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請采納)地質與地貌 在地質構造上,湖北省位於秦嶺褶皺系與揚子準地臺的接觸帶上。荊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屬秦嶺褶皺系的武當—淮陽隆起帶,是省境北部武當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別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西北部與川陜二省交界處主要屬大巴山褶皺帶,構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荊山,這兩個構造單元都屬於古生代構造帶。荊山、大洪山以南,自西而東分屬於上揚子臺褶帶和下揚子臺褶帶,都是燕山運動形成的地臺蓋層褶皺帶。前者是鄂西的武陵山、巫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地質發育與貴州高原大體壹致;後者是鄂東南幕阜山脈形成的基礎,與贛北、皖南山地連成壹體,連綿橫亙於長江南岸。江漢斷拗鑲嵌於上、下揚子二臺地褶帶之間,是白堊紀以來的陸相斷陷盆地,後經長江、漢水合力沖積成為江漢平原。在地貌上,湖北省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全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壹片。全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省境沈積地層完備,地質構造復雜,巖漿活動頻繁,並有經區域變質而大面積分布的變質巖系,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礦產131種,其中磷、紅金石、矽灰石、石榴石、泥灰巖居全國首位;鐵、銅、石膏、巖鹽、重晶石、螢石、石墨、金、汞、錳、釩、鎳等儲量亦很豐富。在礦床的組成成分上,壹般伴生或***生有多種有益成分,如大冶鐵礦,除鐵礦外,還伴生有銅、鈷、金、銀等,可供綜合利用。煤炭資源較少,質量較差。江漢平原壹帶已發現儲油構造數十個。 氣候 主要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從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特征。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利於農業生產。全省年均溫15~17℃,鄂東沿江和三峽河谷在17℃左右,鄂北低於16℃,山區則隨海拔的增加而降低。7月均溫為27~29℃,江漢平原最高溫在40℃以上,為中國酷熱地區之壹;1月3~4℃,三峽河谷高於5℃,北部和山區2℃左右,江漢平原因地處北方冷空氣南下通道,氣溫較同緯度地區低,最低溫-17~-15℃。無霜期大體是南部長於北部,平原河谷盆地長於山區。鄂北和鄂西北為230~240天,江漢平原和鄂東南為250~270天,鄂西南河谷盆地最長,在280天以上,山區較短,不足210天。但由於春季氣溫不穩定,常有低溫陰雨天氣出現。全省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由於受地形影響,大神農架南部和竹溪縣光頂山東部年降水量達1400~1600毫米,為全省多雨中心。降水年際變化較大。江漢平原最多雨年為最少雨年的1.8~2.2倍;降水以夏季最多,占年降水量40%左右,冬季降水量少。降水季節變率也較大,某些年份梅雨期長,常發生洪澇,以江漢平原危害尤甚;某些年份梅雨期短,乃至“空梅”,造成旱災。 水文 水力資源居中國第4位,地表水體積占中國第10位。長江由西向東橫貫全省,在川、鄂邊境切過巫山,形成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過宜昌後,穿行於江漢平原,過小池口流入江西、安徽2省。漢江全長的3/4流經省境,與源出邊境山地的眾多河流,***同匯註長江。省內中小河流***有1193條,總長度達3.5萬多公裏。長江幹流偏於省境南部,主要支流多集中在北岸,水系發育呈不對稱性。除長江與漢江外,河流年均徑流量為946.1億立方米,幾乎相當於黃河徑流量的兩倍。此外,全省過境容水量約有6338億立方米,因而有豐富徑流量可供調蓄利用。水力資源豐富,可開發水能達3308.1萬千瓦(其中三峽水利樞紐可裝機2500萬千瓦)。省境淡水湖泊眾多,有“千湖省”之稱,多分布在江漢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積均在200平方公裏以上。 20世紀50年代,六七公頃以上的湖泊有1066個,水面積8300平方公裏,由於自然淤積和人工圍墾,湖泊數和水面積急劇減縮,70年代已減少到326個,到2000年初,減少到只有83個。省內淺層地下水儲藏量豐富,估計為2650億立方米,可開采儲量約每年為355.7億立方米,略等於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的36%。地下水水質清潔,儲量穩定。除供生活和工業用水外,農業上也將逐步開發利用。 土壤與動植物 全省土壤具有明顯的南北過渡特征,鄂西北、鄂中、鄂北崗地及鄂東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域多為黃棕壤、黃褐土,鄂東南多為紅壤,鄂西南多為黃壤,江漢平原則發育有潮土、水稻土等隱域性土壤。植被也具南北過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種類的落葉闊葉樹,也有多種南方種類的常綠闊葉樹,同時又處在中國東西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區,便於鄰近地區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國生物資源較豐富省份之壹。全省樹種有1300余種,其中用材林約占壹半。主要有馬尾松、櫟類、杉木、樺、楠竹等,經濟林甚多,有油桐、油茶、 烏桕、漆樹、 核桃、板栗和果樹等。在鄂西山地局部地區還保存有被譽為“活化石”的水杉、珙桐、銀杏等。水杉以利川縣小河、水杉壩(海拔1050米)分布最集中,為全國乃至世界繁殖水杉林的種源基地。省內植物資源以鄂西山地神農架林區最富,神農架是中國東部僅有的壹片原始森林,森林覆被率達70%左右,現有森林總蓄積量1575萬立方米,約占全省的1/3,其中成熟林蓄積量占83%,是中國重要的原始林區之壹,有“綠色寶庫”之稱。植被結構也具有明顯垂直分布特征。據調查,山區植物種類有2000余種,占全省植物種類的2/3,世界稀有或中國特有植物有30多種,主要有珙桐、香果樹、領春木、 水青樹、銀杏、鐵堅杉、 馬溜光、野生蠟梅等。此外有野生動物570余種,其中20多種列為國家保護對象,主要為金絲猴、閩中羊、蘇門羚、金錢豹、毛冠鹿等;還有白化型的神農白熊、白麝、白鹿、白蛇等。藥用植物1300多種,以黨參、黃連、天麻、貝母等產量最大,並產名貴藥材,是馳名中外的天然動植物園。1978年辟大小神農架主峰周圍和老君山壹帶為自然保護區,面積600多平方公裏,保護珍貴的金絲猴、閩中羊、珙桐、領春木等珍稀動植物及森林生態系統。此外,在鄂西南星鬥山和鄂東南九宮山老崖尖等也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上一篇:企業藥品經營質量管理制度目錄下一篇:gsp對庫房的要求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