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前兩種是輸液用藥,地佐肽栓劑是外用藥,經陰道給藥。
磷黴素
藥理作用:
藥效學
磷黴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早期合成,其分子結構與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可競爭同壹種轉移酶,使細菌細胞壁合成受阻而導致細菌死亡。本品對敏感菌作用後,電鏡觀察發現細菌形態有明顯變化,中膈細胞壁增厚,彎曲不規則,細胞壁變薄或消失。
藥代動力學
口服磷黴素鈣約30%~40%可從胃腸道吸收。正常人口服本品 0.5、1.0 和 2.0 克後 2-4 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峰值血藥濃度分別為 3.5、5.3 和 7.0 μg/ml,其吸收不受食物影響。磷黴素鈣 0.5g 口服每 6 小時穩態血藥濃度可達 6~8μg/ml.肌註磷黴素鈉 1 小時後達血藥濃度峰值,肌註 0.5和1g分別為17和28μg/ml,每6小時肌註1g的穩態血藥濃度為30~40μg/ml.靜註磷黴素鈉0.5和1g的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28和46μg/ml,靜註磷黴素鈉0.5和1g的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28和46μg/ml。46 微克/毫升,1 小時後下降約 50%。每 6 小時靜註 0.5g,穩態血藥濃度為 36μg/ml。靜滴4g,半小時內滴完,藥峰濃度可達195μg/ml,24小時靜滴12g,穩態血藥濃度可達60μg/ml左右。磷黴素分子量小,不與血漿蛋白結合,T1/2為1.5~2小時,腎功能減退時略有延長,但對血藥濃度無明顯影響。磷黴素吸收後廣泛分布於組織和體液中,表觀分布容積為 22 升/千克,在組織中的濃度以腎臟最高,其次是心、肺和肝臟。胎兒循環、膽汁、母乳、骨髓和膿液中的濃度分別為母體血藥濃度或血液濃度的 70-98%、20%、7%、7-28% 和 l1%。本品還可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在炎癥時可達到血藥濃度的 50%以上。磷黴素還可進入胸腔、腹腔、支氣管分泌物和眼房水。口服磷黴素鈣後,約 l/3 會在 24 小時內從尿液中排出,l/3 會在 72 小時內從糞便中排出。靜脈註射或肌肉註射磷黴素鈉後,約 90% 會在 24 小時內從尿液中排出。血液透析後約有 70-80% 的藥物被排出,術後需追加全劑量。
【藥理作用】本品抗菌譜廣,對葡萄球菌屬、大腸埃希菌屬、沙雷氏菌屬和誌賀氏菌屬有較高的抗菌活性,對綠膿桿菌屬、曲黴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屬、肺炎肺孢子菌屬、鏈球菌屬以及部分厭氧菌也有壹定的抗菌作用,但均較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差。細菌在本品與其他抗生素之間不會產生交叉耐藥性。
磷黴素在體內的作用強於體外。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早期合成,導致細菌死亡。
藥代動力學
口服磷黴素鈣後,約 30% 至 40% 的給藥劑量可從胃腸道吸收。正常人口服 0.5g、1g 和 2g 後,達峰時間為 2~4h,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 3.5mg/L、5.3mg/L 和 7.0mg/L,且吸收不受食物影響。肌內註射磷黴素鈉鹽後 1h 達到血藥峰濃度是口服等量的 3~5 倍。
本品不與血漿蛋白結合,半衰期為1.5~2.0h。
本品進入人體後在組織中分布廣泛,在腎組織中濃度最高,其次是心、肺和肝組織,在胎兒循環、膽汁、乳汁、骨髓、膿液、腦、眼房水和支氣管分泌物中也有相當的濃度;本品還可作為血液中存在磷黴素時的解毒劑。本品還能穿過血腦屏障,在炎癥期間腦脊液中的濃度可達同期血液濃度的 50%以上。口服後約有 1/3 的本品隨尿液和糞便排出,肌肉註射或靜脈註射後 24 小時內 90% 的本品隨尿液排出。血液透析可清除 70% ~ 80% 的藥物,因此建議在血液透析後追加足量劑量。
