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關門法” 在胃和十二指腸交界處,有壹個環形肌內圈,醫學上稱為“幽門括約肌”。平時它緊閉著,不讓十二指腸內的液體(包括膽汁)反流入胃,只在胃中食物已經消化完畢時,才適時開入,使食糜得以進入腸內,接受進壹步消化。 如果各種原因使幽門括約肌壓力下降而關閉不嚴,或十二指腸出現了逆向蠕動,“壞分子”們就得以乘隙而入。 某些藥物通過加強調控神經肌肉的作用,可使幽門括約肌關閉.門關嚴了,反流自然可以減少了. 常用藥物有:⑴嗎丁啉,每次10毫克,每天3-4次;⑵普瑞博思,5-10毫克,每天3-4次;⑶胃復安,每次10毫克,每天3-4次。 以上藥物任選壹種即可。應當註意的是,上述藥品應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服用時間不得少於2周。 二“驅逐法” 膽汁等壹旦進入胃內,如能加強胃的蠕動,使這些“不速之客”還沒有來得及胃黏膜接觸,就被趕出“大門”,自然就不會損害胃黏膜了。如果再加強十二指腸的正向蠕動,減少其病態的逆向蠕動,也有利於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前面介紹的那些常用藥品,就有這樣的功能。 三“收編法” 膽汁既已入胃,也可以采取辦法,設法在胃內對它們加以處置,“就地收縮”。 有壹類藥物,如思密達,就有吸附膽汁等物質的作用。思密達的片狀結構,就像有夾層的威化餅幹那樣,有大量的吸附能力,從而吸咐膽鹽,消除有毒的溶血性卵磷脂(引起胃炎的“罪魁禍首”之壹)。思密達還可以薄薄地覆蓋在受損傷的胃黏膜上,隔離有害因素的侵害。 服用時,將1袋思密達(3克)倒入50毫升溫水中搖勻,使它的樣子像牛奶壹樣,就可以服用了。 以上這些治療方法,如果能配合運用,則效果更好。 壹部分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在膽系疾病(如膽石癥、膽囊炎以及膽囊切除後);或與壹些十二指腸疾病(如幽門管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次全切除手術後等)有關,也應針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才更有效。
上一篇:德國鐵元怎麽樣?下一篇:如何履行護士長的職責?ppt