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白茅根,在增強利水消腫的同時,還有壹定的涼血通淋之功。可用於水腫、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淋閉尿血等證。
配瓜蒂,酸苦湧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護中保胃氣,使快吐不傷正。可用於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滯上脘麗瀉利不能及者。
配鯉魚, 《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
配雞子白 《藥性論》:“末與雞子白調塗熱毒癰腫。”
配麻黃, 二藥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熱利濕而消腫,並能解毒,麻黃宣暢肺氣下達膀胱麗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濕,清熱功效。
配商陸,赤小豆清熱利水,商陸排泄水濕,相配有逐水除脹作用,常用於水腫脹滿等癥。
方劑制劑
赤小豆湯(《聖濟總錄》) :本品、桑根白皮、紫蘇莖葉。本方用治腳氣氣喘,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 :麻黃、連翹、本品、杏仁、大棗、生梓白皮、生姜、甘草。本方用治傷寒瘀熱在裏,身黃者。”
赤小豆散(《聖惠方》) :本品、丁香、黍米、瓜蒂、熏陸香、青布、麝香。本方用治急黃身如金色者。
赤豆薏苡湯(《瘍科捷徑》) :本品、薏苡仁、防己、甘草。本方用治濕熱氣滯瘀凝所致大小腸癰。
消疹湯(《本草綱目》):本品、荊芥穗。本方用治風瘙癮疹。
治消散(《備急千金要方》) :本品、人參、甘草、瞿麥、當歸、豬苓、黃芩、白蘞、黃芪、薏苡仁、防風、升麻。本方用治癰疽瘡毒。
赤小豆當歸散(《金匱要略》) :本品、當歸。本方用治濕熱蘊毒,積於腸中,形成癰膿。癥見肌表熱不甚,微煩,欲臥,汗出,目四眥黑,能進食,脈數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後便。
赤小豆散(《證治準繩·瘍醫》 :本品、薏苡仁、甘草。本方用治胃痛初起,中脘隱痛微腫,寒熱如瘧,身皮甲錯,無咳嗽,咯吐膿血,脈洪數者。
赤苓散(《幹金翼方》) :本品、茯苓、玉竹、雄黃、甜瓜蒂、炙甘草。本方用治黑疸,皮膚、大便皆黑者。
鐵箍散(《北京中成藥規範》 北京市藥品標準 1980年) :芙蓉葉、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白及、赤小豆、五倍子。劑型:散劑,每袋1克,用法:外用,蜂蜜適量,調敷患處。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各種癰腫瘡癤早期,紅腫堅硬瘀痛,及未潰乳瘡,焮熱瘀痛,若已成膿可使其破潰。
赤小豆副作用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凡藥三分毒!無論是什麽藥都有它的副作用,赤小豆亦不例外。雖然赤小豆有減肥的作用,但久食赤小豆則令人黑瘦結燥,嚴重時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吸收。還有就是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內食用赤小豆的話,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後遺癥。
和合宜忌
消瘦人不宜服。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蛇咬傷者,忌食百日。 鯉魚與紅豆同煮,兩者均能利水消腫,在用於治療腎炎水腫的時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為利水功能太強,正常人應避免同時食用二者,盡量隔幾個小時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體質不同而異。
本品有兩種,應註意區別。正品種臍為白色,狀呈窄長線形,另壹種是壹種植物的種子,叫“相思子”,種臍及附近呈黑色,下半部為朱紅色或赤褐色,有毒,不入藥,兩者必須分清,不可混淆。 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食療本草》:“久食瘦人。”《隨息居飲譜》:“蛇咬者百日內忌之。”
適宜人群
適宜各類型水腫之人,包括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等,如能配合烏魚、鯉魚或黃母雞同食,消腫力更好;適宜產後缺奶和產後浮腫,可單用赤小豆煎湯喝或煮粥食;適宜肥胖癥之人食用;
赤小豆食物相克
鯉魚與紅豆同煮,兩者均能利水消腫,在用於治療腎炎水腫的時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為利水功能太強,正常人應避免同時食用二者,盡量隔幾個小時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體質不同而異。
宜:
赤小豆 南瓜
南瓜是低熱量的特效食物,經常食有健膚潤膚,防止皮膚粗糙,減肥的功效,赤小豆也有利尿,消腫,減肥的功效。南瓜和赤小豆搭配,有壹定的健美,潤膚作用,還對感冒,胃疼,咽喉痛,百日咳和癌癥有較好療效。
忌:
赤小豆 羊肝
赤小豆性味甘,鹹而冷,能消腫、利水,利小便,解熱毒,通乳汁:羊肚性溫,味甘,具有益胃健脾,補虛祛損,澀汗止尿,增進食欲之作用。兩者的性味和作用皆有所背,因此不宜壹起吃。
赤小豆 羊肉
羊肉性大熱,有補虛益氣的作用,而赤小豆偏涼性,易使羊肉的溫補作用降低,兩者功能反之,因此不宜搭配壹起吃。
赤小豆 鹽