適應癥:
復方黴素鈣口服液適用於敏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大腸沙雷氏菌、誌賀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肺炎雙球菌、肺炎桿菌等)引起的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尿路感染和腸道感染(包括菌痢等)。註射用磷黴素鈉的適應癥為敏感細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敗血癥、腹膜炎、腦膜炎、骨髓炎等。需要的劑量較大,通常需要與其他抗生素如β-內酰胺類或氨基糖苷類聯合使用。磷黴素還可與萬古黴素和其他藥物聯合用於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
口服磷黴素鈣鹽適用於敏感細菌引起的輕度至中度感染,如皮膚軟組織感染、尿路感染和腸道感染。靜脈註射可用於較嚴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腹膜炎、敗血癥和骨髓炎,嚴重病例建議與β-內酰胺類藥物或氨基糖苷類藥物合用。
用法與用量:
1.磷黴素鈣口服成人每日2-4g(以磷黴素酸計,下同);兒童每日50-100mg/kg按體重分3-4次服用。
2.磷黴素鈉肌註成人每日2-8g;小兒每日按體重50-200mg/kg,分3-4次肌註。
3.磷黴素鈉靜脈註射或靜脈滴註成人每日4-12g,嚴重感染可增至16g;小兒每日按體重100-300mg/kg,分3-4次服用。
【制劑與規格】磷黴素鈣膠囊(1)0.25g(25萬單位)(2)0.5g(50萬單位)
註射用磷黴素鈉(1)0.5g(50萬單位)(2)1g/瓶(100萬單位);4g/瓶。
復方黴素鈣,口服,用於尿路感染和輕度感染,成人每日2-4g,分3-4次服用;兒童每日50-100mg/kg,分3-4次服用。磷黴素鈉,靜註或滴註,用於中、重度全身感染,成人每日4-12g,重癥每日16g,兒童每日100-300mg/kg,均分2-4次給藥。
【用法用量】復方黴素鈣鹽口服,成人每日2-4g,兒童每日50-100mg/kg,均分2-4次給藥。心肌註射局部疼痛較突出。目前已基本不用。靜脈滴註磷黴素鈉鹽,成人每天8~16g,兒童每天200~300mg/kg,使用前用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溶解,分2~3次靜脈滴註。磷黴素的體外抗菌活性受培養基中葡萄糖和磷酸鹽的影響而減弱,加入少量 6-磷酸葡萄糖(G-6-P)可增強其抗菌活性。當靜脈註射液的 pH 值為 7.6 時,本品更穩定。
【劑型與規格】復方黴素鈣膠囊:0.125g/粒。復方黴素鈉粉針劑:1克/瓶。
禁忌與註意事項:
孕婦慎用。磷黴素鈉含鈉約25%,心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等患者慎用。
給藥說明:
復方黴素在體外實驗中對二磷酸腺苷(ADP)介導的血漿血小板凝集有抑制作用,劑量增加時抑制作用更強,但在臨床應用中尚未見因應用本品而引起出血的報道。
復方黴素鈣膠囊為口服,因僅部分吸收,血藥濃度低,故僅適用於輕度感染,如尿路和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
用量較大時宜在治療過程中測肝功能1~2次;
肌註磷黴素鈉因疼痛較劇烈,常需加用局部麻醉藥,臨床上壹般不適用肌註藥物。
不良反應:
約有10%~17%的病例可出現不良反應,主要為輕度胃腸道反應,如惡心、胃腸功能減退、中上腹不適、大便稀溏或輕度腹瀉等,壹般不影響繼續用藥。偶見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等,腎臟、血液系統等無毒性反應。肌註磷黴素鈉時局部疼痛較劇烈。
不良反應壹般較輕。可能引起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過敏性皮疹。轉氨酶升高。肌肉註射時局部疼痛和發硬。靜脈註射可能出現血栓性靜脈炎、心悸。
