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武漢市堅持"開放先導",積極利用外資,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武漢市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武漢的實際情況,實施了"兩通起飛"戰略,"兩通"是指交通和流通,使促武漢的發展步伐大大加快。1980年,武漢市批準設立第壹家中外合資企業、向國際資本市場邁出重要的第壹步。1992年,國家批準武漢市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以來,武漢市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大批國際知名跨國公司投資武漢。
改革開放三十年,數字記錄著武漢的變化。武漢地區生產總值在30年內增長了77.7倍;全口徑財政收入30年內增加了62倍;城市居民人均收入30年內增長39倍;城市居民人均建築面積30年內增長5.5倍。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武漢市壹大批商貿流通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江漢路步行街、武商、中商、中百連鎖超市等商貿項目,極大地增強了武漢作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體育中心、琴臺大劇院等壹大批繁榮城市生活的文化衛生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漢口江灘、武昌江灘等項目的建成,充分彰顯了武漢濱江濱湖的特色,成為武漢市新的"城市名片"。
壹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長江二橋、天興洲大橋、陽邏大橋、輕軌1號線壹、二期、武昌火車站改造、天河機場第二航站樓、7條城市高速出口公路、長江隧道、地鐵2號線、武漢火車站、陽邏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大大完善了交通網絡體系。武漢作為中心城市的"樞紐功能"日益增強。
改革開放30年來,武漢堅持走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子,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增長。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武漢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和諧武漢建設,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機遇,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輝煌,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