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記憶:感冒發燒時,父母常會帶著妳到衛生院,讓醫生給打個屁股針,感覺特別痛。打的這種藥水就是青黴素。可是現在,在許多基層衛生院,巳經很難見到青黴素的身影了。為什麽現在醫院看病消炎藥都不用青黴素了?這是什麽原因呢?
曾拯救過上千萬人性命的青黴素
由於青黴素的廣泛使用,許多細菌產生了耐藥性,其次,青黴素的抗菌譜較窄,對於特殊部位的感染及特殊病原體的感染效果不佳此外,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早期青黴素化學結構原始,制備技術粗糙,應用於臨床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壹些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甚至是致命的。這些問題都極大地限制了青黴素的應用。
青黴素(又叫盤尼西林)由於制作工藝,以及在溶液中不穩定,極容易引起過敏,同時抗菌譜廣,對特定細菌針對性不強,因而在有替代的藥物時,不首選青黴素。藥物也不斷推陳出新。自1942年青黴素被第壹次發現以來,不斷有新的青黴素類抗菌藥物制劑被研發出來,比如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新的藥物具有針對性強,不良反應少、腎毒性小,細菌耐藥可以得到解決等優點,而被使用於臨床。
為何如今卻在醫院銷聲匿跡?
青黴素使用前要進行皮膚試驗,甚至口服青黴素類藥物也要進行,青黴素皮試酸爽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感受過,所以臨床上有些患者拒絕使用青黴素,還有些患者青黴素皮試陽性,加之現在臨床上可選擇的抗菌藥物有很多,有些是不需要做皮試的,所以醫生為了患者方便,減輕患著做皮試的痛苦,也會放棄選擇青黴素,其實真正對青黴素過敏的人只有10%-15%,青黴素過敏也不是青黴素本身過敏,而是青黴素降解所產生的雜質過敏,皮試假陽性的患者也有很多,假陽性就是患者不是真的過敏,而是很多外界因素導致了皮試陽性,所以為了更加規範的進行青黴素皮試,避免假陽性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