本品使用安全,肝腎功能低下者無需調整劑量。口服可有惡心、反胃、中上腹不適或稀便、輕度腹瀉等輕度胃腸道反應,壹般不影響治療。偶見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或周期性轉氨酶升高。臨床應用3000余例,未發現腎臟或血液系統毒性反應。
心、腎功能不全和高血壓患者慎用。本品毒性雖較輕,但仍可引起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氨基轉移酶升高等反應。口服可引起胃腸道反應;肌肉註射局部疼痛、發硬;靜脈給藥過快可引起血栓性靜脈炎、心悸等。
相互作用:
(1)磷黴素的體外抗菌活性易受培養基中葡萄糖和/或磷酸鹽的幹擾而減弱,加入少量葡萄糖-6-磷酸(G-6-P)可增強本品的作用。
(2)磷黴素與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等抗生素常有協同作用,同時可減少或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產生。除在嚴重感染時應用較大劑量外,還需與上述抗生素聯合應用,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聯合應用紅黴素、利福平等(最好以體外聯合藥敏試驗為參考)。
本品與某些金屬鹽可產生不溶性沈澱,勿與鈣、鎂等鹽同用。
甲硝唑
藥理作用:
藥效學
本品為硝基咪唑衍生物,能抑制阿米巴原蟲的氧化還原反應,使原蟲氮鏈斷裂。體外試驗證明,藥物濃度為l~2μg/ml時,溶酶體阿米巴在6~20小時內可發生形態改變,24小時內全部被殺死,濃度為0.2μg/ml時,可在72小時內殺死溶酶體阿米巴。本品對滴蟲有強大的殺滅作用,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抗菌譜包括脆弱芽孢桿菌屬和其他芽孢桿菌屬、梭菌屬、產氣桿菌屬、真菌屬、消化球菌屬和消化鏈球菌屬。其殺菌濃度略高於抑菌濃度。甲硝唑能殺死在缺氧條件下生長的細胞和厭氧微生物,在人體內還原時產生的代謝產物也具有抗厭氧作用,但對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沒有作用。厭氧菌的硝基還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藥物的硝基還原作用成為細胞毒性,作用於細菌的 DNA 代謝,抑制細菌 DNA 的合成,幹擾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最終導致細胞死亡。耐藥細菌往往缺乏硝基還原酶。
藥代動力學
口服或直腸給藥,可迅速完全吸收,蛋白結合率<20%,吸收後廣泛分布於組織和體液中,可透過血腦屏障,在唾液、膽汁、乳汁、羊水、精液、尿液、膿液和腦脊液中均可找到有效濃度的藥物。據報道,胎盤、母乳和膽汁中的藥物濃度與血漿濃度相似。健康人腦脊液中的血藥濃度是同期血藥濃度的 43%。少數腦膿腫患者每天服用 1.2-1.8 克後,膿液中的藥物濃度(34-45μg/ml)高於同期血液濃度(ll-35μg/ml)。耳內感染後,膿液中的藥物濃度高於 8.5 μg/ml。口服後 1 至 2 小時,靜脈註射後 20 分鐘,血藥濃度達到峰值。有效濃度可維持 12 小時。口服 0.25、0.4、0.5 和 2 克肛門栓劑後,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 6、9、12 和 40 微克/毫升;直腸給藥 0.5 和 1 克肛門栓劑後,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 5.1 和 7.3 微克/毫升。5 和 1 g,分別在 8-10 h 達到血藥濃度峰值,T1/2 為 7-7.8 h,腎臟排泄為 60-7.8 h。本品經腎排泄 60-80%,約 20%的原形藥物從尿中排出,其余以代謝物形式(25%的葡萄糖醛酸軛合物。14%的其他代謝軛合物)經尿排出。10% 由糞便排出。14%從皮膚排泄。
適應癥:
本品用於治療腸道和腸道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膿腫、胸膜阿米巴病等)。它還可用於治療陰道滴蟲病、小袋蟲病和皮膚利什曼病、麥地那龍線蟲感染等。目前,它還被廣泛用於治療厭氧菌感染。
