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00個月怎麽過?妳是如何度過每壹刻的?很多人不去想,不敢去想,甚至沒有時間去想。
我的祖母,病了十年,很好地照顧她的七個孩子。高二暑假剛考完期末考試。在那個雷聲大雨點小的早晨,我親眼看到我奶奶死去。在那之前的壹周,奶奶神誌不清,睡夢中胡言亂語,“馬車”“回家”,仿佛回到了青春。晚上坐在她身邊,看到她在自己的世界裏夢遊,不知道怎麽和她說話,怎麽再聯系她。
當時不知道怎麽說再見。誰知道沒想好怎麽說再見?
《最好的告別》的作者戈德溫是壹名美國醫生。他分享了很多故事,分析了美國、印度等地的家庭是如何對待衰老和死亡的。
在美國,1760,65歲以上的人占總人口不到2%。如今,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14%。在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這壹數字已經超過了20%。現在,中國是地球上第壹個老年人口超過6543.8億的國家。
不久前,死亡還是壹件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健康,生活就會快樂地前進,沒有任何問題。但在某壹天,疾病會突然發作,健康會像推進滑雪口壹樣迅速下降。
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軌跡。越來越多的人會活完整個生命周期,老死不相往來。身體系統積累的破壞力使生命逐漸衰竭,生命衰退的過程成為壹條漫長而緩慢的曲線。
作者帶領我們思考兩個過程:壹個是如何面對慢慢衰老,能夠獨立生活的過程,另壹個是如何度過我們在死亡前正在失去全方位控制能力的時候。
面對第壹個問題,美國社會有幾種方式:
老人和孩子住在壹起,和妻子住在壹起或者壹個人住,或者去療養院(美國的療養院更像是有專門醫生護士照顧老人的機構,更註重“安全”)。
後來出現了壹種“連續關懷”(continuum?Of care)的概念,即社區內既有獨立的生活區,也有在老人有壹天需要時可以提供全天候照顧的區域。
然後就出現了“輔助生活”(輔助?居住的概念),創始人卡倫·威爾遜對它的關鍵詞是“家”。在這裏,老人會有自己的廚房和衛生間,裏面放著她喜歡的東西,需要有人幫她做她做不了的事情。在這裏,她可以鎖門,控制溫度,擁有自己的家具。沒有人希望她起床,沒有人關掉她最喜歡的肥皂劇,也沒有人可以扔掉她的“收藏”,因為過期的出版物和雜物構成了安全威脅。任何時候,她都可以隨心所欲地擁有隱私,任何人都不能讓她穿衣、吃藥、參加她不喜歡的活動。所以“輔助生活”的目標是沒有人需要有被制度化的感覺。
後來,壹位名叫比爾·托馬斯(Bill Thomas)的年輕醫學主任,冒著不被很多人接受和合作的壓力。在他工作的大同療養院,他養了兩條狗、四只貓、65,438+000只鳥、數百種室內植物和壹個欣欣向榮的菜園。療養院還為員工提供照顧兒童的服務,並為放學後的兒童啟動了壹個項目。這個“伊甸園模式”的目標是對抗托馬斯所謂的“伊甸園模式”。研究人員將大同療養院的情況與附近的另壹家療養院進行了對比,發現大同療養院居民所需的處方數量減少了壹半。疼痛類精神藥物下降尤為明顯。藥品總費用僅為對照機構的38%,死亡率下降了15%。托馬斯解釋說,為了應對無聊,生物會表現出自發性;對於孤獨,生物可以提供陪伴;作為對無助感的回應,生物會提供照顧其他生命的機會。
凱倫·威爾遜(Karen Wilson)希望徹底廢除養老院,代之以輔助生活設施。比爾·托馬斯想重建養老院。但他們追求的是同壹個理念:幫助處於獨立狀態的人維持存在的價值。威爾遜的第壹步是給他們壹扇可上鎖的門和壹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廚房。托馬斯的第壹步是提供生物給人們照顧。
面對第二個問題:如何度過死前的時光。我們每個人都想並且能夠成為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很多理性的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會突然害怕,想用任何方式延長自己的生命,也有人想自然離開。趁現在還不晚,我們可以和親近的人聊聊這個話題。當我們失去理智時,請讓他們做我們想做的事。
在美國,有醫療體系作為保障,人們可以在大限將至時選擇通過醫療措施繼續延長生命,也可以選擇臨終關懷服務。臨終關懷服務試圖減少人們的痛苦,讓人們關註那些對他們的生活真正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最後平靜地離開。從1945開始,美國在家死亡的病例占絕大多數,到80年代末,下降到只有17%。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壹比例又開始上升。選擇臨終關懷的人數穩步上升。2010年,45%的美國人死於臨終關懷,由親屬陪伴。這個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
以上更多的是美國的情況。而在中國,國情、家庭結構、觀念都與美國不同。面對衰老和死亡,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想法。以後隨著老齡化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壹定要思考這個問題,給出力所能及的最佳解決方案。
我們所要求的是,我們能成為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故事總是在變。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我們的關註和願望可能會改變。但無論發生什麽,我們都希望保持自由,以符合我們個性和忠誠的方式塑造我們的生活。
故事的最後,作者的父親(壹位從印度移民到美國的醫生)選擇了臨終關懷服務,在死於癌癥之前承受了最小的痛苦。作為長子,提交人按照父親的遺願,在儀式上將父親的骨灰撒入恒河。那壹刻,他感覺無數代人的手牽著手穿越時空。
身為凡人,作為凡人,最好的告別值得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