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Luckin Coffee董事長陸在微信朋友圈表示,“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如何,我都將承擔我應盡的責任。”
這家曾經的明星創業公司,壹只新創上市紀錄的新銳中概股,因為財務造假陷入輿論漩渦。監督、質疑、口水如暴風驟雨般向它襲來。與此同時,它正面臨著信任的崩潰,法律訴訟,和商業危機。
金融成為第壹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這壹切都始於兩個多月前渾水發布的做空報告,該報告聲稱Luckin Coffee的收入和利潤數據被大幅誇大。
根據做空報告,瑞幸的造假手法集中在以下幾點:
1.通過取餐碼、跳號等方式誇大店鋪訂單數量;
2.誇大商品銷售單價,實際單價遠低於瑞幸公布的價格,膨脹幅度為12.3%;
3.誇大每筆自制訂單的平均商品數量;
4.虛報分眾傳媒的廣告支出,虛增門店營業利潤。瑞幸在門店層面並沒有真正超過盈虧平衡點,實際虧損高達24.7%-28%。?
財務欺詐的指控最終得到了瑞幸特別委員會的證實,該委員會初步認定瑞幸虛增了22億元的銷售額。但是,具體的造假方法仍然是個謎。
這壹次,燃燒財經采訪了五位正在工作或離職的瑞幸員工。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瑞幸的另壹面。
店裏70%以上的訂單都是免費的,公司發郵件通知訂單會“跳”
劉飛樂金咖啡副經理
我於去年9月加入Luckin Coffee,在壹個北方城市的商店擔任助理經理。起初,商店訂單不跳過訂單。然後有壹天,公司發郵件通知大家,訂單編號規則要改了。比如之前的收條是1,2,3,改成了1,3,7。
當時覺得沒什麽問題,因為在餐飲行業還是很常見的。我以為可能是為了避免讓同行知道店鋪的真實銷量,也沒多想。
我們店裏有三個人,壹個經理,壹個副經理,壹個咖啡師。通常店裏有兩個人值班。顧客在網上下單,所以不需要收銀員。兩個人就夠了。
我們是購物中心。平日裏下單的基本都是寫字樓白領,周末購物的人更多。工作日外賣多,周末自助多。咖啡仍然賣得最多,其次是面包、鹿茶和小吃。
正常情況下,店內訂單量在100左右,但大部分是自由訂單。剛來的時候店裏90%的訂單都是免費的,現在大概有70%的訂單是免費的。該公司有各種補貼活動,如第壹杯免費,滿減,優惠券,導致許多用戶訂購免費咖啡。
在瑞幸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司和員工在壹起沒有家的感覺。我有壹個實習生,之前在星巴克工作過,他直接跟我說他覺得星巴克不錯,因為工作氛圍很愉悅,就像家人朋友壹樣,但是他來瑞幸是為了賺錢,僅此而已。
瑞幸確實比星巴克給錢多。副店長底薪3000,扣除各種績效費用,最後拿到3500左右。星巴克應該低壹點,但是星巴克的效益會更好。瑞幸沒有福利。
這家公司對員工很苛刻。比如店裏有差評是因為顧客對口味不滿意,和店的經營沒有關系,因為我們是按照公司制定的標準用機器沖咖啡的,但是公司還是會扣經理的工資。
店鋪基本沒閑著的時候,每天都要應付各種檢查。公司有質量管理部門。只要店鋪出現問題,這個月的業績肯定就沒了。但是,即使妳考了滿分,公司也不會給任何獎勵。
公司壹般會有壹些培訓,但都是很簡單的東西,沒有什麽實際用途,就是操作機器什麽的。我們的咖啡師也有壹個名字,叫“咖啡鑰匙匠”。因為咖啡機是傻子操作,不需要什麽技巧,按下按鈕就行。反正我感覺在瑞幸的店裏做過經理,出去也沒什麽核心競爭力,因為這些工作誰都能做。但是瑞幸的原料沒問題,咖啡豆也是國外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聽說瑞幸財務造假,我壹點都不意外。我們這些最底層的員工,也就是找個工作的地方,現在和大家壹起吃瓜。公司出了問題,跟我們沒關系。我不是主謀,更不是從犯,已經在打算離職跳槽了。對我們來說,哪裏都壹樣。
