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戰後日本如何擺脫了制約本國的產業發展要素

戰後日本如何擺脫了制約本國的產業發展要素

日本戰後改革

(riben zhanhou gaige)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在美國占領當局主導之下進行的日本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司法等廣泛領域的民主主義改革。主要包括:第壹,為打擊日本軍國主義勢力,采取如下措施:解散日本全部軍隊;逮捕東條英機等140多名戰犯,並組織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進行審訊;廢除《治安維持法》和《治安警察法》,撤銷特高警察;解散右翼法西斯團體;解除軍國主義分子的公職;神道和國家分離;釋放***產黨人在內的全部政治犯等。第二,根據美國占領當局意旨修改憲法。修改後的《日本國憲法》於1946年10月7日經貴族院和眾議院通過, 11月3日正式公布,從1947年5月3日起生效。新憲法規定:“主權屬於國民”,廢除天皇的絕對統治大權,“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征,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征”;日本為議會制國家,內閣對國會負責,行政權由內閣執行;“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新憲法使日本成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國家,實現了政治體制的民主化。第三,解散財閥。美國占領當局首先指定三井總公司等83家為持股公司,指定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十大財閥的56人為財閥家族。這些被指定者的所有股票須交給“持股公司整理委員會”處理。解散持股公司,勒令財閥家族及財閥公司負責人壹律辭職,十年內不許復職。在此基礎上又制定《禁止壟斷法》和《經濟力量過分集中排除法》,禁止卡特爾的***同行動,劃小經濟力量過分集中的企業。此項改革遠未達到預期目標。被指定的83家持股公司只解散28家,原指定為經濟力量過度集中的325家企業中,實際上被劃小的企業只有8家。解散財閥雖不徹底,但鏟除了日本財閥的封建統治形式,促進了戰後日本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和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第四,農地改革。先後頒布兩次農地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有:凡在村地主超過壹町步的出租地和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由政府強制收買,出售給無地或少地農民。全國原230萬町步出租地征購了190多萬町步,其中180多萬町步廉價售給佃農。農村90%耕地變成自耕地,90%左右農戶成為自耕農或半自耕農。封建地主制基本上被消滅,形成以自耕農為主體的新的土地所有制關系。此外,日本還對文化教育、勞動立法、公務員制度、警察制度、家族制度等進行改革。戰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民主改革,解決了明治維新遺留下的歷史任務。日本由軍國主義法西斯國家轉變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國家,為戰後經濟恢復和高速增長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分析戰後日本經濟基礎、美國的扶持政策、朝鮮和越南戰爭的機遇、國防開支的減少與軍事負擔的減輕及有利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揭示了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是曾經獲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條件和重大機遇所致.

戰後日本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 10.9%,同期聯邦德國為5.7%,法國為4.2%,美 國為4%,英國為2.5%。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為13.3%,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從第7位躍升到第 2位,僅次於美國。西 方有些學者把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稱為20世紀的“奇跡”。

