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許多人都對如何理解公費醫療比較感興趣,但其實大多數人對如何理解公費醫療都不太了解,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壹、概念 公費醫療是指國家通過醫療衛生部門,向國家工作人員提供免費醫療及預防服務的制度,經費主要來源於各級財政。 二、公費醫療改革的背景及進程 公費醫療始於1952年,是國家通過衛生部門為國家工作人員提供免費醫療及預防服務的壹項社會保障制度,全部資金由財政負擔,個人無須付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確立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制度的弊端愈發明顯。壹組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 北京 市人均醫療衛生費用為4179.87元,平均個人負擔比例為26.2%,而2010年北京市公費醫療實際支出26.2億元,比2009年增長6.27%,以北京市享受公費醫療的22萬人數來計算,人均醫療費用超1.1萬元。 在公費醫療時代,承擔的病人越多意味著醫院虧損越嚴重。享受公費醫療的患者,住院部分費用超過包幹費後,由醫院承擔20%,財政負擔80%。以平谷區中醫院為例,該院醫保辦結算員邢小姐2005年開始接手公費醫療,當時醫院在公費醫療上虧損幾十萬,到了2008年,這壹數據上升到200多萬。 由於財政負擔過重,各地都對公費醫療先後出臺過壹些實施細則和約束浪費的機制。例如,北京市在2000年出臺((關於進壹步深化公費醫療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 ,提出按保障人數定額管理的辦法,以實現公費醫療開支總量控制,並制定了公費醫療享受人員醫療費用負擔標準:年度門診費小於等於3000元,職工個人負擔20%,超過3000元以上部分,個人負擔l0%;年度住院醫療支出小於等於1萬元,職工個人負擔10%,超過1萬元以上部分,個人負擔6%;退休人員個人負擔比例為在職職工的50%。 然而這些措施約束力並不強,並且由於公費醫療存在花費越高、個人承擔的費用比例越低的制度設計弊端,使得“小病大看”等現象非常普遍。壹些醫療單位在利益的驅動下,大量經銷貴重藥、進口藥,甚至經銷營養滋補品、非醫療用品;盲目進口和使用CT、核磁***振等高檔醫療設備。 這些體制性弊端加大了政府的財政負擔,也加劇公費醫療的改革。1998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城鎮職工 基本醫療保險 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3]44號),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城鎮職工 醫療保險 制度改革,所有用人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全部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此後,全國大部分地區根據文件精神,陸續取消了公務員公費醫療,對在職和退休公務員(離休人員除外)實行醫療保險。截至目前,內地31個省區市中,至少有24個已取消公費醫療,全部參加醫療保險,其他省份正在逐步取消公費醫療。 三、公費醫療的特點 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的特點都是醫療費用不用自己承擔,它們有兩個優點:其壹是有利於及時防治疾病和控制傳染病,從而消除傳染病流行的隱患,患者也沒有經濟壓力,有利於其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社會穩定。其二是具有較規範的組織性,“免費”有利於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健康活動的順利開展。但是,由於對公費醫療、勞保醫療享受者和醫療保健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衛生資源浪費嚴重,如果長期如此,國家和單位將不堪重負。因此,公費醫療制度和勞保醫療制度也尚需改善。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相關方面的知識,然而書面知識是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對於如何理解公費醫療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大家對此還有疑問的,可以到相關機構部門進行進壹步的咨詢和了解。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進行法律咨詢,祝您生活愉快!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五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 《中華人民***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八條 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