瑞幸早期不缺錢,只要看中壹塊地,就比市場價高20%。
宋代以前的Luckin咖啡店開發商。
2018加入,現在已經離職。最初在北京這個崗位有70多人,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出去跑跑步,到店裏報到。公司給我的印象是步子太大,錢太大手大腳,混日子的人多。
2018年瑞幸在北京的目標是新開350家店,可能是因為壓力大,任務重。我發現他們報的店很亂,上級也不嚴格。
每個人平均每兩天就可以選擇壹家店,也就是說每天有30家左右的店上報主管審核。主管壹天就這麽幹了,沒時間去實地看。
比如有人舉報某寫字樓壹樓男衛生間的壹個商鋪,只寫地址,不寫具體情況,主管通過了。通過後建站看現場,坑還在。物業說,妳把坑抹平,這個地方就是妳的了。就算女衛生間還在附近,建設也不會說什麽,因為他也有趕緊開店的任務。這是本年度十大笑話之壹。
再比如,我之前做過餐飲,知道某商場的租金是10元每平米,但是同事反映是16元每平米,多了近六成。這個商場人少,主管過了。
到了年底,開店任務完成了,也發了獎,但是兩個星期後,就出事了。
2018年底有媒體報道瑞幸開店到墻角。事件曝光後,部門負責人被調到建設部門,建設部門負責人上來了。
高速公路上的壹輛汽車突然剎車。
新主管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所有的店都換成好的。當時內部說房租換算下來壹杯咖啡的成本是13.5元。照此計算,大部分店鋪都沒有賺錢。首先,外賣肯定是虧的。壹套杯子、紙袋、茶碟的成本是3元多,再加上大半杯牛奶,壹杯咖啡賣7元,肯定是虧本的。我們內部算了壹下,壹家店每天至少要賣出220杯咖啡才能覆蓋租金成本。
瑞幸要求豐臺區和房山區開店。其實這些店壹天連50單都沒有。開發商怕瑞幸倒閉,主動買咖啡。
後來瑞幸開店的時候開始讓員工數人頭,但是大家都是裝的。沒有視頻,員工說多少人就多少人。
如果滿分是100,新主管進來後,工作標準瞬間從10提升到99,很多人跳槽,70人的團隊瞬間變成26人。
大家都走了,瑞幸從外地招了很多大學生。北京招了60人左右,沒有壹個是相關專業的。公司可能覺得學歷有用,但是這個工作的地點需要和開發商、物業協商。這些大學生根本不懂水電,最後90%都走了。
也就是那段時間(2018年底,2019年初),瑞幸開始節衣縮食:店鋪租金遲發約10天,員工工資遲發約5天;原來店面團隊很豪華,壹個咖啡師,後期只有壹個店長,其余全是大學生。
我慢慢發現了壹個問題。新收費派的人開始舉報各種拿回扣的店。比如,報主說“本店20萬元轉讓費”或者“需要654.38+萬電力增容費”,收費直接說“交”;我看過故宮博物院的合同,654.38+0.8萬,外加36萬介紹費。這些都是給自己要錢的名目,從最初的暗箱操作到後來明目張膽的舉報。
瑞幸早期,還不差錢。只要看壹塊地,公司要多少錢,比市場高20%的溢價;當時有個新店,交了3、5個月的租金2,主管突然不開了。最後只要壹個月房租回來,錢就扔了。
瑞幸下遊的供應商也特別賺錢。當時有人來找我說:“Luckin咖啡塑料封貼,妳要是把這個項目拿下來,我壹年給妳20萬。”
幹了壹年,覺得這個公司要完蛋了,就走了。
為了達到公司的考核標準,只能強迫員工作弊。
Ella Luckin Coffee是壹名兼職咖啡師
瑞幸曝光造假後,公司召開緊急內部會議穩定軍心,但對事件本身沒有任何說明。店員只負責傳達“壹切正常”這幾個字。
第二天顧客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店家直接斷單。本來疫情期間壹天只有20多單,壹年前平均五六十單。那天我加店長和兩個人做了170多單。