抗阿米巴和抗滴蟲藥,用於治療各種阿米巴病和滴蟲病,也用於治療各種厭氧菌引起的敗血癥、心內膜炎、下呼吸道感染、腹腔內感染、婦科、中樞神經系統、骨、關節和皮膚軟組織感染。在某些受汙染或可能受汙染的手術中,如選擇性結腸直腸手術,本品可用作術後感染的預防用藥。
本品適用於陰道滴蟲病和所有類型的阿米巴病。對賈第鞭毛蟲的療效可達 100%。本品還可用於治療厭氧菌感染、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偽膜性腸炎、克羅恩病、麥地那龍線蟲感染等。對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偽膜性腸炎、克羅恩病、麥地那龍線蟲感染等也有療效。此外,它還可用於治療微絲蚴感染、小袋蟲病和皮膚利什曼病。
用法與用量:
1.成人常用①腸內阿米巴病壹次0.4- 0.6g,壹日3次,療程7天;腸外阿米巴病壹次0.6- 0.8g,壹日3次,療程2 0天。賈第蟲病,壹次 0.4g,壹日 3 次,療程 5-10 天。(麥地那龍線蟲病,壹次 0.2g,壹日 3 次,療程 7 天。(4) 蟯蟲病:壹次 0.2 克,壹日 2 次,療程 5 天。皮膚利什曼病:壹次 0.2 克,壹日 4 次,療程 10 天,間隔 10 天後重復療程。(6)滴蟲病,壹次 0.2g,壹日 4 次,療程 7 天;可同時使用栓劑,每晚 0.5g 塞入陰道,連用 7-10 天。(7)厭氧菌感染,首次靜脈用藥按體重15mg/kg(70kg成人為1g),維持劑量按體重7.5mg/kg,每6-8小時靜脈滴註壹次,預防性用藥將藥物稀釋至小於8mg/ml,在1小時內緩慢滴完。口服劑量為每天0.6-1.2g,分3次服用,7-10天為壹療程。
2.小兒用量①阿米巴病,按體重每天35-50mg/kg,分3次口服,10天為壹療程。賈第蟲病,按體重每天15-25mg/kg,分3次口服,10天為壹療程;治療麥地那龍線蟲病、吸蟲病、小袋蟲病、滴蟲病,劑量同賈第蟲病。厭氧菌感染註射劑量與成人相同,口服劑量按體重每日20-50mg/kg。
【制劑與規格】甲硝唑片0.2g
甲硝唑栓0.5g
甲硝唑註射液100ml:05g
1.治療用藥成人靜脈滴註,首次劑量15mg/kg,以後根據體重每日每劑15mg/kg。15mg/kg,以後每8-12小時7.5mg/kg,滴註時間在1小時以上。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反應,可將註射改為口服,劑量為7.5mg/kg,24小時內最高劑量不超過3g。療程壹般為7-10天,但骨關節、下呼吸道及心內膜感染療程可適當延長。
2.預防:為預防腸道厭氧菌汙染引起的術後感染,成人應在術前30-60分鐘靜脈註射15mg/kg,使血液和組織濃度在術中達到有效水平,6小時和12小時後各重復給藥壹次,每次劑量為7.5mg/kg,以維持有效血藥濃度。用藥時間僅限於手術當天,必要時可與其他抗厭氧菌藥物聯合使用。
【制劑與規格】甲硝唑註射液 100ml:0.5g
甲硝唑片(1)0.25g(2)0.5g
口服,壹次0.25-0.5g,每6小時1次,壹日不超過4g.嚴重病例靜滴給藥,首次15mg/kg,以後每6小時用7.5mg/kg,每次靜滴1 每次靜滴應註射1小時,療程7-10天。治療破傷風,每天 2.5 克,分口服或靜滴。預防用藥,腹部或婦科手術前壹天開始用藥,壹次0.25g,壹日3次。
【用法用量】
1.腸阿米巴病:壹次0.4~0.8g,壹日3次,療程5~7天。
2.腸外阿米巴病:0.6~0.8克,每日3次,療程14~20天。賈第蟲病賈第蟲:每天12~25毫克/千克,療程5~10天。
3、滴蟲病:0.2~0.4克,1日3次,療程7天。
4、麥地那龍線蟲病:0.2g,1日3次,療程9天。
5.麻袋蟲病:0.2克,1日2次,療程5天。
6、皮膚利什曼病:0.2g,1日3次,療程10天,重復療程間隔10天。
7、微絲蚴病:0.4g,1日3次,療程10天。
8.厭氧菌治療:靜脈用藥,首劑15mg/kg,次劑7.5mg/kg,每6h壹次。
9.偽膜性腸炎:每天1.2-1.5g,連用15天或視病情而定。
10.克羅恩病:0.2~0.6克,每日3次。
【劑型與規格】片劑:片劑:0.2克/片。栓劑:栓劑:0.5克/片。註射劑:0.5 克/100 毫升:
【劑型】片劑:0.2克/片:
[劑型] 片劑:0.2 克/片:
禁忌與註意事項:
