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國近年來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近年來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劉玉華

劉玉華,女,工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現為華中師範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研究,包括:網絡管理與控制、網絡優化、無線通信網絡、多網融合、智能交通、復雜網絡理論等方向。近年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武漢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進步獎。目前正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973子項目的研究,以及多項橫向項目基金的研發。三年間,分解到劉玉華名下的橫向項目資金達80余萬元。近三年來,以第壹作者署名的論文在國內外權威期刊、核心期刊及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2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三大數據庫收錄。

高醇芳,男,漢族,河南盧氏人,1952年3月出生,1970年2月入伍,1971年2月入黨,技術二級,文職壹級,上將。現任濟南軍區150中心醫院院長,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屆、第十壹屆政協委員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兼任軍隊醫學科技委員會常委、軍隊肛腸學會理事長、軍隊普通外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衛生法學會副理事長、濟南軍區醫學專業高職法官外科負責人。他是超過65,438+00種國家和軍隊醫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

參軍38年來,高醇芳投身醫療事業,投身業務技術,致力創新奮進求發展,在自身專業和推動醫院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全面開創了醫院建設的新局面。是國內知名的肛腸外科專家。他致力於肛腸疾病的診治和腫瘤的基礎醫學研究,創辦了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其首創的直腸癌根治術中重建“直腸角”人工肛門新方法,被國內外醫學界譽為“高氏手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率先利用蛋白質芯片技術研究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惡性腫瘤,通過壹滴血檢測是否有腫瘤;是最早開展的全蠍毒素治療大腸癌的研究,開創了骨髓免疫組織早期檢測微轉移的新方法,為大腸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途徑。在腸粘連和便秘的防治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為臨床診療創新了多種診療方法,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他圍繞戰場搞科研,含谷氨酰胺二肽的全胃腸外營養對腸道損傷作用的實驗研究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後承擔全軍八五、八五、九五、十五、十壹五重點科研項目2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壹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軍隊科技大會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成果壹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主編和參與編寫專著10部,發表論文170多篇。他三次榮立二等功,五次榮立三等功。被評為全國首屆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為民示範醫院優秀管理者。全軍重大貢獻獎,濟南軍區專業拔尖人才,濟南軍區突出專業貢獻壹等獎,連續兩次獲得軍隊優秀專業人才壹級崗位津貼。2001成為院長後,醫院先後被評為“全國人民放心示範醫院”和首屆“全軍先進醫院”。被濟南軍區評為“五個優秀醫院”、“科技工作先進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先進單位”,連續六年被濟南軍區後勤部及所屬分支機構評為“全面推進團建先進單位”。2006年,濟南軍區後勤部黨委作出了《關於向高醇芳同誌學習的決定》。

敢於挑戰醫學難題,以自主創新為攀登醫學高峰的內在動力。

經過無數次探索,高醇芳終於找到了如何利用結腸殘端設計“新直腸角”,並重建人工內括約肌,在會陰處架起人工肛門,結束了直腸癌患者術後腹部掛“糞袋”的歷史。該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已成功為5000多名患者實施手術,患者遍布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為了評價肛門控制排便的功能,他潛心學習,自學了力學、機械原理和計算機的新知識,去了北京、濟南,咨詢了科研院所的相關專家。最終成功研制出“CY-1醫用壓力監測儀”,解決了肛門壓力測量問題,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空白,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為了研究防治大腸癌的新方法,他致力於研究蠍毒對大腸癌的作用,利用蠍毒提取液的純化研究大腸癌細胞的多種毒理作用,動物移植腫瘤,闡明了蠍毒防治大腸癌的機理,解開了蠍毒治療大腸癌的奧秘,發表相關論文26篇,獲軍隊科技成果二等獎。由於我國生活環境的改變等因素,大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術後五年生存率持續提高的原因是早期檢測手段不夠理想。為了解決這壹問題,他瞄準國際上基因和蛋白質研究的前沿,開展了大腸癌蛋白質指紋診斷研究。他篩選了正常大腸息肉、各種大腸炎癥等疾病的蛋白質指紋圖譜,進行了各種動物實驗和篩選了人體內各種腫瘤特異性蛋白質的指紋圖譜,尋找出了診斷大腸癌的特異性標誌物。大腸癌診斷準確率達96%以上,比美國早壹年半。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2007年軍事醫學成果壹等獎。