這幾個榜單第壹免費咖啡差不多有1/3,想賺錢都不可能。那些在那天通常不喝咖啡的人也會來得到壹杯免費的咖啡。如果他們有優惠券,就會壹個壹個的下單,兩個壹個的下單,三個壹個的下單。壹天的材料根本做不了那麽多事,感覺像還債。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不知道會持續多久。
Luckin Coffee壹個地區的門店數量將保持在三家左右,包括六七名輪班工作的兼職員工。其實工作量也不小。
基本上公司為了留住全職員工,會在幾個月內把全職店員提升到副店長的位置。兼職很隨意。兼職成為固定工作後,仍然會按小時收費。沒有業績提成,只會增加壹點點時薪,從原來的20元/小時增加到30元/小時。
疫情期間,很多門店關門,有200多名經理和副經理閑在家裏。這些人沒有離職,但是沒有拿到工資。每個人都處於非常尷尬的狀態。員工想走,怕找不到工作,公司想開除人。在這壹點上,他們害怕並發癥。
其實公司挺亂的,因為壹個店的差評率直接關系到區域經理的業績,所以他的權限很大,基本上想讓誰走就讓誰走。比如某店的助理經理,因為垃圾桶的蓋子沒有及時蓋好,直接從助理經理降為員工。
很多時候,為了達到考核要求,員工會不得不做出壹些“假”的動作。
比如瑞幸,對庫存的控制非常嚴格。如果壹天消耗的杯子和咖啡豆與系統相差太大,只要壹提交數據,地區經理就會在半小時內找到。
因為系統會自己預測,比如壹杯拿鐵的奶量是250ml,系統的奶量是10L,制作拿鐵的時候會自動扣除這壹杯的奶量。但是,咖啡機是要調試的。這時候店長為了讓奶量和系統匹配,會把拿鐵的奶量調整到240ml,所以奶量會多壹些,所以會弄虛作假庫存數量,這樣弄虛作假只是怕“找上頭的麻煩”。
公司對飲料的生產時間也有嚴格的限制。從接單到掃碼發貨需要兩分鐘,其實時間很緊。如果單筆訂單累積,店長會要求單筆訂單在來了之後20秒內完成,以符合公司規定,但實際上咖啡並沒有完成,送貨員來了也只能等待。
同時,店內浪費也很嚴重。比如做壹杯復合果汁,有的原料只需要10ml,但壹罐原料有1L,開了兩天就過期了,全部倒掉,但兩天內可能只賣出壹兩杯。
最初,制作壹杯咖啡的標準是固定的。在實際操作中,顧客經常會提出要求,比如少加糖或者多加奶,但公司不允許這樣做。如果我們聽客戶的,我們只會被迫犯錯。如果後期公司發現庫存不壹致,會把責任推到員工身上,扣績效。
另外,每天從開業到關門,從數據盤點到清洗,都特別註重精細度。結果公司曝光了數據造假,員工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會裝作沒事,覺得違背良心。
發現銷售數據對外出售,但很難查出是誰。
科科?Luckin Coffee員工
當天公司曝光財務造假後,微博熱搜排名第三,全體員工壹定會關註。雖然對我們業務沒有影響,但是上下遊供應商這幾天都在熱議,我們內部員工也會私下單獨討論。但我不能透露任何內部信息。此事最終解釋以公司官方口徑為準。
劉健以前是總部的副總,後來成了首席運營官。他管理的部門負責所有與收入和支出有關的業務。理論上講,負責廣告業務的市場部和負責數據的運營部與他無關,但實際上他也有壹定的控制權。如果開新店,還需要經過劉健管理部的審批。
關於渾水做空的報道,我認為關於跳單的指控不可信。據我所知,證據並不能證明公司在這方面有所作為。Luckin Coffee收據上的單個數字是隨機的,小票數字並不代表售出杯子的實際數量。很多人會壹單買很多杯。
泗水報道中抓取的微信群確實是我們內部群,技術人員會通知店長調整訂單號。但是給的單號是沒有規律的,每個店都不壹樣。比如壹家店,早上第壹杯的訂單號是200,中午本來是400,但可能會調回來200。
我們的消費模式與星巴克不同。星巴克的模式是前臺點餐,所以他們的小票號會有實際購買產品的金額和開發票的信息。但瑞幸是在APP下單的,實際金額只是在用戶的APP上有所體現。小票只顯示了餐號和購買的產品信息,沒有涉及金額。當天的實際銷量、自發貨、發貨比例都會在系統OA中體現出來。
之所以采取這種跳單的方式,是因為從2019開始,壹直有人通過統計訂單和詢問店員的方式來調查我們。其實從2018開始就有競爭對手在調查瑞幸,他們也用了類似的計單方法,但是應該沒有攝像頭。