(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活動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血液病患者也禁用。
(2)原有肝病的患者應減少劑量。出現運動障礙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時應停藥。
(1)孕婦:藥物可穿過胎盤,迅速進入胎兒血液循環。動物實驗發現,腹腔給藥對胎兒有毒,而口服給藥無毒性。本品對胎兒的影響尚未得到充分和嚴格的對照研究,因此孕婦只有在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本品。
(2)本品在母乳中的濃度與在血液中的濃度相似。哺乳期母親停藥或中斷哺乳取決於藥物的必要性。如果需要用藥,應中斷哺乳。
(3)老年人服用該藥後,藥代動力學會發生改變,因此需要監測血藥濃度。
(4)對本藥及其他咪唑類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
(5)本品為硝基咪唑類藥物,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慎用。
動物實驗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哺乳期婦女、妊娠3個月內的孕婦、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和血液系統疾病患者禁用。
肝病患者應減少劑量。
用藥須知:
本品對某些動物有致癌作用,在用本品治療的患者尿液中發現有細菌誘導作用。
在重復壹個療程之前,應進行白細胞計數。在厭氧菌感染合並腎功能衰竭的情況下,用藥間隔應從8小時延長到12小時。
致癌、致突變:動物實驗或體外試驗發現本品有致瘤、致突變作用,但尚未在人體中證實。
(1)用藥期間不宜飲用含酒精的飲料。
(2)嚴重肝功能損害者藥物代謝緩慢,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易在體內蓄積,故應減少用量,並監測血藥濃度。
(3)部分患者置胃管抽吸減壓,本品可被胃液不斷清除,引起血藥濃度下降。無尿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本品的代謝產物可被迅速清除,因此不必減少用藥劑量。
(4)念珠菌感染患者應用本品後,其癥狀會加重,需同時給予抗念珠菌藥物。
(5)本品可引起輕度粒細胞減少,用藥前後需抽血化驗。
(6)藥物不宜與含鋁的針頭、套管接觸,滴速要蒸,避免與其他藥物滴註。
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需要每天更換衣褲,避免反復感染,配偶也應同時接受治療。同時存在的念珠菌病可能會因陰道給藥而惡化。
服藥後,尿液可能呈暗紅色,這是本品的代謝物所致。
用藥期間應減少鈉的攝入,如食鹽過多可引起鈉瀦留。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30%,以胃腸道反應最為常見,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部絞痛等,壹般不影響治療;神經系統癥狀包括頭痛、眩暈,偶有感覺異常、肢體麻木、****、功能障礙、多發性神經炎等,大劑量可引起抽搐。 少數病例發生咽峽炎、潮紅、瘙癢、膀胱炎、排尿困難、口中金屬味、白細胞減少等,均為可逆性,停藥後可自行恢復。
(1)靜脈給藥的不良反應。最嚴重的是癲癇發作和周圍神經病變。後者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有些病例在長期服藥後仍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其他常見的不良反應有(i) 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部不適、腹瀉和口中金屬味;(ii) 可逆性粒細胞減少;(iii) 紅斑皮疹和蕁麻疹;(iv) 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眩暈、昏厥、****jetty 紊亂和精神錯亂;(v) 局部反應,如血栓性靜脈炎;以及 (vi) 其他反應,包括發熱和尿液顏色變深,這可能是由本品的代謝物引起的,似乎沒有臨床意義。
