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壹篇關於生物技術的小論文
首先,選擇壹個主題
選題(題目)要註意“實用性”、“可行性”、“創造性”。
“實用性”是指選題在生產、生活或科學上要有壹定的實用價值,即研究成果有可能被移植應用,為人類服務,在科學上有壹定的價值。
“可行性”就是從實際出發,即從我們的知識基礎和人力、現有的實驗條件和經費條件來確定課題,這是壹個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學生寫小論文,題目要“小”,不要“大”,要“全”。
“創意”是指選題要新穎,要有新意,研究方法要創新,不要簡單重復別人做過的實驗。
第二,研究方法
課題確定後,需要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來完成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種:調查法、觀察法和實驗法。
調查法是調查某壹地區某些生物的組成、數量和分布的規律性,如調查昆蟲種類、某些鳥獸的種類和數量變化、藥用植物、環境保護中的抗汙染植物和指示植物等...這些調查結果可能被有關部門采納並發揮壹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種研究方法花費較少,不需要復雜的儀器設備,壹般學校都可以進行。
觀察是對某種生物的某些個體進行細致的觀察,了解其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的規律性。在研究的過程中,應該有壹定數量的觀察對象,因為如果只觀察壹個個體,那就帶有偶然性,結論不壹定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還要註意反復觀察,可以同時設置更多的觀測點,得出科學的結論。在觀察的同時,如果能註意收集,制作生活史標本,效果會更好。
調查和觀察壹般是在不改變生物所處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而實驗法則是人為改變環境中的某壹因素(如食物、溫度、光線等。),觀察對生物的影響,找出其規律性。
實驗方法要科學。比如“不同飼料對蟾蜍蝌蚪發育的影響”這個題目,可以分為三組:動物飼料、植物飼料、混合飼料。飼養過程中,實驗中只允許三組餵食不同的蝌蚪,其他條件,如蝌蚪的來源和大小、容器、水質、水溫、光照等都要求盡可能相同,避免其他因素影響實驗結果的科學性。蝌蚪要有壹定數量,每組20只左右。數量太少,實驗結果容易出現偶然性,說明不了問題;過多會給繁殖和觀察帶來問題。
第三,寫壹篇“小論文”
“論文”是學生自己研究成果的總結,所以寫作時,可以用第壹人稱“我”或“我們”來描述。“小論文”壹般包括:①題目。論文標題要簡潔,新穎,吸引讀者。②引言。在文章的開頭,可以寫壹個簡單的介紹,說明這個研究的目的,作者是怎麽想到開展這個研究的等等。③材料和方法。要寫清楚調查觀察的對象,實驗的材料,材料的來源,研究方法,使用的儀器設備。4個結果。結果就是論文的論點部分,如果可能的話,最好用數據的形式表達出來,整理成表格;如果能再畫壹個圖,會更生動,更有說服力。⑤討論。討論是論文的論證和論證部分。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後,得出科學結論,即論點,並從理論上進行解釋。⑥結論和參考文獻。妳可以談談這項研究的實用價值;有的也可以說說本研究的不足,註明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