會損害孩子的肝腎功能,增加致病菌的耐藥性,不利於身體恢復。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對孩子發燒進行治療,以達到除病的效果。
4.狂熱的飲食
多喝白開水,如果不肯喝水,可以喝果汁代替。住院期間吃壹些易消化的食物,主要是粥、湯、面。
5、家裏需要備好退燒藥。
兒童泰諾和美林——都是強生的。兩個都用過,有效退燒。吃了以後出很多汗來退燒,但是不能吃太多次,副作用很大。壹定要按照說明服用;退熱貼——貼在額頭或後頸上,退熱效果也很好;退熱栓——放在屁股上,退熱效果很好。個人覺得很麻煩。放進去後,寶寶使勁哭,出來了。成寶發燒的時候,我試了幾次都沒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