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施肥問題
1.2.1施肥品種相對單壹
耕地普遍有機肥施用不足或不施,有的將未充分腐熟的棉籽油渣直接倒入耕地。農民長期習慣施用的氮肥為尿素,磷肥為弱堿性磷酸二銨,半數農民不施鉀肥。微量元素補充較少。沒有平衡施肥導致棉花對養分的吸收不平衡,制約了棉花的高產優質,也導致土壤養分含量失衡。
1.2.2施肥時期、施肥量不當
棉花需肥規律不同,而農民盲目施肥,往往不是在棉花需肥的關鍵時期施肥,沒有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農民習慣於在棉花生長的前中期集中施肥,結果棉花前期瘋長,後期追肥。農民長期習慣施用的肥料為磷酸二銨或重過磷酸鈣40kg/667m2甚至更多。忌施或少施鉀肥,氮肥不足,基肥與追肥比例不當。肥料施用不當,過量不能吸收造成土壤鹽堿化。
1.2.3農資經銷商誤導
農民看到棉花長勢不正常即認為是病害,直接到農資店買藥,農資店為了農民的切身利益推薦多種藥物和肥料讓他們壹起噴施,等棉田再次出現問題農民才會到農技部門求助,但已錯過了診治缺素癥的最佳時機,同時由於亂施藥物和肥料出現!了新的問題。
2解決方法
2.1平衡施肥,調整重點施肥時期,施用生物菌肥
(1)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和需肥反應,增施氮肥和調整施肥時期,加大中後期施用磷肥、鉀肥的比例,合理施用。滴灌棉田9月上旬停止追肥,重施棉鈴蟲肥,推薦施用配方肥。
(2)充分利用當地有機肥資源,增施有機肥,重視農家肥積累制度,建議牛羊圈養(稭稈還田在尉犁縣已全部推廣),建議施用農家肥1000kg/667m2為宜。
(3)土壤硼、鋅、錳等明顯缺乏的棉田應在施用錳肥和鋅肥的基礎上,蕾鈴盛花期施用硼肥;潛在缺乏的應重點在根外施用硼肥、鋅肥和錳肥。
(4)施肥和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註意水肥壹體化調控,高標準節水滴灌技術是解決這壹問題的較好辦法。
(5)推廣應用生物菌肥,改善土壤耕層結構。
2.2調整施肥量
為了便於操作,根據尉犁縣土壤養分含量的具體情況易分為三個等級,建議按肥料的分級分配施肥量。
單產水平250-300kg/667m2(以下均為籽棉)施棉籽餅50-80kg/667m2,氮肥(N)13.8-16.1kg/667m2,磷肥(P2O5)9.2-13.8kg/667m2,鉀肥(K2O)2-4kg/667m2。
產量水平 300~400kg/667m2 施用棉籽餅 80~100kg/667m2,氮肥(N)13.8~18.4kg/667m2,磷肥(P2O5)9.2~16.1kg/667m2,鉀肥(K2O)3-5kg/667m2。
單產 450kg/667m2 以上施棉籽餅 100~120kg/667m2,氮肥(N)18.4~27.6kg/667m2,磷肥(P2O5)11.5~18.4kg/667m2,鉀肥(K2O)4~6kg/667m2。
2.3提高追肥比例
2.3.1常規灌溉棉田
實行全期施肥與重點期施肥相結合,重點施肥期在棉花生長中後期。常規灌溉棉田20%~40%氮肥作為基肥施用壹次,60%~80%作為追肥分3~5次施用。30% 的氮肥追肥用在初花期,20% 至 25% 的氮肥用在盛花期。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鉀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
2.3.2滴灌棉田
第二次澆水開始滴入肥料,蕾期逐漸加大施肥量,重施棉鈴蟲肥,盛花期開始施用鉀肥。氮肥 10%~20%做基肥,80%~90%做追肥,追肥分 7~10 次施入,現蕾期施入追肥總量的 20%~30%,花鈴期施入追肥總量的 70%~80%。磷肥70%至80%作基肥,20%至30%作追肥,現蕾期和盛花期施入。鉀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施用滴灌配方肥應註意養分分配比例,避免施用磷鉀含量過高的肥料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