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議很好,很到位。”趙萬邦告訴《中國建築材料報》記者,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了加強廢舊物品集中回收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啤酒瓶。王建偉代表的提案側重於玻璃的兩個重要特性:安全性和可回收性。在中國日用玻璃協會理事長孟淩燕看來,這個支持玻璃包裝材料的提案,似乎遇到了知音。
汪建偉:我身邊被感覺到的東西。
在安徽代表團駐地,《中國建材報》記者見到了王建偉代表。“因為在農村,廢棄的陶瓷包裝材料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我。村民都認為陶瓷包裝和器皿浪費資源,汙染環境。”王建偉告訴記者,近年來他發現高端白酒的包裝多為三層,而低端白酒的包裝為1~2層。無論是中、高、低端白酒,第壹層包裝使用的材料多為玻璃、陶瓷制品,其中玻璃制品占60%以上,陶瓷、金屬等其他包裝材料占40%。按照2005年我國白酒年銷售量2012788千升計算,按照0.5升為壹個包裝單位計算,我國每年產生白酒陶瓷包裝廢棄物約102億件。在他看來,陶瓷包裝材料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因為回收陶瓷包裝材料沒有經濟效益,農村沒人來回收陶瓷,這些陶瓷包裝只能長期堆在村民家裏。日積月累,不得不丟棄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形成難以處理的農村垃圾;其次,陶瓷是由粘土燒制而成,粘土是不可再生資源。陶瓷包裝的大規模制造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用其他可回收材料代替會更好。第三,陶瓷材料很難處理。如果要集中掩埋或處理這些垃圾,需要政府給予補貼,並聘請專人回收,浪費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
“考慮到這些方面,我覺得大規模使用玻璃作為酒的外包裝比較好。因為玻璃容易回收再加工,做成其他產品,所以有壹定的經濟效益。”王建偉告訴《中國建材報》記者,由於玻璃的化學成分穩定,可以回收利用,可以有效節約資源消耗。他建議,盡快制定白酒行業包裝國家標準,規範白酒行業包裝,倡導玻璃容器作為白酒的第壹包裝容器。
孟玲燕: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是玻璃。
“玻璃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食品包裝材料,可以為人類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提供最好的保障。”孟淩燕作為中國日用玻璃協會理事長,壹直用“世界上最美的玻璃”向大眾傳遞日用玻璃的優勢。
孟淩燕說,玻璃的基本原料是石英砂,現代科技完全可以考證清楚。石英砂又稱二氧化矽,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原料之壹(第壹是空氣,第二是水,第三是石英砂)。它在性質上非常穩定,不與酸反應,如硫酸、鹽酸和乙酸。不與強堿和弱堿反應,如氫氧化鈣和氨水;不要與強堿的稀溶液反應,如氫氧化鈉;不與鹽反應,如氯化鈉、硫酸銅、硝酸鉀、重鉻酸鉀、高錳酸鉀、乙酸鈉、碳酸鈉、草酸鈉等。
“玻璃制品可以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情況下無限循環使用,這是玻璃制品非常重要的屬性。”孟淩燕說,目前,隨著人工、回收、加工成本的增加,玻璃廠收購碎玻璃的價格已經與原材料價格趨同甚至超過原材料價格,大大削弱了玻璃廠收購和使用碎玻璃的意願。同時,由於我國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不健全,相關政策不配套完善,極大抑制了碎玻璃的回收再利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第壹,提高和鼓勵。二是對廢碎玻璃處理廠集中建設給予資金支持;第三,根據玻璃廠收購碎玻璃的數量,進行相應的稅收減免,充分利用玻璃這種良好的可回收資源。
目前歐洲壹些發達國家的玻璃回收率可以達到85%,而中國只有30%?40%,回收率確實有待提高。此外,歐洲國家也將人均年消費玻璃制品的價值作為考核國家健康、幸福和環保的重要參數。國際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量為50公斤,而我國僅為10公斤。“孟淩燕認為,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環保,中國玻璃制品的消費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