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國目前的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水平從人均來看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和壹些發展中國家。而且目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混亂,企業實現的利潤很不均衡,經濟效益差,虧損嚴重。試圖通過提高企業稅負來增加稅收的可能性很小。目前中國經濟貨幣化程度不高,個人收入是隱性的,還有大量的非交易性收入,比如免費醫療,廉價住房。這使得以貨幣收入為基礎的個人所得稅無法捕捉更多的征稅對象。此外,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個人所得稅在相當長的壹段時期內無法成為稅收的主要來源。
其次,市場經濟呼喚相對中性、公平的稅收制度,要求國家盡量減少對納稅人經濟行為的影響。我國現行的以增值稅為核心的稅制體現了稅收中性的基本原則,實踐證明,增值稅可以在許多方面減少稅收對市場機制運行的不必要幹擾,有利於我國經濟體制的平穩過渡和我國稅收政策目標的實現: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但稅收中性也是相對的。現代經濟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有效手段,但市場不是萬能的,還存在很多缺陷。市場對壹些經濟現象往往顯得無能為力,需要市場之外的力量來補償或矯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才20多年,市場發育程度低,以市場調節為基礎的經濟運行機制遠不適應要求。商品稅具有獨特的調節作用,通過調節價格間接調節供求結構。具體來說,采用較低的稅率可以促進短期產品的生產,而采用高稅率限制長期產品的生產。這樣可以緩解“瓶頸效應”,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
再次,從1994開始,我國開始實施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工商稅制綜合改革,將稅收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 * *稅。這應該是我國稅制模式選擇的基礎和前提。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判斷壹個國家選擇什麽樣的稅制,應該看中央政府有什麽樣的稅收收入。我國稅制改革後,增值稅和消費稅大部分歸入中央收入,個人所得稅歸入地方收入。從分稅制現狀來看,稅制改革加強了市場對經濟資源的基礎性配置,減少了稅收對經濟的幹預,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它促進了稅收公平,體現了合理負擔原則,有利於企業公平競爭,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條件;進壹步擴大稅源,集中稅權,加強稅收征管,減少稅收流失,增強中央宏觀調控能力。我國應繼續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當然在稅制模式上也要堅持以商品服務稅為主體稅種。
最後,從我國稅收征管水平和手段的落後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稅收申報征收方式落後,納稅服務水平低;稅收征管信息化水平落後。由於缺乏長遠規劃和統籌安排,稅收征管信息化滯後於稅收征管改革的需要;計算機的應用對稅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專業人才和技術力量嚴重不足,現有幹部素質難以滿足稅收征管改革的需要;稅務檢查水平仍有待提高;執法不嚴。落後的稅收征管水平造成了我國稅收的大量流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近年來建立了以納稅申報和優質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稅收征管模式。但是,新的稅收征管模式還不完善,難以滿足高征管水平的所得稅制度的要求。1.進壹步優化以增值稅為主要稅種、消費稅和營業稅為輔助稅種的商品和服務稅制。
優化貨物勞務稅的稅制結構,首先要優化作為主體稅種的增值稅。優化增值稅的重點是擴大增值稅的征稅範圍,逐步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將進項稅額抵扣由發票法改為發票法和賬簿法相結合的進項稅額抵扣法,將多檔稅率改為單壹稅率制。在建立規範、普遍征收和實行接近單壹稅率制度的增值稅制度的同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對消費稅進行改革,適當擴大征稅範圍,調整稅率結構,提高高檔消費稅和娛樂消費行為的稅負,最終形成增值稅和消費稅兩級調整結構,在整個稅收結構中發揮主導作用。
2.進壹步優化所得稅制,增強其經濟調節功能。
就企業所得稅而言,目前內外資企業兩套所得稅並行的做法被普遍認為不利於擴大開放、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建立技術創新機制。因此,企業所得稅改革的重點應該是統壹稅制,稅負不要太重,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個人所得稅方面,由分類所得稅制改為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所得稅制;嚴格減免項目,防止稅源流失;拓寬稅基,同時簡並稅率檔次,適當降低最高邊際稅率,以更好地體現稅收公平和效率。根據最優稅收理論,所得稅和商品稅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壹般認為所得稅是好稅,商品稅在資源配置中不可替代。商品稅和所得稅都有其必然性。從世界各國稅制結構的發展趨勢來看,發達國家正在逐步提高商品稅的地位。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所得稅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逐漸擴大,形成了以增值稅為代表的商品服務稅與所得稅“並駕齊驅”的局面。因此,貨物勞務稅與所得稅並重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稅制結構發展的最終目標。
1.選擇貨物勞務稅和所得稅並重的模式符合中國長期經濟政策和發展的客觀實際。商品服務稅壹直是我國的主體稅種,在組織收入、調節經濟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作為我國的主體稅種,商品和服務稅的地位不容削弱。從長期發展趨勢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穩步增長,企業效益大幅提高,社會經濟管理和核算水平迅速提高,征管水平和手段日益完備,所得稅征收範圍將逐步擴大,在稅收結構中的地位將大幅提高,所得稅上升為主體稅種是必然趨勢。
2.商品和服務稅與所得稅具有不同的功能效應,二者的合作有利於實現稅制結構的多重目標和整體效應。在以商品服務稅和所得稅為主體模式的稅制結構中,以適時、穩定、中性收入為主體稅種的增值稅,既能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符合效率原則。還有可以調節收入分配的所得稅作為主要稅種,具有公平效應。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稅制結構的整體效應。因此,現代稅制中商品服務稅與所得稅的有機結合是效率、公平與平衡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