戰後十年經濟的重建

戰後,日本為醫治戰爭的創傷,把戰時工業改組為平時工業,大體上花了10年時 間。壹般認為,1945—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復興期”,即國民經濟恢復和改組的時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發布無條件投降的停戰詔書,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於宣告結束。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亞洲各國人民帶 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壹場空前的浩劫。戰爭末期,包括慘遭原子彈 襲擊的廣島、長崎在內,全國***有119個城市化為廢墟,毀於戰火的住房達236萬棟, 900 萬人流離失所。近壹半的工業設備、道路、橋梁、港灣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工礦業生產急劇下降,如果以戰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為 100,1945年的工礦業生 產指數僅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農業歉收,大米產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釀成了嚴重的糧食危機。由於物資極度缺乏,貨幣發行量激增,通貨膨脹日甚壹日。 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費物資的黑市價格暴漲為官價的30倍到60倍。經濟上的 混亂狀況壹直持續到1947年。該年由著名經濟學家都留重人主持編寫的日本第壹部《 經濟白皮書》承認“政府、企業、家庭皆有虧損”。這句話概括了當時日本經濟的困 難局面,以至成為名言。 戰後日本經濟的重建是從實行“傾斜生產方式”開始走上軌道的。為了使日本經 濟擺脫癱瘓狀態,日本政府於1946年 8月成立了經濟安定本部,負責制訂和實施有關 經濟政策。當時日本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是能源不足。因為缺煤,高爐陸續熄火,全 國有壹半列車停駛,恢復生產急需的原材料運輸出現障礙,工業生產日趨萎縮。經濟 安定本部遂於1946年秋實行“傾斜生產方式”。所謂的“傾斜生產方式”就是在資金 和原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集中壹切力量恢復和發展煤炭生產,用生產出來的煤炭重 點供應鋼鐵業,再用增產的鋼鐵加強煤炭業。首先,要努力造成煤和鋼鐵擴大再生產 的能力,以此為杠桿,帶動整個經濟的恢復。根據這個經濟戰略,政府專門設立的“ 復興金融公庫”在1947—1948年向煤炭業發放了 475億日元的貸款,占該公庫全部貸 款總額的36%。1946年日本產煤2,274萬噸,1947年即達2,932萬噸,增長近30%,同 期的鋼產量也增長了 21%。1948年,日本經濟出現了初步好轉的跡象。工礦業生產恢 復到戰前的54.6%,其中煤炭達到90%,鋼鐵 49.2%。雖然有這些效果,但由於支付巨 額的價格補貼和大量貸款,通貨膨脹則如脫韁之馬失去了控制。批發物價的上漲率, 1947年和1948年分別為193%和167%之多。 日本的經濟恢復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扶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對日本 實行軍事占領,按照波茨坦公告精神,推行了旨在鏟除軍國主義社會經濟基礎的民主 改革,並強制日本拆遷工業設備賠償戰勝國。1948年後,隨著東、西方冷戰加劇和中 國人民革命戰爭的趨向於勝利,美國統治集團企圖把日本作為遠東的反***堡壘,以對 抗所謂的“遠東的***產主義”,對日本的占領政策的重點開始轉到扶植日本恢復經濟 上來。具體來說,首先是壹再削減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到1954年 5月幹脆壹筆勾 銷,已拆遷的工業設備也全部發還。其次是向日本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資。 從1949年到1951年,美國以“占領地區救濟基金”和“占領地區經濟復興基金”名義, 向日本提供的貸款和美援物資達23億美元。美國還直接幹預日本的經濟結構的改組。 美國國務院和陸軍部於1948年12月聯合發表聲明,提出了“穩定日本經濟九原則”, 要求日本盡快結束財政金融上的混亂狀態。次年 2月,底特律銀行董事約瑟夫·道奇 以美國總統特使、占領軍財政金融顧問資格赴日,向日本政府提出加強稅收、凍結工 資、削減財政補貼、停止“復興金融公庫”放款等主張,實行所謂“道奇整頓”。日 本1949年的財政預算被編成壹個有大量盈余的“超平衡預算”,1美元等於360日元的 匯率也是在這時確定的。“道奇整頓”使居民賦稅加重,企業銀根抽緊,貨物積壓, 需求萎縮,但政府的財政收入在1949年度則首次由赤字轉為盈余,貨幣發行量趨於減 少,物價水平開始下降,猖獗壹時的通貨膨脹得到了緩和,為爾後的經濟恢復創造了 必需的?前提。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在毗鄰的日本大量采購軍火和給養,維修卡車、 坦克、艦艇等,這對當時苦於需求不足的日本經濟無異是壹個求之不得的強刺激。日 本從提供商品和勞務得到的“特需”收入,1950年為1.49億美元,1953年猛增為8.09 億。戰爭期間合計為24.7億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總額的壹半。另壹方面,朝鮮戰爭 促使西方各國擴軍備戰升級,掀起了壹股采購物資熱,這又為日本商品進入世界市場 敞開了大門。僅1950年下半年,日本的出口比上半年增加 55%。1952年的出口額等於 1949年的2.7倍。自1949年以來由於市場蕭條積壓下來的近 1,500億日元貨物隨之傾 銷殆盡。輕紡工業因為得到大量訂貨迅速恢復發展;鋼鐵、機械、造船、水泥等行業 的生產也有大幅度增長。整個經濟生活空前活躍起來。國民生產總值在1951年度達到 戰前水平。正如日本壟斷資產階級所說的,“朝鮮戰爭”成了促進日本經濟復興的“ 天賜良機”。 1951年,舊金山“和約”簽訂後,美國名義上結束了對日本的軍事占領。日本政 府在實現“經濟自立”的口號下,大力進行經濟結構的改組和基礎工業的建設,開始 實施壹系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措施。主要包括:制訂鋼鐵、煤炭、造船、電力等行業 的生產合理化計劃,把私人投資的 40%吸引到這些行業,加快改造舊設備的步伐;設 立日本開發銀行和日本進出口銀行,對重點行業的設備投資和進出口提供長期低利貸 款,並直接對鐵路、港灣、電力等部門進行財政投資,支持基礎工業的恢復和發展; 修訂稅制,對企業設備實行特別折舊制度,加速設備更新,擴大資本積累。1953年日 本政府規定,企業購入新設備的當年就可以提取相當設備價格 50%的折舊費,從利潤 總額中扣除,不須納稅。在政府的鼓勵下,各企業競相增加投資,更新設備。1951年, 日本企業中使用期限超過6年的舊設備占71%,1955年便下降為 42.8%。1950年日本開 始實行《外國投資法》,1951年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利用外資,進 口設備也逐漸增多。1951年至1955年,日本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 47%,工業生 產平均每年增長 12.3%。這段時期,日本的農業也有所恢復和發展。戰後,美國在日 本推行了農地改革,建立了以小土地所有制為基礎的個體農民經濟,農民的積極性有 所提高,再加上政府鼓勵增產化肥,推廣良種,興修水利,使農業生產逐年上升。到 1951年日本的農業生產已超過了戰前水平。1955年糧食總產值創歷史最高記錄,其中 稻米基本上實現了自給。這壹年,日本的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了戰前水平,從而標誌著 戰後經濟恢復的大體完成。1956年度頒布的政府《經濟白皮書》在回顧戰後10年的經 濟生活後,正式宣布:“現在已不再是‘戰後’,我們現在面臨著壹個完全不同於過 去的局面,在恢復中求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後的發展要靠實現現代化

  • 上一篇:德運社藥品
  • 下一篇:請問吃必理通頭疼藥有什麽副作用嗎?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