去年渾水調查的時候,我們確實發現很有可能是壹些店長私自對外出售數據。但這也是行業潛規則。雖然公司會嚴查,但很難查出是誰賣的。因為在運營部內部,銷售數據都是公開的,店長、運營經理、運營部主管、總部運營部都可以實時查到這些數據。他們每天都會根據銷售數據調整產品分配比例。
瑞幸的運營部門是分區域的。每個城市分為20個左右的區域,每個區域會配備壹名區域運營經理。每個區域運營經理管理10-15家門店,每個區域會有專屬的微信群,每天會在群裏上報每個門店的銷售數據。運營部總監級以上領導可以看到所有區域的銷量,區域經理只能看到自己運營區域的量,店長只能看到自己門店的量。
實際上整個運營部門只負責統計訂單量和客戶投訴量。店長的業績只和這兩個掛鉤。瑞幸的大部分用戶都是通過充值優惠券來消費,只有總部能看到現金流。店長沒有權限,所以店鋪無法計算現金流。目前每個店的要求都是盡量賣出400多杯。
事發後甲方提出質疑,我擔心開店會受影響。
張琳·盧金咖啡店發展經理
2018入職,目前還在工作。目前我們團隊有30多人,團隊成員數量高峰時可以翻倍。
剛入職的時候,瑞幸在瘋狂開店,後來逐漸壓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部門換了三個領導,2018年底壹個,2019年底壹個,每個領導的情況都不壹樣。
比如2018,開店條件比較寬松,在國茂或者望京開店很容易。但在領導層變動後,2019年,公司開始考慮更多,變得更嚴格,比如不選擇更貴的店鋪,選擇更謹慎的區域。
我們的領導人基本上都來自中國。其實幾個領導都差不多。畢竟,他們自己也來到了壹個新的領域。他們在國內是有框架的,成立壹個新公司會很快,但是進入壹個新的領域後,很多東西都要從零開始學,會有壹些前期的摸索過程。
目前在北京有400家左右的門店,基本飽和。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所以現在我們的工作主要是推廣“即購即用”和“物超所值”,還沒有具體的KPI。
有些店會後就關門了,北京關門的大概有幾十家。比如壹些只做外賣的店,價格太貴。如果他們只做外賣,沒有自送和內送食品,成本太高,就會把店搬到商場壹樓等地方,可以外賣,也可以自己取。我們的工作之壹就是盯著瑞幸App的數據。如果寫字樓裏有特別高的外賣訂單,我們可以把店開在那棟樓裏。
目前北京的外賣店基本都停了。主營業務是外賣加店內食品或者自助店。目前自助商店應該占到90%以上。自助店壹般只有壹個吧臺,面積大概在30-40平米,成本相對較低。
今年年初,看了泗水的報道,當時就想,壹單可能不止壹個商品,中間可能會有誤差。另外,瑞幸的形象壹直突飛猛進,沒想到這麽差。這次出事後,公司只是發了壹封群發郵件說公司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調查此事,並沒有開會安排此事的後續。我估計節後公司可能會為這些事情開會。
看到這個新聞後,我們私下討論壹下。目前已經受到了甲方部分開發商的質疑,估計會對我們的開店或者機器安裝產生壹些影響,但是現在因為放假,還看不出會有多大影響。在此之前,瑞幸的咖啡機安裝效果還可以。上個月,北京安裝了超過65,438+000臺機器,因為與市場上其他品牌的機器相比,它相對便宜。
我覺得瑞幸的公司發展太快,缺少壹些時間積累。比如開店,要花時間養,因為開店壹定時間後,才能更加了解店鋪的各方面數據,慢慢挖掘利潤。但如果不快點開,就不符合公司的標準。今年之前開店的KPI還是挺重的。
個人認為造假對基層的影響不是特別大,關鍵在於公司董事會。目前公司沒有更多的發展。我打算假期後再觀望。目前還沒有離職的想法,但是現在會比較擔心公司未來的發展。
?本文來自燃財經(ID:rancaijing),作者|李明金亞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