(2)口服時的不良反應。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厭食、嘔吐、腹瀉、中上腹不適、腹部絞痛、便秘等。(口腔:口腔偶有明顯金屬味、舌苔厚、舌炎和胃炎,可能與念珠菌生長迅速有關。(iii) 血液學:可逆性粒細胞減少和紅細胞減少。心血管:心電圖 T 波平坦。中樞神經系統:癲癇、周圍神經病變、眩暈、****jetty 紊亂、精神錯亂、興奮、抑郁、乏力和失眠。(vi) 過敏:蕁麻疹、紅斑皮疹、潮紅、鼻塞、陰道或外陰幹燥、發熱。(vii) 泌尿系統:排尿困難、膀胱炎、多尿、尿失禁、深色尿液。(8) 其他:陰道黴菌過度生長、性欲減退、直腸炎、類似血清病的關節痛。應用本品如飲酒,出現腹部不適、惡心、嘔吐、潮紅、頭痛、酒味改變;罕見胰腺炎,停藥後消退;節段性回腸炎患者大劑量長療程用藥,其胃腸道癌、乳腺癌發病率增高,原因不明。
(3)用藥過量:據報道,口服本品27mg/kg,每日3次,連服20天;或首劑75mg/kg,繼服7.5mg/kg維持,未見不良反應。單次意外給藥 15 克,曾觀察到惡心、嘔吐和 **** 構音障礙。在使用本品作為放射增敏劑的惡性腫瘤患者中,隔日給藥 6 I 10.4 克,5-7 天後出現神經毒性反應,如癲癇和周圍神經病變。
可引起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個別病例會出現頭痛、失眠、皮疹、白細胞減少、麻木、感覺異常、運動障礙、****** 功能障礙、情感障礙。可能引起過敏性暫時性近視、剝脫性皮炎。
15%至30%的病例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其中消化系統反應最為常見,如惡心、嘔吐、口腔金屬味、舌炎、口腔炎、腹痛、腹瀉等,壹般不影響治療。神經系統癥狀包括頭痛、頭暈、偶有感覺異常、肢體麻木、**** 濟調調、多發性神經炎、皮疹和白細胞減少癥等,均可逆,停藥後自行消失。約25%的患者服用該藥後對酒精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心血管系統]6%的患者註射該藥後可能發生血栓性靜脈炎。
[呼吸系統]首次報道該藥可引起肺炎,1例有花粉過敏史和多年口服避孕藥史的患者,患有反復發作的陰道炎,用該藥治療當天即出現高熱、咳嗽、結膜炎和外周斑丘疹,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部浸潤和雙側胸腔積液。
[神經系統]正常劑量可引起頭痛、頭暈、**** 濟調劑、抑郁,甚至癲癇樣發作,但罕見。大劑量或長期服用會出現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如驚厥、****jetty 紊亂和意識模糊,偶爾也會出現外周感覺神經病變。靜脈註射可能會出現頭痛、發熱、頭暈和昏厥。
[消化系統] 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口中有金屬味、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癥狀的嚴重程度大多與劑量有關。
[泌尿系統] 可能會出現尿道不適和黑色尿液。
[造血系統] 可出現輕度白細胞減少和中性粒細胞減少,1例用藥1周後出現骨髓抑制;1例出現粒細胞減少,停藥3天後好轉;2例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皮膚]本藥可引起瘙癢和皮疹。1例出現固定性藥疹和玫瑰糠疹樣皮疹。1例首次服用0.4g,服藥40分鐘後全身皮膚瘙癢,繼而面頸、軀幹和四肢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丘疹,搔抓後迅速融合成片。
噻唑嗪栓
藥理:
1.甲硝唑:甲硝唑對大多數厭氧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但對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無作用。抗菌譜包括脆弱梭菌和其他梭菌屬、艱難梭菌、產氣莢膜梭菌、真菌鐮刀菌、厭油球孢子菌、化膿球孢子菌和化膿鏈球菌等。其殺菌濃度略高於抑菌濃度。此外,它對阿米巴原蟲和滴蟲也有很強的殺滅作用。
