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是媽媽,妳還會因為孩子的打鼾而輾轉難眠嗎,還在因為孩子的磨牙而焦頭爛額嗎?其實呢,從小到大的經歷告訴我,這很可能只是肚子“潮”了,長“蟲”了,需要“殺蟲”了。然後當今的媽媽就會壹陣驚天動地,氣喘籲籲地把孩子往醫院送,點滴壹瓶壹瓶的輸,藥壹頓壹頓的吃,生怕藥少了不起效就落下病根了。
其實啊,這還真是小題大做了,“殺蟲”嘛,就用“殺蟲劑”就行了嘛。那這得說到咱們小得時候了,媽媽管妳什麽磨牙、打鼾、鬧肚子,壹顆“塔兒糖”告別所有。妳還真別不信,這個“塔兒糖”當真奇效,而且口感不錯,相信與我壹樣90年代孩子都有著關於“塔兒糖”的美好回憶。
在這得說說這個
“塔兒糖”,驅腸蟲類非處方藥藥品,通用名為磷酸哌嗪寶塔糖
,孩子們壹般稱呼為“塔兒糖”。
這糖啊,
賣相便是極好,引人食指大動,其口感也是不錯,關鍵還能“殺蛔蟲”,這就提升了他的價值。家長們每隔壹段時間便是給孩子吃壹點“塔兒糖”,殺殺肚子裏的蛔蟲。而偏偏那時候孩子們就只吃過父母給買的“塔兒糖”,其他的也不知道,這就讓孩子們認知為,糖就只有壹種,那就是“塔兒糖”,這就讓“塔兒糖”在90年代風靡壹時,據說當時,“塔兒糖”在全世界其實都是有壹定的名聲的。
可是,擁有著如此之高地位的“塔兒糖”,卻慢慢的已經淡出了我們視野甚至於很多零零後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塔兒糖”,為什麽會突然消失,沒有消息了呢?內行人道出了其中的實情。
原材料的缺失——
蛔蒿,這壹在我國基本已經完全消失的藥材,偏偏是“塔兒糖”的最主要的原材料。蛔蒿這種藥材,壹直在中國的種植面積就不廣泛,因為中國的的土地和氣候不適宜蛔蒿的生存,壹開始還是我國與蘇聯時期交好時從蘇聯引進的,然後才以蛔蒿為原材料制作出了“塔兒糖”等壹系列好吃又管用的糖類藥物。
醫學的發展——
“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科研行業發展發展更是迅速,生物醫學方面也沒閑著。就解決治療蛔蟲病這壹點,我國就研究出了相比“塔兒糖”更加高效的藥品,最重要的是原材料可以不用依靠蛔蒿。畢竟蛔蒿在中國的種植難度不小,而改革發展就是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後,“塔兒糖”就算是被時代的發展潮流淹沒了。如此壹來,本就種植困難的蛔蒿,現在更加沒人種了,蛔蒿壹沒了,這下子人們就算想繼續生產“塔兒糖”也沒辦法嘍。壹來二去,“塔兒糖”也就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直到最後也消失了。
但其實呢,“塔兒糖”並沒有完全的消失,在現在的有些藥店裏啊,要找還是能找到的。只是,妳看著像是並沒有受到歲月改變賣相的“塔兒糖”,可能內心早已是滄海桑田,被改變了內在成分嘍。所以呢,想找回最初的味道,亦或是想去初體驗的朋友,可以去藥房購買少量的。因為這是壹種很平常的打蟲藥,所以正常人吃了也沒有什麽大礙,但是我想應該和以前完全壹樣的“塔兒糖”應該是找不到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