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茶葉加其它材料,或是用茶葉以外的壹些代用品泡茶飲用,往往能起到清茶不能達到的祛病療疾、延年益壽、增強機體對外環境的適用能力等作用。
(1)粥茶:大米100克,茶葉6克。先將茶葉用沸水沖泡6分鐘,濾出茶葉,再加淘洗凈的大米,煮成稀粥。每日食1次,可和胃消積,主治胃脘脹悶,消化不良之癥。
(2)菊花茶:茶葉、幹菊花各2克。用沸水沖泡6分鐘,每日飯後飲壹杯,有除熱解毒、和肝清風、聰耳明目、降脂抗老之效,尤適於幹咳咽痛和老年性白內障患者。
(3)辣椒茶:茶葉10克,辣椒500克,胡椒、食鹽各適量。將上述各料混合後裝入瓶內封口,靜置半個月即可沖泡飲用。可驅寒解表、增進食欲,主治傷風、頭痛、頭昏。
(4)芝麻茶:先將白芝麻在鍋中焙黃,再取茶葉3克、炒芝麻2克及適量水在鍋內***煮開,即可飲用,再嚼食茶葉和芝麻。可通血脈、養脾氣、厚腸胃和養肝。
(5)奶茶:先將牛奶加白糖入鍋煮開,按1勺牛奶、2勺茶汁的比例,用沸水沖飲。有消肥減胖、提神明目和健脾胃、助消化之功。
(6)紅棗茶:茶葉5克,白糖10克,紅棗10個。先將洗凈的紅棗煮爛,再放入白糖、茶汁攪勻後飲用。有補血養精、健脾和胃之功,主治小兒夜尿癥。
(7)柿餅茶:茶葉3克,冰糖15克,柿餅6個。先將柿餅煮爛,再加入水、糖和茶葉,即可飲用。有理氣化痰、益腸健胃之功,最適肺結核和胃酸脹患者飲用。
(8)桂花茶:茶葉2克,幹桂花1克。用沸水沖泡6分鐘後飲服。每日早晚各壹杯。可強肌滋膚、活血潤喉。適宜皮膚幹裂、聲音沙啞等癥。
(9)蓮子茶:茶葉5克,紅糖30克,蓮子30枚。將蓮子用溫水泡約5小時後撈出,加白糖煮爛,再加入茶葉汁,即可飲用。可養心健脾、益腎固精。腎炎、水腫患者應天天飲用。
(10)柑皮茶:茶葉、柑皮各2克。用沸水沖泡6分鐘後,每日飯後飲壹杯,可消食健胃,化痰鎮咳。
(11)絲瓜茶:絲瓜200克,茶葉5克。先將絲瓜切成2分厚的片,加鹽水煮熟,再摻入茶葉即可。每日飲2次,可滋陰解渴、生津補虛。
(12)銀花茶:茶葉2克,幹金銀花1克。用沸水沖泡6分鐘後即可飲用。每日飯後飲壹杯,可清熱解暑和止渴。適宜外感發熱、腸炎、癤腫和小兒痱毒等癥。
(13)麥門冬茶:麥門冬10克,煎湯為汁,代茶飲之。於虛熱喘嗽、呼吸氣短、脈弱神疲及熱病後最宜。濃煎多飲,暑月代茶亦佳。麥門冬味甘性涼,功能養陰清熱,尤擅養心肺之陰,故凡心肺之陰虛者皆可服用。
(14)桑葉茶:桑葉10克,洗凈,加水煮沸,離火晾涼,加入適量糖或少許鹽攪勻,即可去渣飲汁。桑葉清熱、明目入肝、肺二經,擅清肝泄肺。本品味道清香,鮮葉含維生素多,能清涼解暑,長期飲用可防止動脈硬化,還可防治失眠等癥。桑葉也可用柿葉代。
(15)冬瓜茶:冬瓜1個,加水煮之,加少許鹽和香油,煮至瓜熟為度,飲汁吃瓜。冬瓜,味甘性涼,能限煩止渴、退熱解暑、和中益氣、利小便、消腫脹。本品適用於水腫諸癥。
(16)鹽茶:在茶葉中放入少許食鹽,沖泡10分鐘後飲用,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對牙齦發炎有明顯效用。
(17)桔茶:將曬幹的桔皮和茶葉壹起用開水沖泡,堅持飲用,可清熱解毒,治療咽喉腫痛等癥。
(18)糖茶:按1:5的比例將茶葉和紅糖用開水沖泡數分鐘後飲用。具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效用,對幹咳、咽痛等有壹定療效。
(19)蜜茶:茶葉3克,以開水沖泡數分鐘後,放入適量蜂蜜,攪勻後飲用。可潤肺益腎,治療便秘等癥。
(20)棗茶:茶葉5克用開水沖泡數分鐘後,加入10粒紅棗搗爛的棗泥。服用可健脾補虛開胃,能治療厭食等癥。
飲用藥茶時應註意,藥茶歸根到底還是藥,不可作普通茶飲。藥物不論其藥性之寒熱溫涼,都具有偏,也正用這種偏性來糾正病體的失衡。健康人若常服這些有偏性的藥茶,會使自己正常平衡之體傾斜於某壹方。
藥茶之所以稱之為茶,這實際上是以藥品的劑型立名。茶劑是中藥中的壹種劑型,即可以泡飲。如中藥番瀉葉的服法就以泡服的方式,現已普遍作為醫院中清潔腸道的壹種口服藥物,若以此加以改進包裝,也可稱為“番瀉茶”。顯然,正常人是不會把它當香茗長期飲用的。也正由於各種制成袋裝劑型的藥茶中的藥性不同,因此各種藥茶都有其不同的功用及其適應癥,諸如絞股藍茶適用於高血脂、高血壓病人;減肥茶適用於超體重型人;烏雞白鳳茶適用於婦女病等,並非人人都相適宜的,且藥茶已失去了它生津止渴、防暑降溫、醒腦提神的原有茶飲的作用,所以已失去了它的“茶性”,這也正是藥茶不能當茶飲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