甲硝唑的殺菌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厭氧菌的硝基還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這種硝基還原產物轉化為細胞毒素,從而作用於細菌的 DNA 代謝過程,促使細胞死亡。抗阿米巴原蟲的機理是抑制其氧化還原反應,使原蟲的氮鏈斷裂。
2.克黴唑:有抑菌作用,高濃度也有殺菌作用。可抑制真菌體內麥角甾醇等甾醇的生物合成;破壞真菌細胞核膜使其通透性改變,導致細胞內重要物質外漏;還可抑制真菌體內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使細胞內過氧化物過度積累,導致真菌亞細胞結構變性而壞死。
3.醋酸氯己定:本品為抗菌消炎藥,某些葡萄球菌、變異鏈球菌、唾液鏈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腸桿菌和厭氧性丙酸桿菌對本品高度敏感;嗜血鏈球菌中度敏感,化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克雷伯菌屬和革蘭陰性球菌低度敏感。
洗必泰由於帶正電荷,可吸附在粘膜表面,並逐漸從吸附部位分散釋放,產生持續的抑菌作用。它能吸附在細菌質膜的滲透屏障上,使細胞內容物滲出,低濃度時抑菌,高濃度時殺菌。
『藥代動力學』
本品為局部用藥,部分經粘膜吸收。甲硝唑和克黴唑的吸收率分別約為給藥量的 20%至 25%和 3%至 10%,醋酸洗必泰的吸收率極低。吸收後,甲硝唑廣泛分布於組織和體液中,並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60% 至 80% 經腎臟排泄,其中 20% 為原形,其余為代謝物。壹小部分通過糞便或皮膚排出體外。克黴唑在肝臟吸收並代謝為非活性代謝物後,隨糞便和尿液排出體外。
適應癥:
用於細菌性陰道炎、真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以及細菌、真菌、滴蟲和混合感染性陰道炎。
用法與用量
陰道給藥。每次 1 片,每晚 1 次,7 天為 1 個療程。
註意事項:
1.經期禁用。
2.使用過程中如出現過敏癥狀或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3.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
4.治療陰道滴蟲病時,需同時治療其性伴侶。
5.用藥期間不宜飲酒。
6.避免本品接觸眼睛。
『禁忌癥』
對本品或吡咯類藥物過敏者、活動性中樞神經障礙和血液病患者禁用。
『兒童』
兒童慎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動物實驗發現,甲硝唑和克黴唑腹腔給藥或口服後對胎兒有毒性。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中缺乏充分和嚴格控制的研究。因此,孕婦禁用,哺乳期婦女使用本品時應停止哺乳。
老年患者用藥
由於肝功能減退和藥代動力學改變,老年患者應慎用本品。
不良反應:
偶見皮疹、陰道燒灼感、瘙癢或其他粘膜刺激。
由於本品可從粘膜吸收,長期大量使用也會產生與全身用藥相同的不良反應:
1.可引起癲癇發作和周圍神經病變,後者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在某些病例中,長期用藥可能會導致持續性周圍神經病變。
2.其他常見的不良反應有:
(1)胃腸道反應,如惡心、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腹部不適、味覺改變、口幹和口中有金屬味。
(2)可逆性粒細胞減少。
(3)過敏反應、皮疹、蕁麻疹、瘙癢。
(4)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眩暈、暈厥、感覺異常、四肢麻木、****taxia 和精神錯亂。
(5)其他癥狀包括血清轉氨酶升高、發熱、膀胱炎、排尿困難、尿色深,這些癥狀都是可逆的,停藥後可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