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藥學發展略論
近年來,雖然國家對中醫藥學發展加大扶持,但是中藥學的發展不盡人意,那麽,對中藥學發展略論是?
壹、中藥學發展概述
中藥學的發展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概述:
(壹)中藥學的歷史貢獻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中藥學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出現了許多傑出的藥理學專著,如明朝李時珍總結我國千余年來中藥學的經驗,於公元壹五九六年刊行了《本草綱目》。此書載藥壹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方壹萬壹千余條、插圖壹千壹百六十幅,在當時可說是集我國中藥的大成,不僅匯集了以往各藥學著作的精華,也對過去某些藥書記述錯誤及不真實的數據和結論作了壹些糾正和批判。據知,十六世紀的歐洲,尚無能名之為植物學的著作,直至壹六五七年波蘭用拉丁文譯出本書後,才推動了歐洲植物學的發展。在《本草綱目》成書後近兩百年,林納才達到相同的水平。由於《本草綱目》的輝煌成就,該書被稱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先後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是研究植物學、動物學和礦物學的重要參考數據。除此之外,中藥學這壹理論體系為中國文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和框架。舉壹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中藥學理論中的陰陽、五行、道、氣等,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內容,創建了道學等先進思想;而且天文、地理、氣象、物候等古代的壹些科技知識也在中藥學理論體系中可以體現出來。
(二)中藥學的優越性
當今社會,人們習慣於看西醫,吃西藥,但是卻忽視了中藥獨特的優越性。西藥的優點是對癥治療見效快,但是往往是治標不治本,中藥講究?追根溯源?,不能孤立的看待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必須要結合所有的.原因,這種思想對於今天來說仍然非常適用。
(三)中藥學的發展狀況
中藥學從古至今都在不停地發展進步,中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出現於漢代。該書系統地總結了漢以前的藥學成就,對後世本草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除此之外,中國歷朝歷代都有傑出的中藥學著作,如魏晉南北朝的《本草經集註》,隋唐時期的《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補註本草》等,此處不壹壹贅述。建國以後,我國對中醫藥事業大力發展扶持,出現了《中華人民***和國藥典》、《中藥誌》、《中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原色中國本草圖鑒》等,這些學術著作不僅數量多,而且門類齊全,從各個角度將本草提高到嶄新的水平。
二、中藥學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壹)發展現狀
近年來,雖然國家對中醫藥學發展加大扶持,但是中藥學的發展不盡人意,據統計,近年來中醫院的藥品收入持續低迷,存在三低現象,即中醫治療率低、危急重癥就診率低、中草藥使用率低。
(二)中藥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中藥發展緩慢
中藥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筆者認為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1)理論本身的欠缺與封閉:陰陽五行、天人合壹的思想是中藥理論的基層框架,而這壹框架不但需要經驗的積累,還沒有壹個嚴格科學的表現;(2)中藥品種的復雜性:中藥品種常常會呈現"壹藥多源、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等情況,壹旦用錯壹點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加大了人們對於中藥的恐懼,認為它不安全;(3)社會因素:如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追求高效率,西醫的出現大大的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而中藥是壹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因此,人們逐漸的更加喜歡西醫,而不太願意去看中醫。
2.中藥事業後繼乏人
中醫院集中了大部分中醫人才,基本都是中醫藥大學畢業,但在臨床中真正按中醫思想來指導診療活動的中醫師,少之又少,特別是年輕中醫師,連常用方劑的組成都不了解。
3.中藥人才大部分有西藥化趨勢
詹秀琴曾經說過:"中藥與西藥相比,壹個明顯的優勢就是多成分、多靶點,這與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理論特色是壹脈相承的"的確,中藥的成分比較復雜,不像西藥,成分單壹,看到壹顆西藥,了解了它的成分,妳就能很快的知道裏面的化學反應,明白它為什麽能夠治療這種病,可是很明顯,中藥並不能,就算已知道壹種藥裏面所包含的成分,可是妳仍然無法很清楚明白的解釋這壹機理。可是,這並不代表著中藥的理論體系不行,這既是壹種優勢,也是壹種劣勢,在中藥的現代化發展中,絕不能丟棄這壹優勢,去從中藥中提取有效成分,就像西藥壹樣進行實驗室的合成,那麽,這樣就將中藥進行了西化,根據如今的實驗,我們就很輕松的知道了這壹路子走不通。
三、措施與建議
相對來說,中藥的優勢還是有很多:中藥方劑是中藥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中藥大多來源於自然界,所以大多數中藥還是藥性平和,毒副作用小,而且還可以通過配伍等來降低中藥的毒副作用;獨特的養生保健體系: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註自身的身體狀況,而中藥的養生理論又為中藥的發展添上了更大的優勢。筆者認為,要解決中藥學醫療發展前景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壹)健全中藥標準化系統
標準化系統是由問題、活動、標準、機構、法規與制度等這些因素所構成。如今每壹個因素都在不斷的完善,力求完美。例如:建立了中醫標準化專門管理機構來使中醫標準制定工作可持續發展;再如:每五年壹次的全國中藥材普查,每五年更新壹次《中國藥典》也是為了能夠建立壹個標準化系統,使中藥更加讓人信服。
(二)完善法制與政策
積極推進中醫和中藥的法制建設,讓中藥能夠在法律這個地方也能夠有壹席之地,為中藥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法律環境;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的完善:對某些中藥實行國家控制,實現中藥的國家管理,讓每壹步都具有規範性,以確保不會有原則性的錯誤;加強中藥的知識產權保護,給壹些中藥研發者提供專利保護,能夠讓他們更加有信心的為中醫藥事業做貢獻。
(三)保障條件
中藥發展的經費投入的增加,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和研究團隊能夠無後顧之憂去探討、研究中藥;基地與平臺建設的增加,例如全國的GAP生產基地,那裏全面的、規範的中藥材加工值得很多研究團隊甚至是醫療團隊的參觀。
(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無論是什麽行業,它都需要創新,而如今最顯著的壹個方法就是"中西醫結合",也可以說"中西藥結合",因為醫藥不分家嘛!而在中西藥方面,我們就要深刻貫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壹思想。無論什麽理論體系,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優勢,當然,也有不足,因此,我們就需要不斷的完善,例如在理論體系方面:中藥的理論體系已經形成,我們只需要不斷的去修葺即可,不要認為因為很多解釋不通就去放棄,當今階段,我們所要做的壹個最大的事情就是讓中藥更具科學性,嚴謹性,以便於走出國門,走向全球。
(五)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人才培養對我國中藥學的醫療發展有著巨大的幫助,因此,壹些高等學校應加大對學生的培養力度,可以加大中藥學的啟蒙教育以及課外實踐以及開展相應的學術講座等。
四、總結
對於目前而言,中藥已經逐步走向現代化,無論這個效果是否顯著,也無論這條道路是否暢通無阻,可是這至少說明了中藥在不斷的創新。而中藥是藥品無疑,同時,中藥也是商品,隨著全球化各方面的要求,中藥也開始走出國門,進入外國市場,也許,中藥的認可還需要壹定的時日,可是,就像古語所言"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中藥也同樣是這樣的壹個道理。只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驕不躁,壹定能得到很大的效果。同時,我們要做到三個堅持:堅持中藥的現代化;堅持中藥特色;堅持進行中藥的創新性研究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