醫德高尚,解除患者痛苦是他們神聖的職責。

自從高醇芳踏上成為醫生的道路,她就下定決心要解除病人的痛苦。30多年來,無論時局如何變化、名氣如何增大、崗位如何變動,他始終保持著壹名普通醫生的本色,以救死扶傷為神聖職責和畢生追求,堅持以精湛的醫術和飽滿的愛心為部隊和患者服務。他恪守“以仁治病”的真諦,30多年來壹直熱情地為每壹位患者治病。因為軍內外很多人都知道他的醫術和操守,所以越來越多的患者就醫。經常有人在辦公室找他咨詢病情,看電影,要處方。他從不擺出專家的“架子”,總是不厭其煩,耐心解答患者。有時他會接待很多病人,有些病人因為焦慮而抱怨。在這種情況下,高醇芳總是微笑著耐心地安慰病人。高醇芳心裏永遠裝著壹個病人,她處處為病人著想。她從來不穿硬底鞋半夜查房,冬天檢查前總是把聽診器蓋好。他住院的時候,有個病人胃癌手術後“胃瘺”,需要24小時床邊持續吸引。情況更加復雜。高醇芳在病房裏呆了十多天,不停地吸著胃裏的東西,為病人清理傷口。由於措施及時得當,患者很快康復出院。很多接受過他治療的患者都深有體會:“高醇芳是用心治療患者,用親情服務患者。”從醫30多年,他不僅盡力為每壹位患者解除身體上的痛苦,還在很多方面給予熱心幫助,為他們做了壹些有益的事情。有的病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他就替他們要藥;有的病人住院時間長,無聊,他就買些報紙雜誌給他們看;有的外地患者家屬住宿有困難,他幫助聯系住處;當壹些病人經濟困難時,他伸出援助之手。2001甘肅壹農村婦女患腸癌晚期。她湊了1,000多塊錢來醫院,最後結算的時候還缺3000多塊錢。看到西部山區人民的困難,高醇芳動員部門為她捐款以彌補醫療費用。

重視人才培養,把打造名醫作為醫院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高醇芳成為院長後,面對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他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培養人才,搶占制高點。他親自制定了《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發展十年規劃》和《專科人才建設規劃》,前瞻性地構建了人才隊伍的框架;“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工程”和“人才培養目標責任制”相繼出臺,確定了20多名德才兼備的學科帶頭人和具有培養潛力的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實現了人才隊伍由“規模化發展”向“素質化建設”的轉變;他還對做出成績的人進行獎勵,對那些人才培養差的部門和工作平庸沒有進步的個人實行“壹票否決”。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雙百人才工程”為主體,通過抓好在職培訓、建立碩士學位培訓點、網上招聘人才、實施專家授課、營造優越環境、推進競聘上崗等多種方式,加快人才引進和培養,夯實了醫院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礎。醫院目前有博士2人,碩士培訓中心14人,碩士以上學歷143人,高級職稱112人。近年來,醫院有176項科技創新填補了軍隊和住院醫師醫療技術的空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和1項,獲得軍、省二等獎19項,發表學術論文1465438篇,中國級論文223篇。

瞄準軍事鬥爭需要,提高衛勤保障能力是軍隊醫院生存發展的根本保證。

高醇芳常說:“沒有軍隊,就沒有軍隊醫院”,“姓軍為兵”就是醫院法。醫院專門建立了軍人就醫綠色通道。作為壹個當兵長大的專家,他對基層官兵特別好。每當壹個士兵來看病時,他總是請求幫助。當他成為院長時,他忙於許多事務和工作。醫療隊每次下基層,只要他有時間,就親自帶隊。5年來,他親自為基層官兵接診數千次,實施手術數百臺,深受官兵信賴。面對變幻莫測的軍事鬥爭,他瞄準訓練場,建立了全軍唯壹的軍事訓練所,實現了預防、醫療、保健、教學為壹體的部隊服務新模式,開創了具有我軍特色的訓練醫療體系。結合衛勤保障需要從事科學研究,承擔了壹批全軍十五、十五重點項目;他和訓練傷研究所的同誌們壹起,關註部隊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堅持從部隊需要出發選擇科研課題。為了解決部隊外出訓練和演習用水難的問題,他根據臭氧消毒原理,研制了壹種便攜式、使用方便的臭氧電子消毒儀,只需半小時就能達到消毒要求。在“鐵拳-2004軍事演習”中,尤其是“5。“12”汶川抗震救災期間,該消毒器在重災區映秀鎮、都江堰等地用於帳篷消毒和飲用水消毒,受到了災區群眾和抗震救災部隊的高度贊揚,並被央視現場報道。這項發明成果被總後勤部衛生部列為全軍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近年來,臭氧電子消毒器、高氧液治療儀等5項與未來戰場密切相關的科研成果相繼發表並投入臨床,均獲得國家和軍隊科研成果獎。在今年的抗震救災中,高醇芳接到上級命令後迅速調整了計劃。他根據抗震救災醫療保障的特點,合理搭配專業,挑選思想好、身體好、業務好、經驗足的專家組成醫療隊。按照上級要求攜帶手術、防疫、生命保障設備和物資,並根據所承擔的任務制定推進方案,緊急協調當地醫藥公司,增加攜帶價值20余萬元的防疫、急救藥品。僅用1個小時完成鐵路運輸裝載,於5月16日淩晨3時抵達都江堰市玉塘鎮,成為所屬部隊第壹支抵達災區的醫療隊。救災壹線藥品告急時,他從醫院緊急調撥準備了壹批治療官兵皮膚病的藥品,讓患病官兵及時服藥,確保所屬部隊戰鬥力不受影響。6月底,他親臨災區壹線,與抗震救災官兵同吃同住,始終把災區人民當親人,把官兵當兄弟,冒著余震和危房倒塌的危險,始終沖在第壹線。在重災區映秀鎮,他冒著40多度的高溫救治400多名“鐵軍”官兵。在都江堰玉堂鎮、中興鎮等災區,他救治了200多名災區群眾,深受官兵喜愛和災區群眾好評。

  • 上一篇:異地醫保報銷多少天到賬
  • 下一篇:醫療險與社保在理賠上有沖突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