赤小豆不但是種糧食,還有壹定的藥物作用,能增進心臟功能,並且有利尿消腫的作用。然而赤小豆制品只能夠做甜食,假如加上鹽,其藥物效用則會減半。
赤小豆 鯉魚
赤小豆性味甘酸成冷,消水腫利小便,而鯉魚亦能消腫、利水。兩者同煮:利水作用更強。食療方鯉魚赤小豆湯主要針對患者來說,正常人不可以服用。
孕婦可以吃紅小豆嗎
孕婦可以吃赤小豆,但要註意不要過量。
赤小豆和紅豆的區別
紅豆與赤小豆是有區別的。赤豆也叫“紅小豆”都不是“紅豆”。
提醒:
應該註意與亦有“紅豆”別名的“相思豆”相區別,後者產於廣東,外形特征為半粒紅半粒黑,吃後易中毒。赤小豆與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紅豆”之別名。 相思子產於廣東,外形特征是半粒紅半粒黑,過去曾有誤把相思子當做赤小豆服用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食用千萬不可混淆。
紅豆與赤小豆的區別之壹
紅豆, 個頭稍大,呈圓柱狀,表面為暗棕紅色,就是常用來做豆沙的豆子, 有祛濕作用。赤小豆, 個頭較小,呈細長形 有紅有黑, 紅如朱,黑如漆, 有毒。 有壹副重要叫做瓜蒂散, 裏面就是利用赤小豆的毒性來催吐的。
紅豆與赤小豆的區別之二
赤小豆是壹種可食的模樣似黃豆的紅色豆類食物。切忌與紅豆相混。赤小豆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鈣、鐵等營養成分,有消脂減肥的功能。著名的藥膳赤小豆鯉魚湯,就使人在品嘗美味佳肴中收到利尿消腫、減肥健美的效果。紅豆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等功能,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等癥。將紅豆和鯉魚煮湯食用,對水腫、腳氣、小便困難等起食療作用,還能治療肝硬化、肝腹水,補體虛;紅豆與冬瓜同煮後的湯汁是解全身水腫的食療佳品;紅豆與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療腹瀉。另外,紅豆還可與中藥同用,如紅豆配以連翹和當歸煎湯,可治療肝膿腫等。
紅豆與赤小豆的區別之三
赤小豆是細長的,稍扁。煮完之後,紅豆會變軟,但是赤小豆即便泡過之後再煮,也煮不爛,吃著比較硬。赤小豆性質平和、味甘、酸,是壹種營養豐富的小幹豆。在每100克的赤小豆中,含蛋白質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纖維4.6克,鈣67毫克,鐵5.2毫克,還有磷,維生素B1、B2、煙酸以及皂草甙等營養物質。由於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質,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腫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內臟疲勞,對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特別有益。此豆還有“久食瘦人”的說法,對老年性肥胖癥,有壹定的減肥效用。
紅豆與赤小豆的區別之四
赤小豆做粥、做餡、做小吃皆宜。用赤小豆、粳米煮粥,不但利水消腫,而且可以健脾胃。而赤小豆冬瓜糖水,則是壹道小朋友的健康甜湯,有驅暑健脾的功效。
赤小豆質地堅硬,難於煮爛,如果要與粳米同煲,則應該先把赤小豆煮爛後,才加入粳米。另外,赤小豆適合用適量的糖調味,但不宜放鹽,否則不利水分的排出。 向幾名中醫師查詢,他們說,赤小豆與紅豆盡管長相不同種屬卻相同,同屬豆科植物,性質和營養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強些,所以中醫入藥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只供壹般食用。
赤小豆的做法大全
赤豆玉米薏仁粥
原料:玉米須50克,赤豆15克,薏苡仁30克。
做法:
(1)將玉米須加水適量先煎10分鐘。
(2)赤小豆、薏苡仁洗凈入鍋,用旺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熬成稀粥。溫服,每日1次。
功效:適用於治療陽虛水泛見體型胖大、倦怠、苔白膩。
赤小豆煲排骨
材料:赤小豆100g、排骨300g、食鹽、清水
做法:將赤小豆和排骨分別洗凈;置入沙鍋中,註入清水,旺火、燒滾,約40分鐘後,改文火再熬約2小時,至赤小豆起沙,排骨酥軟為止;放入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生津液,利小便,去濕氣,還可以用赤小豆煲粥。健脾去濕采用淮山、扁豆也不錯。清熱利濕用薏米、土茯苓,薏米煲排骨,或新鮮土茯苓煲龜或蛇。回南天濕氣重時容易風濕骨痛,吃點葛根對身痛、頭痛也有輔助作用。
赤小豆無花果湯
材料:無花果200克,赤小豆150克,黑花生150克,黑玉米2棵,清水1500克。
做法:
(1)赤小豆、黑花生沖洗壹下,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
(2)加入黑玉米,加滿約1500克的水,大鍋煮開。
(3)轉小火煮40~50分鐘,赤小豆煮開裂,其他的材料就全熟了。
(4)加入無花果,大火煮10分鐘。
(5)湯可以直接喝,也可以降溫到80度時,加1勺蜂蜜來喝。
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赤小豆約90克,鯽魚
做法:
(1)赤小豆用清水浸泡1夜充分泡發漲開;
(2)鯽魚除去魚鱗、魚鰓和內臟,刮去魚肚壁上的黑膜,沖洗幹凈後晾幹魚身表面;
(3)蒜頭剝去外皮,陳皮用清水泡軟,刮去白膜切成絲;
(4)鍋燒熱後倒入油,6成熱後下姜片和鯽魚[1];
上壹頁 全文完(*** 18249 字) 展開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