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監控器和電子鎖放在不同的地方。如果通信線和供電線分開,勢必增加電纜芯數,增加安全隱患。本文提到的線路復用技術,只使用壹根雙芯電纜實現供電和信息傳輸。
在發送端,電子鎖通過脈沖變壓器T將調制後的數據信號升壓後發送出去;在接收端,脈沖變壓器T將接收到的數據信號降低電壓後送至解調器,以減少載波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為了減少通信與電源的相互幹擾,扼流圈L和耦合電容C的選擇要綜合考慮。
設載波頻率fo=400kHz,L=33.7μH,保證大部分信號能量傳輸到接收端。C1=0.047微法.
二、當前的監控技術
為了防止由於某種原因流經電磁線圈的電流過大,導致人為破壞通信線路和電磁執行器燒毀電磁線圈,在智能密碼鎖的設計中采用了電流監測技術。
第三,數據通信和預處理技術
智能監控器接收鎖發送的狀態信息(包括鎖的打開和關閉、第壹次密碼錯誤、第二次密碼錯誤、第三次密碼錯誤等。)和流經電磁執行器線圈的電流值,並讀取此時通信線路的電源電流值,兩者組合形成壹個數據塊,其中運行狀態占1字節,電源電流占2字節,線圈電流占2字節。
智能監控器在與電子鎖通信的過程中始終處於接收狀態。為了提高通信可靠性,通信協議采用重復傳輸的方式,電子鎖每組數據重復發送五次。智能監控器接收到這組數據後,采用大數解碼法進行糾錯,保證了數據接收的準確性。
另外,為了節省內存,對接收到的數據要采取預處理技術,即每接收到壹個數據後,先與設定的閾值進行比較,如果大於閾值,則發出超限報警;如果小於閾值,則將該數據與當天收到的類似數據進行比較,保留較大的壹個。這樣每天存儲的數據是同類中最大的。
擴展數據
指紋是手指末端前部皮膚上凹凸不平產生的紋路。指紋雖然只是人體皮膚的壹小部分,但卻包含了很多信息。指紋特征可以分為兩類:整體特征和局部特征。
壹般特征是指人眼可以直接觀察到的那些特征,包括基本紋理圖案、圖案區域、核心點、三角點、圖案線和紋理線。基本紋理圖案為環形、弓形和螺旋形。
局部特征是指紋上節點的特征,這些具有壹定特征的節點稱為特征點。兩個指紋往往具有相同的總體特征,但它們的局部特征——特征點——不可能完全相同。指紋上的特征點是指紋線上的端點、分叉點和轉折點。
指紋識別技術通常利用指紋的壹般特征,如條紋、三角點等進行分類,然後利用局部特征,如位置、方向等來識別用戶。
通常首先從獲得的指紋圖像中找到“細節點”,然後根據細節點的特征建立用戶活體指紋的數字表示——指紋特征數據(單向轉換,可以從指紋圖像轉換到特征數據,但不能從特征數據轉換到指紋圖像)。
因為兩個不同的指紋不會產生相同的特征數據,所以采集的指紋圖像特征數據和存儲在數據庫中的指紋特征數據之間的相似度是通過模式匹配來計算的。
最後得到兩個指紋的匹配結果,根據匹配結果識別用戶身份。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不壹樣,即使是同壹個人的十個手指之間,也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可以用指紋來進行身份識別。
百度百科-智能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